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媒体:阿酷 作者:黎泽泉
性兴奋与“气”兴奋 ——黎泽泉
媒体:阿酷 作者:黎泽泉
专业号:海北翁
2006/6/8 11:47:37
注意:本文有几个字要造字
性兴奋与“气”兴奋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黎泽泉
一、两种兴奋的比较
性兴奋,许多成年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气”兴奋许多人却不知是怎么回事。两者皆因兴奋而生理有变,皆因兴奋而产生快感,但同样用强烈的意识欲望都不能获得意想的回报,而其不同处却有许多。因“气”兴奋不易明白,故本文拟借性兴奋之易认识来启开难以认识的“气”兴奋。有比较而后有鉴别也。但本文着重讨论两者之同与异,而对两者的关系则不是重点,留贤达者论之。
人有性器官,性兴奋没有来到之前,性器官是存在的,即在常态的时候,男性者,其形小,其态软,人无快意的感觉;当其兴奋,振怒勃起,有形有象可见。初又细又软,既兴奋则兀然雄风威猛,“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女性者,其初又软又癟,摸摸不觉竟绵绵地丰满骚起,“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观之,含羞脉脉,扪之,万种风情。兴奋之后,渴望异性,追求异性同欢共乐,共享天伦快感。高潮过后,一切又回复常态。兴奋前与兴奋时,整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性器官,均迥然不同。
人没有“气”器官,但有没有“气”组织呢?目前的科学还没有答案。在“气”兴奋没有出现之前,命门、丹田、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六腑中的三焦等,在常态的时,其内里不动,其外形视之不见、摸之无觉,解剖也尚未可得。但是当其兴奋时,丹田温暖,肾如火烧,小周天通或大周天通的时候,内里蠕蠕在动,自己可知可觉,有声有色,种种美景、乐趣,外人不知、不觉、不闻,甚至不解,亦无从与别人分享,连自己也会觉得不可思议。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是在活人兴奋时才有所觉,活人在“气”不兴奋也不觉,对死人的解剖更不可得。兴奋过后,又如常人,扪之肚皮,摸之背脊,亦无特别,看其外表亦难说有异。练功达高层次者,死后火葬,骨灰中可获“舍利子”,不练功或练功尚未达到一定层次者则无。
性兴奋很少有过度的,少数有因服药不当而过头,也只有极个别“阳强不倒”。但“气”兴奋则不然,常有少数因练功而引至精神障碍,俗称“走火入魔”,这是“气”兴奋过度了。“气”兴奋过度与练功者人格特征关系密切,而与练何种功法关系不是太大。练功者急于求成、强练蛮练或受干扰等因素亦可诱发。但一般认为,有癔症人格、焦虑人格、神经过敏和暗示性高的人,以及有精神病史及精神病阳性家族史者,练功最易走火入魔。
性兴奋,现代研究表明,是性激素刺激的结果;而“气”兴奋,又是什么因素所引起的呢?目前还知之甚少。一旦知之多了,把握其中规律,这部生命之书,恐怕较之基因这部生命之书,是否可与之比美亦未可知。当然,掌握基因也有利于开发“气”兴奋。我国古代称此“气”兴奋有多种多样的名称,道家常称作金丹、大药、真种子、先天真种、元气、元神、元精、气、(要造字)……;佛家称真如、真心、本心、本明、元明、自性、本性……。名称各异,实质无别。这是什么?可能是常态感觉系统之外的一个非常感觉系统,是以淡化了常态感觉系统为条件,启动了隐性的非常感觉系统。感觉系统扩展了,功能必然强化,认识世界的能力无可置疑地增强,改造自身和身外的能力也必然增强。
性兴奋,人的肉眼可见,有客观性。性兴奋前后,可以目测量度,还可用手感比较其间之差别。“气”兴奋则不然,目前既缺乏宏观客观性,也缺乏公认的微观可测指标,主要甚至完全是主观感觉。随着认识的提高,科学的发达,有朝一日,通过染色、放大、转换或基因等手段,人们就会对气功达成共识,加大发展的力度。
