阴阳学说与养生气功应用
媒体:原创 作者:张天戈
专业号:张天戈
2009/6/8 16:23:43
阴阳学说与养生气功应用
气功作为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一种锻炼方法,其内涵是属于医疗保健范畴的,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中医的基础理论中包含着气功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气功是以中医学的“气化学说”、“经络学说”等基本理论为核心,融汇了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以养生保健为宗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本章重点讨论与气功关系密切的中医基础理论,目的是使练功者能对中医的阴阳五行、经络俞穴、脏腑、精、气、神、血、津液等概念有一个比较清楚地了解,并能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和学习气功,懂得气功的真谛,解除对气功的神秘感,以便能运用这些基础理论指导练功,防止练功出偏,借以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第一节 阴阳学说与气功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宇宙观的方法论,具有对立统一的内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种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势力,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类经?阴阳类一》说:“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因此,阴阳乃是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具有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
中医学的阴阳,既代表两种对立的物质属性,又表示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阴阳两方面的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构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如人体的生老病死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机体阳气与阴精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阴阳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总纲。
一、阴阳的概念
“阴阳者,有名无形”意思是说,阴阳的概念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而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各种事物或现象之中,代表着相互对立而又联系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属性的普遍性。换言之,阴阳是一切具有对立统一两种属性事物的代名词。它虽有“阴阳”这个名字,但并没有“阴阳”这个物品。所以,我们只能通过自然界事物的属性来理解。例如,就天地而言,天为阳,地为阴;就昼夜而言,白天为阳,夜间为阴;就水火而言,火为阳,水为阴;就四季而言,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归纳这些事物的属性,总的来讲,凡是活动的、兴奋的、外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等属阳;而沉静的、抑制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物质的、机能减退的等属阴。根据这种阴阳属性规律,在人体结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可以广泛的应用。如从人体部位而言,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以机体表里而言,体表为阳,体内为阴;气血方面,气为阳,血为阴;在脏腑方面,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又如属于虚弱的、寒冷的疾病为阴;属于亢盛的、热实的为阳。在“阴”或“阳”里面又可再分阴阳。例如,体表属阳,但又能分为阳中之阳和阳中之阴,体表的背部为阳中之阳,腹部则为阴中之阴。又如,五脏属阴,居于上部的心肺为阴中之阳;居于下部的肝脾肾属阴中之阴。具体到一个脏腑又有阴阳之分。例如,心有心阴心阳之分,肾有肾阴肾阳之别等。正如《内经》所说:“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而阴和阳里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事物的阴阳具有无限可分性。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不变的。阴和阳只是相对而成立的,各自以对方的成立为自己存在的依据,也就是说,有阴,就有阳,无阴就无所谓阳的存在。掌握阴阳属性的归类方法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指导练功,理解功理,达到高深的功夫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它是练功者首先要掌握的基础理论之一。
二、阴阳学说在气功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作为哲学辩证的法则,不仅在医学方面,在气功学方面也有着广泛地应用。它可以解释功法、功理以及练功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还可以指导练功者如何根据自己的不同体质,选择更为适当的功法。阴阳学说在气功锻炼中的具体应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
呼气为阳,吸气为阴。《圣济总录》上说:“凡入气为阴,出气为阳。”《东医宝鉴》上也说:“呼则气出,阳之辟也;吸则气入,阴之阖也。”《景岳全书》曾提出:“阳微者不能呼,阴微者不能吸。”临床实践表明这话很有道理,凡火盛阳亢的病人,在练功时用意呼气,随意吸气,会感到心胸舒坦,头脑清晰,耳目聪明。这是有余之阳得以除,过旺之火得以泻降之故。而阳虚气陷的患者,练功时不宜用意呼气,否则逐渐会感到胸腹空虚,头目眩晕,气短心悸。这是“阳微者不能呼”之故。这种病人宜着意练吸气。
2.周天
大小周天功法,实际上是根据阴阳消长变化和滋生互根的道理来进行锻炼的。例如,督脉为阳脉之纲,总督一身之阳;任脉为阴脉之海,统任一身之阴。故通督任,本身就是一个水火既济、阴阳交泰的调节问题。在火候上也是以武火为阳息,文火为阴消,是阴阳消长关系。而且要求在一阳生时开始进火,一阴生时开始退火。这些都用卦爻的“一”(阳爻)和“--”(阴爻)来表示。
3.方位
