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气功和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
媒体:阿酷 作者:辛立洲教授
专业号:海北翁
2006/11/24 13:09:08
c
我对气功和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
辛 立 洲
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 300060
c
主题词 气功;健身气功;古典生命科学;现代转型;生命自组织;健身学原理
摘要 本文从对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的气功热,结出了一个现代苦果而后变成社会性谈气色变的历史反思入手,在考察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思想理论逻辑结构具有同构性和历史同步性的认识;通过对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技术对比分析,提出了气功和健身气功是虚实互应、显隐相证的古典生命科学技术,与实证性科学技术互补一体,才构成人类完整的科学技术技术体系,而这个任务只有在今后实证性科学的革命和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包括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现代转型的双向发展中完成的认识;通过考察哲学、科学、宗教在人类认知活动的历史关系,提出了古典气功和健身气功应该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完成现代转型的任务的主张;还在总结现代习炼气功的体悟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现代概括:它们是人优化和运用人体生命信息反馈,以提高自身生命的自组织效能为目的,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性科学技术探索活动;还提出了建立气功和健身气功原理假说的建议。
我对气功和健身气功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这几年对三个问题及解决原则的思考
(一)三个问题和现在的认识
这三个问题是:
第一,为什么在前段全国性气功大热潮中会冒出一个邪教,而邪教倒台之后怎么会又急转成为“谈气色变”的社会紧张呢?在不断学习中,渐渐形成如下认识:这是因为,自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潮中,气功、健身气功随流而涌出,因其利于人们保健,节省资源和费用,为社会广泛接受,形成了持续20多年的气功热潮。但由于我们对气功和健身气功这块古老瑰宝的特色缺乏现代研究,使这次热潮存在着全社会性的认识盲目,表现为全社会对气功和健身气功诠解不定。这给企图把气功和健身气功“神化”并利用以营私的社会势力可乘之隙,我们也因这种“诠解不定”而应对措施滞后,于是酿就了中国气功现代发展的一个苦果——从地下冒出来一个打着气功旗号为害社会的现代邪教。并随着邪教倒台,那股社会性的气功热潮,因其认识盲目而急转直下,变成了“谈气色变”的社会性气功紧张。在排除了邪教干扰之后,从我们反躬自省的角度上看,无论是当年热潮中的盲目,还是容邪教乘机作祟,或是今日的“谈气色变”之所以发生,我们自身的原因是对气功及其特色的认识没能达到自觉,存在认识障碍。克服这种认识障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所有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者、工作者和研究者,以至全社会面前的迫切任务,不完成这个任务,要领导气功和健身气功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完成其现代转型任务的决心,最终会落空。
第二,今后怎么办?只有一条路:克服这种认识障碍,继续前进。这是因为,气功本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瑰宝,搞清它“宝”在何处,搞清在它的现代传播中问题出在何处,这是中国人将这块瑰宝献给人类时必须交代明白、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也是古典气功完成现代转型中不能回避、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任务。
第三,气功、健身气功究竟有什么特点、是不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学习中,答案越来越肯定:它是一种应该特别予以重视的科学技术,必须研究。
本文拟在现代健身气功习炼,和对直接涉及或旁及人生命现象的广泛学科进行大跨度交叉研究的基础上,从生命科学角度对气功、健身气功试作些现代诠释。
(二)气功和健身气功研究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有两个原则必须遵守:
第一,必须从两种实际出发。一是气功和健身气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而沉积深厚的实际。对此,必须耐心扫拨,方可去伪存真,现其真貌。二是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人对自己生命奥秘进行实践性科学探索活动的实际。因为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存在,它直接和间接涉及古今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科学领域中的广泛学科,必须进行大跨度的、复杂性科学的交叉研究,应采取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三个相结合研究方法。