性兴奋对大多数常人的生活是有益于健康的。近代的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性生活对诸如头痛、腰酸背疼、抑郁烦燥甚至某些不严重的心脏病等都有缓解和改善作用。做爱有强烈的镇静作用,能改善睡眠质量。正常性生活的人更有自信心,不会动辄怨天尤人。在性生活获得满足的男人,其心理测试中焦虑、暴躁、敌意的情绪都要轻微得多。性生活有如运动,男人在性生活时,每分钟消耗12卡的热量。女性在享受到亲密缠绵之性的乐趣,体内T细胞能维持在理想的水平,寿命也长。也就是说,和谐的性生活有益于免疫系统发挥其强大的扶正祛邪作用。性兴奋、性高潮能显著降低女性对疼痛感觉的灵敏度。因此,正常和谐的性生活,有利于发挥参与者的机体抵抗力,把心理状态调到最佳,减少身心疾病,有利于身体健康。
我国自古以来,在房室养生史上,把性生活与练功的提高联系在一起,认为纵欲闭精,采阴补阳,可以还精补脑。此说颇有吸引力,却也迷惑着人们千年甚至二千多年,历来医家、养生家和练功家则加以驳斥。其实,当深入研究气功时就会发现,“气”兴奋是思维对内,而性兴奋是思维对外,两者思维方向有质的不同,企图通过性兴奋来诱发“气”兴奋,一般人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但一般人的“气”兴奋能够诱发性兴奋。性兴奋在练功界已区别出三种不同的情况,并提出三种处置方法:“有清虚中来者,用吸舐撮闭之功,采药皈炉,方可行周天火符,以清道路;有从梦寐中来者,气清而神昏,用半文半武火以采之;有淫欲中来者,此神气昏浊,纯用武火炼。此清浊之妙用也。”(清《大成捷要·清浊用火口诀》)
“气”兴奋啊!其给人生的意义和乐趣,是性兴奋所不能代替,不能相比的。沉沦于性兴奋,则不能自拔,自寻不生。若时常能处于“气”兴奋乐趣之中,则可获得不可思议的收获。
二、两种兴奋如何诱发
如何诱发性兴奋,这是人类不朽的话题,这不仅有关人类的传种接代问题,也是人生永恒的一大乐趣。诱发性兴奋要比诱发“气”兴奋要容易得多。言及性兴奋,虽然常常是羞羞答答,但是,古人还是有过不少的研究。其实,要令性兴奋,亲近异性是最简单不过的办法,用语言、眼神、触摸等等,都能传情。我国古人对如何提高性生活的艺术性方面作了较精辟的论述,在始发之际,据说有四法,并给以既形象又古怪的名字:“叙绸缪。申缱绻。曝鳃鱼。骐(要造字)角。(注:叙相思之情也。不离散也。亲吻也。骐(要造字),千里之快马也,马无角,喻无中生有,创意制造嬉戏气氛也)。但不管何法,总要神思外发。
引发“气”兴奋,则要神思向内,内守,内静,常常配合呼吸、或动作导引,勿使神思外驰。相对于性兴奋,诱发“气”兴奋的时间要长得多,并且主要是自己求自己。“气”兴奋发动之后,又较性兴奋持久得多。性兴奋虽然给人以人伦的乐趣,但医家历来要求人们要节欲,修练家甚至有要求断欲,而“气”兴奋则要求勤练、持之有恒,年年月月日日不辍。
前面说过,两者同样是用强烈的意识是不能刺激兴奋的,这可以从性兴奋无能者得到证实。俗称阳痿或阴冷者,虽有浓厚的兴趣意识欲望,还是兴奋不起来的,自古至今,就发现和发明了许多药物和食物来帮助性兴奋,并取得卓越成效。“气”兴奋也有无能者,近代称为不敏感者,古书亦多有此记载。其实味觉和嗅觉也有敏感和不敏感之别,“气”兴奋是一种非常感觉的表现,故人群中“气”不敏感者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但是用药物来帮助“气”兴奋却像一张白纸。古人在这方面也作过不少努力,最闻名的是用金石之品炼成的丹药,服之炽火焚身,反令速毖,代价惨重;也有用草木之品,虽有成效者,却难于重复,难于推广,进展不大。今如能用草木之品或食物来兴奋“气”,提高不敏感者对“气”的敏感性,必将大大促进气功的发展。在当今发达的科学时代,在可见的未来必有助功的丹药面世,日后可能在基因工程的帮助下,改变自然本性,提高“气”兴奋的敏感性,气功的行列将会扩大。生命科学在征服外在自然的同时,将会不失时机地转向征服自身的本性,人类的精神文明面貌将会根本地改观。
三、“气”兴奋的多样性
