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偏差以及“气冲头”偏差
媒体:阿酷 作者:张乃俊
专业号:海北翁
2006/10/27 18:06:02
漫谈偏差以及“气冲头”偏差
文:张乃俊
气功的锻炼活动是一种实践的活动,所谓实践的活动就要有个“度”,所谓“度”就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就是“中庸”,就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什么要有个“度”,因为只有“度”,才能保证做人以及做事情的成功,才能保证生存。“度”也就是“A不等于正负A”。在气功的锻炼活动中,只有“度”,才能保证气功锻炼的成功。反之,则出现偏差。
“度”是变动不拘的,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段,是一条“道路”,那么“偏差”的意思就是偏离了这条道路,偏差的意思已经非常贴切。
从这个角度理解,气功锻炼偏差现象是气功锻炼者中普遍的现象。因为“度”首先不在于人的意识之中,而是首先在于人的操作活动的感性之中,是在此感性操作中的一个秩序构成。在人的气功锻炼的感性操作之中,首先在于实践的操作、试正或者试错,由于人的感性先天的具有分辨是非以及善恶的能力,这种能力决定了将错误调整至正确,由正负A而到A,而建立“度”。随着“度”在人的意识中的建立,由此意识进行的锻炼也就根除了相应偏差的出现。
在气功锻炼中,发生“差之毫厘”的偏差现象虽多,但发展成病症的却是个别人以及个别现象,此种现象是因为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素质的异常而造成的,另外的原因有出现细微的偏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纠正而积累严重。在气功学中,所说的“气功偏差”是指的发展成病症的偏差,在古时,把气功偏差分成两类,也叫“走火入魔”。 “走火”大致上说的是生理上出现的病症,“入魔”大致上说的是心理上出现的精神病症,如出现幻觉以及精神病等。“走火入魔”这个词汇经过武侠小说家的滥用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思,在现代已经屏弃不用。但在现代一些治疗气功偏差的专家对偏差的分类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种窠臼。国内一般把偏差分为两大类,因见解不同,这两类偏差采用了不同的词汇,来源于两个阵营的、两个派别:一类是气机紊乱型,包括气冲头、气在全身乱窜等,俗称“走火”,但也有专家把这种偏差称为“以气感为主的知觉障碍”,这派专家大致上是心理学者。前者强调的是人体有一股“气机”,所谓的“气”是一股具有信息、能量、物质的流,此气由于或者偏离了正常轨道或者异常而作用了人体的神经末梢而出现不正常的反应,从而导致病症;后者强调的“感觉异常”,否定“气”的现实性,认为“气感”并非真的有一股气存在于身体之内,只是病人的一种错误体验,认为错误的暗示是机体在特殊状态下导致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即人的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过程均能受到不正当的暗示的而产生病症。理论的不同,导致治疗手段的不同。前者采用如循经拍打、点穴导引等,后者采用催眠疗法等。另一类偏差是情志紊乱型,如精神异常、生活中出现幻视幻听等,俗称“入魔”,也有人称呼为“气功锻炼引发的精神障碍”。
前者过份强调了“气”的物质性,而忽视了在气功中所说的气具有心理特质,气并不是只是一种,而是分很多种,有“浩然之气”、也有“杂乱之气”,有“温暖和煦之气”、也有“燥热之气”;后者过份否定了“气”的存在,只强调了“感觉障碍”。我们要看到许多偏差出现的根源并非暗示,而是气功锻炼操作不当,即“度”的偏离。
因此,应回到“度”,即回到调身、调息、调心的体系中来。
我认为要讨论气功偏差,应先讨论什么是气功。气功的锻炼是一个由调身、调息以及调心(俗称三调)而组成的结构体系,此一体系是一个整体但在实践操作中却有分裂。“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阶段,是一个从调身至调息至调心的深化阶段。因此,所谓的偏差应该按照三调的原则将之分类为因调身不当而引发的偏差、调息不当而引发的偏差、调心不当而引发的偏差。
本文拟就“气冲头”这种偏差做一讨论以作抛砖引玉。因为“气冲头”这一偏差在所有出偏者中人数最多,占了绝大多数比例,此可归类为因调身不正而引发的偏差类别。
“气冲头”俗称“泰山压顶”,患者发作的时候,觉得有一股气跑到头顶两侧或者一侧,头发沉、发重、发麻,觉得头上像戴了一顶帽子,严重者觉得头顶像戴了紧箍咒,头脑昏昏沉沉,很难进行脑力劳动,意识觉得迟钝。患者无任何头部器质性疾病,所有的感觉只局限于皮肤部位,并不是头脑里面,所以并不痛。如有“气冲头”患者叙述自己头痛,就问他是不是真的头痛,患者马上否认,并不是真的痛。
“气冲头”偏差可认为是一种“上火”,因火性炎上,就上到最顶端——头部。患者在夏天较容易发作,在冬天则轻松得多。患者在每天的下午较容易发作,而在早晨则轻松得多。因为夏天、下午外界气候的火性较大。
患者一般体质较差,并且性格上有较大缺陷,如忧郁、太敏感、胆小、多疑、性格太内向、太在意自己感觉等等。
患者练过一种或者几种气功,但并不在于练功时间的长短,有些人练过一两次就将症状诱发出来,或者极个别者没练过任何气功。如,一年轻人看了一本书,书上有一段讲了开发人的左半脑可以使人更加聪明,于是他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有意的去“使用”左半脑,实际上是去注意大脑左面而引发“气冲头”症状。
患者在发生“气冲头”的时候,如适当运动或者转移注意力,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难以根除。
刚开始发生“气冲头”的时候,患者如是自行练功无合格老师指导者,较容易引发更多焦虑、紧张、失去安全感等一系列恶性的情绪,这些恶性的情绪将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在人的各部分器官中,头脑是一最重要的部位,患者由于这一认知更加没有安全感。
有些患者停止练功后能持续许多年,非常痛苦,极大影响了正常工作、以及学习,但也有不以为意,过段时间自行消除者。
患者所练功法的种类各种各样,以意守下丹田为例,是由于意念过重或者呼吸躁急等而导致上火,基本上是先有第一次气冲头的经验,一次出偏而导致的效应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自行消失,但这种感觉由于种种原因被患者延续了下去。是因为患者注意头部,人的意识注意人体某个地方,而将“气”也带到什么地方,靠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能够缓解,但难以根除。因为患者总是要注意头部的,如看书、学习的时候。
“气冲头”这一偏差在分类上,我认为应分类为调身不正而引发的偏差,虽然三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根本不存在不调心的调身,并且“气冲头”偏差是一个复杂现象,有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但应抓住主要矛盾。这主要矛盾就在于,出偏者调身不正,在气功锻炼中,头正颈松、双肩下沉、含胸拔背等等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人体经络本身是畅通的(有病者不通),但由于练功者没能做到身体姿势上的调整而导致经络不通,气机不能正常循环。由于错误的姿势,导致气冲头后在错误姿势的地方形成了条件反射。
但在练功中,初学者头正颈松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如:“气冲头”偏差者在练功中,头部如低垂,无论何种练法,只会头部越来越难受。
在对“气冲头”偏差者治疗时,应当先给偏差者分级,以症状无为0分,轻微为1分,一般为2分,比一般严重为3分,症状严重为4分,非常严重为5分,针对具体现象应做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如缓解患者情绪、教会患者转移注意力、改善患者体质等等,但纠正患者的身体姿势是一个最根本的环节,因为错误的姿势形成错误的条件反射,只有正确的姿势才能纠正错误的姿势,消除该条件反射。
映雪长弓写于2006年9月22日中午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