第二,必须坚持尊重科学又发展科学的原则。以之力求解开对气功的种种困惑,促进气功和健身气功沿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从思想认识根源上清除现代邪教的影响。
二、对气功、健身气功的六点认识
(一) 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一种寻求人(生命)、天(道即至今也许永远不会完全明白的自然存在及其规律)沟通,从而提高生命质量,优化人的生命活动的古典生命科学和技术。
我先后于1999年、2003年提出中国气功基础理论是由中华道论、中华气论、中华人论和中华悟论四个部分组成。[1, 183-185]为了文章尽量简短,这里免去烦琐的引述,将这四个部分的逻辑关系简示如下:
图表1
性 (天、阳、信息、软、神、隐、虚、无极) (在仁进虚养中) 悟 道 气 ● 人 命 (地、阴、物质、硬、精、显、实、太极)
中国气功理论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这个表要表达的意思有八点:
第一,气功和健身气功理论的内在逻辑,是人在仁进虚养中,通过气的运化去悟会生命之道,即性、命关系之本。气功所讲性、命关系之本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2,40] ,即极尽天性得通宇宙之道理,从而了知生命之本蒂在于积德(积累修道之得)以合道。
第二,气功和健身气功的逻辑基点(或起点),是人即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者的生命本性(今指生命从受精卵开始的先天元信息及其功能)与生命当世之命(生命出生后躯体现实发展的必然)之间的矛盾体。
第三,气功和健身气功的逻辑中心线索,是这个矛盾体即生命体的先天元信息及其功能与后天躯体现实发展之间矛盾的展开。
第四,气功和健身气功实践主体,是习炼气功的人。依照中华人论的认识,人是由基因组控的具有多重虚实结构和“能动自觉”特征的地球生命[1,195],他可以并必然在自体生命活动中优化和运用自体生命的信息反馈,不断实现生命自觉。
第五,气功和健身气功的方法论原则,是在穷理尽性中悟通(感应或沟通生命信息)。
第六,气功的认识手段,是以感受气即对人体内外环境相交融的生命反馈信息流的感应、解码、调控、发送为手段。
第七,气功的终极目标,是合于道即人天(宇宙自然界)合一。
第八,在展开的气功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气功的核心概念是:人、气、道、悟四个概念群,如心、识、性、命、觉、静、定、止、观、涅槃、炉、鼎、丹与丹田、脉、经络、火与火候、铅汞、龙虎、理、一、有、无、无极、太极、等等。
根据对上述八点的融通理解,我得出了这个小标题表示的对气功的第一点认识。之所以说它是“古典的科学和技术” 是在它的原汁原味自成体系的理论和技术框架中,完全没有、也不可能有现代实证性科学技术诠释和验证根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本身自有的科学性。理由,读者会在后边第“2.4”部分的论述中看到。
(二)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古典生命科学具有逻辑同构性。
1、《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及说明
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在完整把握中华传统文化和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内容基础上,全面理解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为了简短,不做烦琐引述,把所作的三个示意表及其简要说明陈示如下,首先是《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及其说明:
图表2 儒、道、释三家思想综合示意表
项目 |
儒家 |
道家 |
佛家 | |
基本命题 |
内圣外王论、太极阴阳论、性主生命论、清静无为论 |
世界缘起论、生命心识论、慈悲互济论 | ||
价值取向 |
中和 |
非佛而佛,佛而不佛 | ||
伦理准则 |
仁义礼 灵悟精进 清静 灵悟精进、平等、慈悲、自觉觉他 | |||
持守追求 |
从心所欲 |
为而不为 |
心物融一,不义无知 | |
方法论原则 |
自省自悟 自省自悟 | |||
践履原则 |
提升人的仁静品质 |
升扬众生品性 | ||
人生态度 |
成圣 |
清静 |
慈悲 | |
思想特征 |
仁(道) |
大(天)道 |
心道 | |
行为特征 |
(八目)尽性 |
任性(无为) |
见性(治心) | |
论述特点 |
有→无 |
有无之间说恍惚 |
无→有 | |
世取之用 |
经邦治世 |
清静以天下正 |
自治其心 | |
|
|
|
| |
这个示意表是根据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历史考察作出的,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有两个:
第一,儒、释、道三家思想具有相同或相通、兼容、互补一体的关系。一是相同或相通处,如三家都以自省自悟为方法论原则,都把灵悟精进作为伦理准则之一;儒道两家的价值取向中和与佛家非佛而佛、佛而不佛也相通;三家的行为特征尽性、任性、见性也相通。二是相互兼容处,如儒、道两家太极阴阳论与佛家的世界缘起论、性主生命论与生命心识论、从心所欲为而不为与心物融一不义无知、提升人的仁静品性与升扬众生品性、成圣清静与慈悲都相互兼容。三是三家思想各有侧重、互补一体处,如三家论述特点,儒家从有说到无(有→无)与佛家“无→有” 、道家“有无之间说恍惚”相互补充,这样才从三种角度把气功习炼过程、感受说得完整、全面了;从实践价值看,世取儒家经邦济世、取道家清净以正天下、取佛家以引导人自治其心, 三家亦是互补一体的关系。
第二,自唐、宋时代就有学者提出这种认识。如宋代名僧契嵩认为:“古人有圣人焉,曰佛、曰儒、曰百家,心则一,其迹则异。夫一焉,其皆欲人为善者也;异焉者,分家而各为教者也。圣人各为其教,故其教人之方,有浅,有奥,有近有远,及于绝恶,而人不相扰,则其德同焉。”又说:“儒佛者,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乎治。儒者,圣人之大有为者;佛者,圣人之大无为者也。有为者以治世,无为者以治心。”(转自石峻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三卷第278页)宋代又一名僧智圆,在为东晋庐山慧远送晋帝、桓玄“以虎溪为界”,而送道士陆修静、儒士陶渊明“则过之矣”之事大表感叹,在《三笑图并序》中写道:“释道儒宗,其旨本融,守株则塞,忘荃乃通。莫逆之交,其为三公,厥服虽异,厥心唯同。见大忘小,过溪有踪,相顾而笑,乐在其中。”明代以降,这一思想渐成学术界的主流至今。[1, 188]所谓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指这种以三家融合一体思想为标志的文化。
2、《中华传统文化总体逻辑示意图》及说明
为了与气功的逻辑结构比较对照,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总体逻辑结构简示如下列示意图:
图表3
终极目标:天人合一 ● 伦理规范 戒善礼义 不争慈悲 a、方法论原则 b a c b、持守追求 c、价值取向 虚静 不二 性=======●======命 中心逻辑线索 逻辑起点 (欲、性) (道)
中华文化思想总体逻辑框架示意图
基本命题伦理准则
7、图表9、10的说明
心 真 性 生 命 欲
8、图表11《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内经》为代表)思想逻辑框架示意图》
8. 图表10的说明
这个示意图是根据对以儒、道、释三家思想主要内容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作出的,它在这里表达了如下八个要点:
第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命题,是人天合一的大道论。
第二,中华传统文化的伦理准则,是仁义礼智信、清净慈悲。
第三,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法论原则,是自省自悟。
第四,中华传统文化的持守追求,是为而不为,从心所欲。
第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中和。
第六,中华传统文化的践履指导思想,是提升人的品性。
第七,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常用概念,是道、仁、慈悲、气、心、悟、清净七大概群。
第八,中华传统文化的逻辑体系如下:逻辑起点,是生命;中心逻辑线索,是生命之本性(生命的元信息,可理解为自受精卵带来的生命密码)与命(生命躯体的后天必然)的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终极价值目标,是合于大道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方法论原则,是整悟求宜,以实验证。
据此,我以为中华传统文化,是主张以整悟求宜以实验证为方法论原则,在进而仁礼、退而虚养的实践中,追求归于大道从而提高生命质量的文化。[3,31—78]我同意
3、《中国古典生命科学(以《内经》为代表)思想逻辑框架示意图》及说明
略去烦琐引证,根据对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各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将其逻辑框架示意如下
图表4 中国典生命科学(以《内经》为代表)思想逻辑示意图
终极目标:人适天循,阴阳系统
这个示意图表达的主要思想有三个:
第一,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如图所示,二者的逻辑起点,都是人的生命的内在矛盾即先天本性与后天欲望之间的矛盾运动,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示意图中用性与命(欲)表示,而在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表中用天(炁)与人(气);二者的中心逻辑线索,都是生命内在矛盾的展开;二者的终极目标,都是求得天人和一,只不过在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示意图中用“人适天循,阴阳平衡”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二者的方法论原则,都主张整悟求宜;二者的伦理准则和规范,虽然表述文字有异,但稍加思考便可看出,中国古典生命科学中的“仁礼端雅,谦谨济众”和“精诚敬生”完全涵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戒善礼义,慈悲不争”和“虚静不二”之中。