“气”兴奋,是笔者给起的名字,古人不叫“气”兴奋,谓之“气至”或“得气”或“上路”。古人说,当“气”尚未至时,谓之无相;既至,则显相。自古对“气”兴奋的论述甚多,描述得生动传神、有声有色者,莫过于清末民初的《大成捷要》,曰:“先天真种,本来无相,因神气交感,混合已极,不知不觉,忽然丹田融融洽洽,周身苏绵快乐,痒生毫窍,身心无主,丹田温暖,气机渐渐流动,阳物勃然兴起,顶门有冷风吹入,而气穴之中,忽然一吼,呼吸顿断,离于口鼻,倒回元海,只觉得下丹田之中,(要造字)有声,惊战移时,忽又停住不动,只觉得气息浮起,或透出鼻息,或至喉而返,忽又吼的一声,呼吸顿然倒回气穴,不出不入,(要造字)有声,惊战移时,一连三次五次,或六次七次而后已,丹田空洞无际,上无覆,下无基,中含一物,此乃是药苗,气机将嫩之时,切不可动念采取,当还虚以对待之,其心息如磁石之相翕,神通气如虫蜇之相含,如在母腹未生之前,恍恍惚惚,我自不肯舍彼,彼自不肯离我,相亲棹恋,扭结一团,不知不觉入於混沌,其中景象,似施似翕而实未见其施翕,似泻似漏,而实未至於泄漏,其妙真有,不可言语形容。此时四肢百骸,皆不能动转,无非耳能听人之语。……。”此无相变有相之描述,有些神秘莫测,如果和性兴奋作个比较,则会好理解些。性兴奋对人们已是常识,当未进入性兴奋之前,其外生殖器相对于性兴奋勃起之后来说是“无相”,勃起之后,则是“有相”。性兴奋使外生殖器从“无相”进入“有相”。而“气”兴奋则使人们的命门或丹田,从无相进入有相,经络系统、中医的六腑之一的三焦也是需要“气”兴奋,才能从“无相”进入“显相”。
《难经·六十六难》讲:“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故所止辄为原。”这个“脐下肾间动气”,在常人是不动,也是无相,只有进入非常精神态者,这个动气才显现。
“三焦”在常人也是无相的,也只有在“气”兴奋的状态下,才显现。中医脏象学说中之三焦,历来为我国中医争论的课题。三焦一词,源于《内经》,但《内经》仅指出三焦的功能和部位,却没有指出三焦的形态。从《难经·二十五难》开始,提出三焦有名而无形。《三十八难》又云:“所以腑有六者,谓三焦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有名而无形。”近代张剑鸣在《练气功二十八年》中介绍练功中通任督和三阴三阳经脉的情况,并且说在练功中通了三焦。(见《气功精选续篇》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年552页) 张氏是在“气”兴奋中印证了三焦,印证了“原气之别使”之说。所谓无形,是在常人精神态下无形,当处“气”兴奋之中,三焦显象,不仅有名、有功能和部位,而自己可知。故《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张氏为三焦学术的争鸣中,添一新编,提出新的见证,亦为藏象学说的产生与源于气功增添新的证据,也说明“气”兴奋的生理有别于常态的生理。
奇经八脉,在常人也是无相的,也只有在“气”兴奋状态下,才显相。张紫阳云:“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脉(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酆都鬼户、曰死生根。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要知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之前,膀胱之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医家不知有此。”明朝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在引述该文后,给以肯定的评价:“丹书论及阳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跷者。而紫阳八脉所载经脉,稍与医家之说不同。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其言必不谬也。”“返观”即内视也,即思维向内也,能“照察”,即已达到了“气”兴奋的水平矣!