关于练功的方向问题,古人是十分讲究的。如在练功时,男(阳)应面北(阴)可取阴以补阳;女(阴)应面南(阳)可取阳以补阴。意即取彼之所盈,补已之所缺,相互调济,这便是根据阴阳互根原理提出的。另外,有的主张男始终并随时追踪而面对月亮;女始终并随时追踪而面对太阳,也是同样道理。还有的主张不分男女,一律面对太阳,认为万物赖以发生、生长的主要是太阳。太阳是诸阳之宗祖,是能量之源,面对它练功,气感会强,作用大,受益多等等。
4.时间
练功时间,古人要求甚严主张安排在“六阳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六个时辰。理由是“六阳时”外界充满生气,因此反对在午、未、申、酉、戌、亥“六阴时”练功。还有的认为,子时一阳生,开始练功收效最大。
5.季节
一年之中,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在练功掌握上,也应有所区别。《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强调要“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后世不少医家如元代邱长春等,依据这个原则,著书立说,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6.病情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于本。”本者,本于阴阳。正如《类经》所言:“人之疾病,……必有所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病变虽多,其本则一。”气功作为一种医疗保健手段,自然亦应遵循这一根本。在练功上,属阳证的一般就要宜守、宜静;阴证者宜放,宜动。阴阳夹杂者,则注意适当调节。
五行学说与气功
所谓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的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五,指上述五种属性的物质;行,指运动变化。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元素,不仅用以说明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还说明物质的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五行学说是人们把这五种物质属性加以抽象推演,用来解释物质世界的一种说理工具,所以它也属我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医学、气功学领域里,常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功理,练功现象的变化,意念的运用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五行的归类及其生克关系
五行学说的主要思想方法是按照“五行”的特性,根据事物的不同性质、作用和形态,采用“比象取类”的方法,将事物或现象分为五大类,分别归属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借以阐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现选择性的归纳如下表:
在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联系规律。所谓相生,是指五行之间是相互资生、促进、助长的,说明事物有相互协同的一面。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克,是指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抑制、克服,说明事物有相互拮抗的一面。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从而构成了五行之间的复杂关系,阐明了五行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一致性。所以五行生克,是五行学说中重要的一环。
二、五行学说在气功学中的应用
五行学说广泛应用于中医学中以阐释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同样,对指导气功临床和气功锻炼亦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在气功学上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练功要素方面
调心、调身、调息是气功的“三大要素”,其中融汇了许多五行学说的内容。如在调心方面,当意念某一正气或是邪气由此及彼的脏腑功能活动时(即贯气法的一种),就是运用脏腑所属的五行属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关系指导意念的活动。例如,肺虚病时,意念脾胃之精微上达于肺,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这便是运用了五行相生的规律。(有的意守足三里穴,其意亦同)。肝实病时,有的功法意念脾胃之正气冲击肝区。这是运用了相乘相侮理论指导意念活动,因为肝属木,肝旺可乘脾土,但只要脾盛则可不受所克,甚至可以反侮于肝。再如调息方面,也有用声息的五行属性类比五脏的属性加以归纳锻炼。例如:《养生延命录》提到的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在这六字诀中,肾属吹,五行类比心主火热,肾主水,以“吹”旺肾水而克制心之火热。同样,呼属脾,五行类比,肝属木主风,脾属土,以“呼”旺脾土对抗肝木的旺盛。六字诀呼吸的顺序练法,也可以按照五脏相生的顺序来锻炼,即:泗(属肝金) 吹(属肾水)
嘘(属肝木) 呵(属心火) 呼(属脾土) 嘻(属三焦,主调达气脉)。在姿式运用时亦有运用五行学说的。如:根据患者形体、气质的五行归属,模仿比类相象的生物的姿态进行锻炼,或者运用五行理论指导姿式的演练次序,如“五禽戏”、“硬功五行重手法”等等。
2.练功的方向、时间和季节
许多功法都规定了练功的方向、时间和季节,或提出某一方面、时间、季节效应最佳,五行学说便是其中的根据之一。譬如方位中东、南、中央、西、北;季节中春、夏、长夏、秋、冬;五脏中肝、心、脾、肺、肾,都可分别配属于五行,彼此之间均有生克制化的联系。因此有的功法明确指示春季晨起面东效果较好,又有一些功法规定坐北面南遥视命火;还有一些功法规定何脏病则面朝何方。此外,还有的用天干地支这些时间学的概念,配伍经络流注的部位指导练功治病,更是重视了五行理论,如子午流注等。
3.选择功法治病方面
每一种功法,都有它自己的疗效和特点,根据辨证的需要来选择功法是医疗气功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辨证选功的时候,也常常运用五行的理论。如属肝郁脾虚的病证,可选择养气健脾的方法,如揉腹、腹式呼吸以及按摩足三里等俞穴治疗。目的就是使脾汪不受肝木所乘。又如肝阳上亢患者,选择意守涌泉、三阴交等穴。涌泉为肾经俞穴,肾水可生肝阴以制肝阳之上亢,是运用了五行相生理论。再如,肝病意守外景选择青松翠柏,皆因这些用五行归类都属于木。
4.功法内容
我国的气功流派繁多,有不少功法是应用五行理论作为功法的指导思想,在功法中融汇了不少五行内容,如“六字诀”、“五行重手法”等。海登法师的“少林六通气功”是以肝、心、脾、肺、肾命名的,其中包含了不少五行生克乘侮的内容。
我也说两句 |
![]() 六字诀示意图不能显示出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