第二,示意图中用“守养心神,针灸药石”表述中华古典生命科学的核心内容。“守养心神”四个字是表示下述意思:气功是以《内经》为代表的中华古典生命科学所创立的中华医学体系中“守养心神自性保健学思想”的实践成就之一,是中华医学体系原有组成部分之一。这样说,是根据《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的如下论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6,3]这是《内经》所创立的中国医学体系中保健学核心思想的表述。
第三,气功与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其他门类(中医、中药、针久、按摩)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别点:一是强调自觉优化和运用生命信息(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反馈的理论和实践技窍。二是具有自觉优化和运用生命信息(意识的和无意识的)反馈的伦理和技术规范即全同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戒善礼义、慈悲不争、虚静不二体系。将守养心神自性的保健学思想即把古典生命科学的超越精神转化为一种可操作的生命科学技术(内省悟通这样的个体化黑箱操作方法),是数十代中国古代生命科学家对人类的特别贡献之一。对这种方法可信性的检测,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所讲“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的古训[6,418-419]与现代检测原则一致,可用现代科学手段监察和检测习炼者的物理、化学、生理、心理的变化。但是在已经过去的年代里(古老的和不算古老的),这种黑箱操作方式及其所导发的一些奇异现象,被有意或无意神化或夸大了,掩饰、甚至歪曲了气功和健身气功本来面貌,阻碍了人们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正确理解。应当象承认科学尚不能解释许多未知一样,对气功诸多现象现在也难以作出说明,不能借此神化气功,也不能因此封煞气功。人类对未知领域的认识,从来是从无知到知其然,再到知其所以然,进而把握自如。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对气功的探索不能停止,因为“只有还未被认识的事物,但没有不可被认识的事物。”[7,266]
4、综合对照的结论
将图表1—4作综合对照,可以看到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古典生命科学的逻辑起点,都是人生命的内在矛盾即性(在古典生命科学用天)与命(在古典生命科学用人)矛盾体;中心逻辑线索,都是性、命内在矛盾的展开即发展变化;方法论原则,都强调悟;实践主体,都是人;认识手段,都是气;终极目标,都是和于大道,即人天合一。所以,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古典生命科学在理论逻辑上具有同构性。
(三)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古典生命科学具有历史发展的同步性。
为了简短,制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古典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对照表如下:
图表5 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古典生命科学简史对照表
简史阶段 科 别 |
起源(上古时代,5000年以前) |
创立成熟(西周至汉,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3世纪) |
发展繁荣期(魏晋唐宋金元,公元3至14世纪) |
衰落期(明清民国,公元17至20世纪初) |
现代复兴(新中国,公元20世纪中至今) |
|
气功 古典生 命科学 中华传 统文化 |
共同的历史传 统、传说、与起源 |
共同的奠基性著作、奠基性人物、奠基性哲学思想,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第一次大繁荣。 |
共同构成中华文化第二次繁荣(唐宋):①气功向各学科和社会生活广泛参透;②各学科影响气功,形成中华文化独特神韵 |
①理论技术再无创新;②面临西方科技冲击 |
共同面临现代科技挑战,共同探讨与现代科技互补、融汇完成现代较型,创“人体科学”。 |
|
针灸药石医药体系建全化,较气功稍后而迟衰 |
||||||
心性哲学发展,较气稍后而迟衰。 |
从这个对照表,我们可以看到:气功发展与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历史发展具有同步性。这是因为,第一,它们具有共同的奠基著作;第二,它们具有共同的兴衰历史;第三,它们具有共同的奠基者;第四,它们具有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历史上第一、二两次大繁荣的光辉。[8,96-98]
(四)气功和健身气功是虚实互映、显隐相证的古典生命科学技术,它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技术互补一体,构成了人类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1、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的七个要点