隋朝智(要造字)(顗)著《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讲五种善根发相,也是对“气”兴奋的描述,今选其一:“定中忽觉身心运动八触而发者,所谓觉身痛、痒、冷、暖、轻、重、涩、滑等。当触发时,身心安定,虚微悦豫,快乐清净,不可为喻,是为知息道理根本,禅定善根发相”。
“气”兴奋,不仅会出现许多中医古籍所记载的生理现象,还会出现许多中医典籍所没有记录的生理现象。“气”兴奋所产生的生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帮助人们产生大智大慧,也是无穷的。《老子》曾一言以蔽之,曰:“有生于无”。人们多从哲学角度来解释《老子》,但若把《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联系在一起,即知“有生于无”也是对“气”兴奋的高度概括的叙述。魏伯阳《参同契》:“以无制有,器用者空”源于《老子》也。《悟真篇》所讲:“道自虚无生一气”,正是源于“有生于无”也。伍守阳的《天仙正理直论》云:“无中恍惚,若有一。(要造字)”又云:“如遇至静至虚,不属思索,不属见闻觉知,而真阳之自动。非觉而动,实动而觉,觉而不觉,复觉真玄。”这里所讲“不属思索,不属见闻觉知”是“无”也,而“动、觉”是“有”也,即“气”兴奋矣!中国古代很多道家气功论著,常引《老子》名言而阐述己见,因篇幅故,不再多引。
佛家的也讲到“气”兴奋,只不过所用术语不同。《坛经》云:“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下暗,不能了见日月星辰。忽遇惠风吹散,卷尽云雾,万象森罗,一时皆现。”这里所说“万象森罗,一时皆现”是讲“气”兴奋之后所出现诸“相”。《曹溪大师别传》有一段对话也与“气”兴奋相关。其文曰:“忍大师徵曰:‘佛性无形,如何隐显?’能答曰:‘佛性无形,悟则显,迷即隐。’”(见《续藏经》第二编乙第十九套第五册)佛家讲“相”,讲“缘”也是与“气“兴奋相关,如《楞严经》曰:“元明能生诸缘。”《圆觉经》曰:“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中医所记载“气”兴奋的现象,仅是全部“气”兴奋中沧海的一粟。尽管是区区一粟,却很有医疗和保健的价值,古人不失时机地把少数人掌握的生理现象和规律,反馈或翻译为常人精神态下也能体察和运用的生理现象和规律,传之后世。中医的许多学说,其源于气功,又反馈于气功,我为此发表过《中医源于气功》。古之圣贤者的高智慧,经历几千年,不用高科技而尚能雄踞于高科技之林的今天。目前全球许多古老学科,已被更新得一干二净了,但古老的中医,气功,还有相当迷人的一席之地。古老的中医、气功虽然也在更新,但其框架依旧,其光彩依然夺目,其神采依然具有隽永的魅力。全球中医、养生和气功的事业也在蒸蒸日上。中国气功数千年,几度兴衰起伏,从未毁灭,经久不衰。正邪之争,善恶之争,从来没有停过,但邪不胜正,善良总是战胜邪恶,人间正道是沧桑。由于气功博大精深,但简单易行,对医疗保健,对健康长寿,受益者多多,受害者寥寥,功不可没。中国人创造了气功,中国人也不会自己摧毁气功,而是要继承和发扬气功,造福人类。
四.两种兴奋与进化的关系
现代的进化论和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随着宇宙的演化,日月的运行,在一定条件下,有些无机物从无序化逐步走向有序化,从组织程度低趋向组织程度高的方向发展,一步一步的高度有序化地从无机物创造生命,一步一步的高度有序化的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发展到最高的产物---------人类思维、意识、精神。进化的最高产物---------人类的思维、意识、精神,与其进化的基础物质的反映性一样,其特点是向外的,向自身之外,以求生存,以求发展。
因此,一般人的思想,是向外的,一天到晚都在想,在思维,而主要是想身外,想自身甚少甚少。体育锻炼时,虽然在舞手脚、动躯体,思想也在不断地思维,但主要也是想身外,身体发生怎么样的反应或变化,自己的思维是很少去思维。性兴奋也是思维向外。思维向外,以求自身的快感。如果进行体育竞赛,则更明显地在思维对手,思维外环境。当然如果发生重大的创伤,或因过度疲劳,已经达到意识阈,此时思想才知晓,思想才去思维体内状况,否则思想是一定对外在漫游。当性兴奋并与异性进行交合的时候,思维是向着对方,身体缠绵着对方,同时却感受着自身的快慰。心猿意马,就是对思维状态的简单描述。东晋·刘勰则有几句惟妙惟肖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精神意识思维向外,思维世界不断膨胀,结果是人类思维视野不断开拓,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强化和精神文化产品的涌流与积聚。
