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精、新的《中国气功学》
作者:张天戈
2006/6/2 14:06:40
全、精、新的《中国气功学》
张天戈 薛近芳
上海气功研究所马济人同志,广采博引,阐幽发微,集古今名家之大成,编著的《中国气功学》(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1983年出版以来已印刷二次,香港中国图书刊行社也已印行二次。)内容充实,文辞流畅,具有很高的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因此给气功临床、教学、科研带来很大裨益,堪称气功工作者、爱好者理想的专业读物。学习之余,仅就本书泉、精、新三个方面,作简要介绍。
一、丰富多彩,庞而不杂——全
气功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功法和理论,散见于经、史、子、集及儒、释、道、医等典籍中,流派殊多,各具千秋。但自古以来,对它的认识颇不一致,鲜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著述。该书作者,为满足目前国内外广大气功专业人员和气功爱好者的需要,以临床经验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上溯先秦,下涉近代研究,参以己见,集腋成裘,斧藻群言,写成此书,以供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学习、掌握运用这门古老而崭新的学科。
将气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加以系统整理,研究提高,使之条理化、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需要。惜解放后,字旗共发掘推广以来,因种种干扰,始终未能实现这一目的。在振兴中华、振兴中医的大好时期,该书较早的提出了“气功学”这一命题,详细阐述了气功学的概念、特点、历史概况,较全面的介绍了传统功法和解放后新整理的有效功法。并着重讲解练功要领、临床辨证施功、以及防治气功偏差等事项。同时,对气功疗效的机理,从中、西医不同角度进行了阐发。篇幅丰厚,系统条理,对气功学科的医、教、研,确有指导意义。
该书采收赅备,既保持了传统特色,又汲取了新的知识,为使气功成为一门独立系统的学科,无疑起到了促进作用。由此亦体现了作者的过人胆识和卓见。
二、筛选精炼,荟萃众长——精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气功不断渗透到医学、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分别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在某些方面,夹杂了一定程度的神秘色彩。在发掘整理过程中,就需要拨开迷纱,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一工作要担一定风险。引自古“发不传六耳”,只有在法、财、侣地适合的条件下,才一对一的心传口授,所以形成了门户林立,各封家技的局面。旗守旧排他思想十分固执。发掘整理,首先要个人思想解放,同时,还要以理服人,以临床实效为标准。该书即是以此为原则,精选出内养功、六字诀、小周天……等精功功法以及和气功、五禽戏、婆罗门导引法……等动功功法。这些功法,或见于儒、释、道,或流传民间,或源于医学,或来自近人的新型。作者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使瑰宝琳琅,蔚为大观。
三、融新钩玄,深入探索——新
气功具有增强抗体,防治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生发智慧,提高智能;调动先天潜能,,产生特异现象等多种效应。加深气功科学研究,有可能揭示生命奥秘。但截止目前,对气功生理效应的机理尚未完全揭晓。对此,该书着墨颇多,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讨。书中认为,气功学是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部分,因而首先应从中医理论角度进行阐发。认为气功效应机理,与人体阴阳动态平衡,脏腑气机的升降开阖,精气神的相互滋生等原理密不可分。尤其与中医的经络理论,关系更为密切。认为,传统气功既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但在实践过程中,又丰富发展了中医理论。
近二,书中借鉴了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列举了近年的实验研究成果和新发现。意在推动气功学科向着现代科学方向发展。这一尝试,对完成钱学森教授最近提出的气功科学研究的新任务——建立唯象气功学。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我们也提一点建议,就是气功的偏差,既关系到练功的成败和效应,又影响气功的普及。不少人因此望而生畏,不敢练功,或中途却步。对此,书中选介了不少防治措施,但因偏差现象(症状)相当复杂,似应酌情多选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操作手法,共临床备用。此点,仅请再版时考虑。
(原载《中国气功》1986年第4期)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09/9/28 9:50:22写道: 怀念仙逝的马济人先生!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