为了简短,略去在其他文章中的烦琐引证,概括近现代各派科学家对“科学”概念的阐述[1,196],其内容可以归纳为七个要点:
第一,科学有其哲学思想基础,是文艺复兴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人道主义世界观,即以基督教文化(承认上帝是造物主)为背景的人道主义,认为人是上帝所创造的自然界中的最高进化物,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万物为己所用。是一种二元对立(表现为造物主上帝与人、人与自然界两个二元对立体系)征服(一方征服另一方)的哲学。人从自己与上帝的对立中被上帝绝对主宰、只能绝对服从的关系里学会并得到教义支持的认识,是在自己与自然界的对立中自己也要做主宰,绝对支配自然界。
第二,科学的内在原始驱动力,是由上述哲学解放出来的人的天赋认知即疑奇探索本能。
第三,科学的对象,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一切,只在少数情况下才把人自身也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列入研究范围。
第四,科学的内容,是探索客观存在中的未知的各种活动。
第五,科学的追求(或目标),是从现象、经验中发现规律,发现真理。
第六,科学的方法,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解剖、分析、归纳和综合。
第七,科学的可靠性,在于它有一套为保证科学客观性、可观察性、可检验性、可面对批评和修正错误的严格的规范体系。
2、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近现代科学观念所面临由其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表现为,科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的深入发展都遇到了“复杂性”现象和问题,这种复杂性通常被说成跨学科性、随机性、非线性、非可控性等等。但综而观之,核心问题是当现代科学的研究深入到,在被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中无法把其客体性与生命(包括研究者自身)的主体性分割开的范围和层次时,越来越发现具有上述七方面内容的科学观念的局限,因而越来越不适应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这是它面临的最大挑战。人们提出了“复杂性科学”研究对策,认为:“复杂性科学主要研究复杂系统与复杂性。复杂性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理层次、生物层次、社会层次。复杂性科学有三个主要特点: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因而采用跨学科交叉研究即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深度不限于对客观事物描述,而是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构成及其深化的历程,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 [9,4]实证性科学对于“复杂性”现象和问题的这种不适应,可以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与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研究既相适应又不适应的现象中得到证明。“复杂性”研究可能导致实证性科学观念的革命,而气功和健身气功在目前出现的“复杂性”现象中最有典型性。
3、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的比较
为了简明,做中国古典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比较表如下:
图表6 中国古典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技术比较表
比较项目 |
中国古典气功 |
近现代科学 |
异 |
抗 |
补 | ||
哲学基础 |
天人合一宇宙观 |
二元对立征服哲学 |
√ |
|
√ | ||
规范 |
目的与对象 |
开发生命自体自组织性命力 |
开发诸客体有用性 |
√ |
|
√ | |
方法与手段 |
内省内悟(敏觉力) |
分割解剖对象(精析力) |
√ |
|
√ | ||
动力与价值取向 |
天人(客主)合谐共荣 |
人(主体)随意改造并无限索取自然(客体) |
√ |
|
√ | ||
检测标准 |
主体“不意识”程度 |
微观深度、宏观广度 |
|
? |
| ||
控制 参量 |
显 |
①主体身心态;②环境“场”态 |
学科性量纲体系 |
√ |
|
√ | |
隐 |
①信念“无意识”水平;②环境“场”态 |
隐秩序理论尚未成功 |
|
? |
| ||
特征 |
普遍适用性 |
地球体系内外 时地人随机组合的多样个性 人体生命现象跨学科综合验证 自体信息反馈(意识的、无意识的)经验与理论 |
地球条件下特定学科内 学科规范条件内可重复现象 学科领域内,特定量纲体系 四种力统一、隐秩序理论、虚时间理论的整合尚在困惑 |
√ |
|
√ | |
随机多样性 |
√ |
|
√ | ||||
效应可证性 |
√ |
|
√ | ||||
自组织性 |
|
? |
|