假如人主动地让精神意识思维向内,其结果不仅逆转或舒缓生老病死的进程,而且还开拓进化史无法达到的高度(至少到目前为止)。练气功使人健康的活水源头,就在于精神意识思维向内,气功的博大精深也在这里。这是思维、意识、精神在人类进化过程还没有来得及进化,也可能根本不会向这个方向进化,虽然如此,但人仍具备反思、反观的条件,经过改造是可以转向的。
要“气”兴奋,就要进行气功训练,就是要求内视,或叫反观,去思维意识自己的身体在发生的变化,更高层次是去想自己的思维在想甚么,最高层次是观自己的无意识领域。气功敏感者,在较短时间内则可感知自己身体在发生甚么反应,而不敏感者则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感知。所以练功要求收心,勒心猿,锁意马,目的就是要思想意识静、定,归一,归元。
“气”兴奋的高级阶段,其要求归一、归元。老子高度概括为“一”,庄子称为“齐一”。张介宾云:“一之为道大矣!万事万物之原也。”清·沈金鳌曰:“若能精守其一,皆可起病,不必得一望二,持两可之见,而辩孰是孰非。余诀云:‘总之摄心归一,专其一处,皆可止念。’”这个“一”,就是专一、单一、独一。用近代语言来表达可谓有序化、同步化。练气功,由于对大脑训练有素,使原来随机的、分散的意念,复杂的思想逐步训练到单一。这种对大脑的训练方法,是使大脑皮层细胞内的生命元素的反映性,发生重新排列组合,使较低层次的有序向更高层次的排列有序发展,从较不同步转而向更高一级的同步,从多中心转为高度集中,从复杂转为单一,经过这些重新的组合,使简单的组合所不能出现的现象成了可能,获得了新功能,于是表现出异于常人的非常精神态。
性兴奋是动物进化以来,赖以延续后代的唯一手段,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类不仅以之传宗接代,还以之娱人伦之乐,快感人生。“气”兴奋对传宗接代无直接关系,却以另一种精神状态娱乐人生,使人获得另一种“归趣”。“气”兴奋的进化若与性兴奋比较,可以说不如性兴奋那样完善,但我们祖先发现练气功可以使人精神内守、归一,即更进一步提高人的精神意识的同步化,把尚末完美的部分,通过自我“提速”,实现超脱。
思维、意识、精神是自然界的进化在地球上开出的“最美的花朵”。但人类并不以自然进化为满足,还要有意识地、自我人工地再高度地进行新的排列组合,再提高“精度”,使之“纯之又纯”,使生命之光,使最美的花朵开得更为光辉灿烂,长久不败,这就是归一、归元。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祖先就发现这种举世无与伦比的先进方法,并使之流传下来。这是持续了数千年的伟大壮举,不可自不识而自弃!自戕!
五、什么是气
讲到这里,读者或许会问:“气”是什么?
“气”主要有象征精神系列的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里,精神系列进化中的最原始、最基础的物质反映性,常用“气”字来形象地概称;精神系列中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常用“气”形象地概称;精神系列中的情绪变化常用“气”形象地概称;精神系列中的自我感觉常用“气”形象地概称;精神系列中的常人精神态和非常精神态也常用“气”形象地概称。并于唐代或更早就认识到“气”出于脑。但中医学中的某些“气”字,虽也借助“气”的无限、无形、无象,但不一定都有精神系列的含义,具体意思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地分析。
什么叫气功呢?气功是培养人们获得非常精神态,因而练功者不仅保留原有的常人精神态,还具有双重精神态。讲到这里,人们或许又会问什么是精神?
那么,什么是精神?意识和无意识驾驭人的行为,其综合表现,概以“精神”称之。有关“气”的详细论述,请见拙作《气功定义的探讨》、《“气”与物质的反映性》、《“气”与精神意识相关》、《“气”出于脑》、《气吞山河》等系列。
以上对“气”、对气功、对精神的概念认识,还很粗浅,然亦聊胜于无,若能引起讨论,亦一兴事!
2001.3.15打印
作者地址:广州机场路1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66号大院502房
邮政编码:510407
电话:(020)36590796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