这个比较表要表达的总体认识是:气功和健身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既相同又不同,而不同都在相同中,相同之中都有不同,唯其互补一体才构成人类完整的科学体系。而这个任务,只有在今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的革命和中国古典生命科学(包括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现代转型的双向发展中完成。这是因为:
第一,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一样,也有哲学基础,但其内容不同。气功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认为天人本一体,都源自大道;人天应合一,应该并能够归于大道。是一种一元整体和谐的哲学。与西方近现代科学那种二元对立征服哲学看似对立,其实异而互补。因为 “一”里边有阴阳对立, “二”的对立的前提条件是双方联系在一体内。并且,在 “一”的哲学成为主流的中国不乏“二”的哲学派别,在“二”的哲学成为主流的西方也不乏“一”的哲学派别。
第二,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一样,虽然都以人的生存本能即食、色、御欲望和认知本能即疑奇探索欲望作为内在原始驱动力,却不同于科学:西方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至今只重视生存和认知两种本能所带来的各种欲望的天然冲动力,并赋予了“天赋人权”这样的神圣桂冠,但它忽视了人的认知活动中运用人类独创的符号体系(以语言文字和数码为载体)可以达到对于包括客观对象特别是自身本能的自觉。而气功和健身气功则利用人在自己的生命活动中运用符号体系可以达到自觉的特点,把人种种本能欲望的天然冲动即自身内在原始驱动力,控制在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目标范围内,所谓“欲有节,不可纵”就是这种自觉的表现。人本能所具有的天然的生命冲动力,既不可压抑,也不可肆意放纵,双方异而互补一体才完整。
第三,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都把客观存在作为研究对象,但是实证性科学对研究者、被研究对象分得很清,几乎没有一种实证性学科的研究是研究者既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而又充当研究者的。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研究却必须这样:研究者既充当研究者,而又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应看作人与环境的互动)作为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以自身的生命活动实践因而是“天-人”的整体互动进行研究。所以,对于气功和健身气功来说,于环境中真习真炼才是真研究。这一点上,双方又是异而互补。
第四,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一样,其内容都是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所不同的是,科学主要探索人自体以外的客观世界的未知领域,而气功和健身气功则把人自体生命活动这个被称为“最复杂的现象”作为探索对象。我们对自身的生命活动中了解最少因而最难把握的人体信息活动,其中有从遗传获得的先天DNA系统携带的生命密码参与,还有靠后天以符号体系(以语言文字和数码为载体)所传载的信息参与。DNA系统和符号体系都是信息的载体,真正参与人的生命活动的是它们携带的信息,而不是它们物质、能量性自身。信息传播从来都是靠把自己含化在实体性载体中移送完成的。与实体性载体相比,信息是虚的。但必须看到,“虚”并非没有,它也是真实的存在。并且在人的生命活动中,人体生命信息对实体性的肉躯之体具有调控甚至是指挥、操纵作用。气功和健身气功活动的实质内容是:人通过优化自体生命信息反馈途径和质量,以提高自身生命和生活质量。优化的办法是:对后天不良生命信息通道予以抑制和阻塞,减少以至除去不良信息的影响,以此恢复和开发被后天不良信息活动抑制和阻塞的先天生命信息的自组织通道。这就是气功和健身气功所探索的自体生命信息反馈这个现代科学前沿部门尚很少涉及的领域。从研究领域看,双方仍是异而互补,并且只有双方统一才能构成更完好的科学。
第五,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一样,追求(或目标)都是为发现规律和真理;但是科学一直追求规律的纯客观性,面对人体自身生命信息反馈的规律似乎无从下手。而气功和健身气功以自己独特的研究发现在人体自身生命信息反馈这个领域里的规律,没有纯客观或纯主观的,主客难分。当代实证性科学面临越来越多的非生命与生命交混一体无法分割被称作“复杂性现象”的问题,发现“规律”越来越不是那么“纯客观”。仿佛气功和健身气功所求“天人合一”之境及其方法,对于实证性科学所面临的困惑的解决不无益处。双方,唯互补才成完整知识。
第六,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方法,科学长于向外对研究对象分割解剖,精细求真,一切均须实证;气功和健身气功反之向内省悟,也形成了成熟的路数,具有自己严格的伦理的和技术的规范体系。为解决“复杂性”问题,双方只有互补合作。
第七,气功和健身气功与实证性科学都有保证自己可靠性的成套规范体系,所不同的是科学强调外在性客观、可检验、可观察标准,而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个体黑箱”式研究虽然难以作到对每一步都能“纯客观”地观察、检验,但是,自古以来就创造了“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这种在现代可以称为“目标管理”检验方式。这与我们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先去检验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者的习炼结果,例如各种生理、心理指标,而后再鉴定其所说的真伪的方法完全一致。图表中显示对抗的三个方面,即控制参量中隐参量、检测标准和自组织性,在现代科学也没有检测办法之时,“必彰于物”的“目标管理式”检验可以消除双方的对抗。
4、给我们的五点启示
第一,不能把近现代实证性科学作为评判人类认知活动的“绝对真理”式的唯一标准。应该注意到“复杂性科学”大约是对现在还说不清但正在形成的 “新科学”的临时性代用词,因为有的科学家已经提出:“为了有一个真正的跨学科性,必须使各个学科相互衔接和向复杂的现象开放,当然应当有一个适用于此目的的特别的方法论。还应该有一个超学科的理论”,“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仅是使一门关于人类的科学诞生,而且是诞生一个新的关于科学的概念。这个概念所反对和打翻的不仅是已经建立的分界线,而且是旧有的认识范式的基石,并在某种意义上涉及到科学体制本身……新科学,或者说大自然的普遍科学,应该建立在物理和生命之间、熵和负熵之间、微观物理的复杂性(波粒二象的模糊性、测不准原理)和生物科学的复杂性(自组织)之间的联系。它还应该建立生物和人类、负熵学和人类学之间的联系,因为人类是典型的负熵存在。”[10,188]气功和健身气功研究对象即人的生命活动的复杂性造就了它们本身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和它们那种难以被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理解并接受的独特研究方式,把它们推到了当代科学的前沿。对于气功和健身气功,用局限于旧的即近现代实证性科学观念进行评判是不公正的,而应该和“新科学”的建立联系起来,和近现代实证性科学概念必须进行的革命联系起来。我们相信,随着“新科学”及其概念的不断成熟,人们会渐渐明白,在“新科学”的眼里近现代实证性科学只不过是一种属于 “科学”的初级水平的特例,并非绝对真理的化身。
第二,从整体上说,气功和健身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一样,有自己的哲学基础、内在动力、特定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追求目标、研究方法、规范体系,这套体系是根据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特点而形成的,因而比近现代实证性科学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它包容了古今哲学、人文、自然科学和宗教对人的存在状态(现象、本质和秩序)及其原因又及未来发展变化所作的综合全面研究,复杂到几乎涉及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的绝大部分学科,更象现在人们说的跨学科性的“复杂性科学”。不能不承认它也是一门科学,或许从它的现代转型中会发展出前述科学家们所期待的“新科学”,否则是不公正的。
第三,据此推论,应该这样界定:科学,是一种遵循自洽的规范体系,对存在的状态(包括现象、本原和秩序)及其原因和未来发展变化进行探索的社会活动。技术,是科学成果于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不应该因各学科规范体系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彼此否定对方的科学性,应该建设科学发展的宽容环境。
第四,气功和健身气功,不能象近现代实证性科学因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伦理和技术规范体系的内容不符合自己的规定就不承认其也是科学那样,因实证性科学否定自己是科学而借口实证性科学现在尚无办法鉴定和诠释自己的某些特别现象就全盘否定其对气功进行“必彰于物”的鉴定作用,应该积极合作共同发展。
第五,可以初步结论:气功与近现代科学双方异而互补一体,双方都应采取相互宽容、启发、补台,以求合作发展的态度,才可能使我们在“新科学”的创建中走在世界前面,使人类的科学体系更完美。
(五)气功和健身气功是在哲学、科学、宗教尚未分立时期创立因而包容并超越哲学、科学、宗教局限的,人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实践探索的中国古典生命科学技术。应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其完成现代转型的任务。
1、哲学、科学、宗教在认识世界中的互补关系
为了简明,制科学、哲学、宗教在认识世界中的互补关系示意图如下:
图表7 科学、哲学、宗教的一种比较示意图
3、气功具有自成体系的基础理论结构
l 图表2《中国气功理论的逻辑结构示意图》如下:
这个示意图要表达的主要认识有四点:第一,该图的横轴“世界”,是从现象、本原、秩
对这个示意图作如下说明:
第一,现象、本原、秩序、原因、未来五个方面描述世界本来状态(或叫本貌),称作“世界一”。所谓本貌,并非自古至今静止不动的本貌,是从过去变化而来,现在还在变化着走向未来的世界。纵轴“学科” ,是把人类以往对世界的知识归纳为科学(大约已有近三千个具体学科)、哲学、宗教三大学科用来表示现在已经存在着的“关于世界的意识体系”,称作“世界三”。这是人类历史积累起来的关于世界本貌的三大知识系统(或者叫意识体系),这些知识中有错误的,即使曾经正确或部分正确地反映过去的世界本貌,而现在的世界已与过去不同。故应历史地对待这些知识。两轴所形成的平面中K1— K5、H1—H5、Z1—Z5表示科学、哲学、宗教正在进行中的对世界现象、本原、秩序、原因、未来的认知探索活动,称作“世界二”,这种探索活动的一般目标和意义,是校正和补充“世界三”中的不当和不全,发展新知识(或者叫做酝酿中的学说),使之更贴近世界本貌即“世界一”。
第二,该图还表示无论哲学或者宗教,还是科学(尽管它已发展到近三千个学科),在人的认知活动中的作用既相区别又相联系,都不可能单枪匹马而只有相互配合、补充、矫正,才能完整和准确地反映世界本貌。
其一,例如科学。我们这里所说的科学,是指一种遵循自洽的规范体系,对存在的状态(包括现象、本原和秩序)及其原因和未来发展变化进行探索的社会活动。它既包括近现代实证性科学,也包括前面所说的“新科学”。它始于人对所感知的现实世界的认知即疑奇探索本能驱动,立足于对世界秩序坚定信念,落实于观察、解剖、分析及实验的活动,永无终结。与哲学和宗教相比,尽管“新科学”包容了对社会、人文、自然三大领域中隐、虚存在的软科学性质的研究,但科学长于严格实证技术的特点不会丢掉,这是它的原则。但是,必须注意:“在探求、解释和发展有关现实世界的知识方面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途径。科学仅仅是一种途径”而不是唯一的途径。[11,3]虽然科学的成果常被哲学借用去证实自己,也时常逼迫宗教改变自己的教条,但科学自身的发展历来也常常借力于哲学的理性智慧和宗教性的感情。
其二,再如哲学。究竟什么是哲学,至今众说纷纭,流行的认识是“哲学是系统化了的世界观” 。流行的不一定正确。我们从终极抽象意义上可以认为,哲学是关于宇宙、人的生命的根本即终极性、普遍性、整体关联性问题的理性智慧。[12,2-5]它是开始于对宇宙、人的生命的蓝图及其结构机制的完美追求,从特定时代已有但不完备的知识、经验出发,落实于用逻辑性构想和直觉性推断把那些知识不全环节补充到“自圆其说”的程度的认知活动。这种智慧的特色是善于把逻辑性构想和直觉性推断融合一体去解决困难问题。构想,从来就包含着对因知识不全环节的补充性猜想,而猜想就可能错误,但哲学的构想要求严守知识的逻辑;推断,从来严守逻辑,但哲学的推想却包容着直觉认知感受基础。哲学即人的这种智慧本不成独立学科(例如中国传统文化那样),但却渗透在一切学科中那些需它的环节和部分里。如果把各时代、各个具体学科里这些环节和部分独立出来,所形成的是数不清的应用哲学,而不是纯正哲学自身。它的理性直觉与科学容易沟通,也常被宗教借用;它的直觉推断常给科学向前发展以启发,有时也被宗教借以鼓舞自己。
其三,再如宗教。我们应该承认,“人们的思想认识、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社会风尚、政治结构等大多与宗教有关,抑或受其影响。宗教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程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一直到现在还有着重要的影响。”[13,1]事实正是这样:据联合国在世界50亿人口日(
第三,科学、哲学、宗教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只有各自发挥特长,才能真正实现互补。
其一,科学长于严格的实证,培养了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科学坚定地遵守从现象出发和一切都必须经实验检验。科学也运用直觉洞见,但限定在对现象之间的联系和现象的原因及其可能变化必须作出假设与猜想的时候,凡未能被试验证实或严格的逻辑论证(纯数学中常如此)的,即使再伟大的直觉洞见,也只能称为假设或猜想,或者成为一种哲学,但不能列入科学定理或定律。科学这个特点,必须予以尊重和保护。
其二,哲学长于把逻辑性构想和直觉性推断融一体合,跨学科地对宇宙、人的生命的根本性即终极性、普遍性、整体关联性问题作出方向性概括,显示出人的智慧。哲学坚定地靠大跨度地超越一切学科现象局限,对现象穷究至终极,从而发现“最一般”本原、秩序、原因、意义、未来,勾勒世界结构并说明其机制。它不强调对所有现象都必须分析极致,也不强调立即实验证实,但它强调超越所有现象直至终极的局限,在最高层抽象水平上有所发现。哲学这个特点,也必须予以尊重和保护。
其三,宗教长于把“神秘”变成信仰,并造出整套规范化的戒条和仪规把信仰变成奉持的信念,养育一种富于自我牺牲的高尚道德精神。宗教坚定地从信仰出发,去说明一切。历史证明,宗教的信仰教条,不断被科学发现、哲学洞见所推翻,被迫修改原来教义条款。尽管如此,宗教也不会立即消亡。只要“终极”性问题未被科学、哲学全部诠释清,并且“未知”会永远存在,宗教就有生存的土壤,因为它深深扎根在几乎所有的人对“未知”和“终极”的天然神秘感和畏惧感之中。而它所培养起来的对自己信念的虔诚和坚定甚至不惜自我牺牲的精神,永远是科学和哲学家所必须具备的。总之,科学给人知识,知识就是力量;哲学给人把逻辑性构想和直觉性推断结合起来的智慧,智慧是力量的源泉;宗教给人无我的道德精神,这种精神可以使力量和智慧结合起来作出无穷尽的发现和创造。
第四,我们用图表16的词来说:只要“世界”不消失,“世界一”是永远发展变化的;所以“世界三” 就永远是 “不全的知识” ;因而“世界二”也就随之发展,并且是永恒的。但是我们以为把“神秘”从宗教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宗教的解放;把纯粹思辩从哲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哲学的解放;把“唯实”从科学中解放出来,从而实现科学的解放。解放了的宗教、哲学、科学都作为人的认识手段之一,互补合作,共同探索最复杂的问题,已成为历史要求,这也应该是哲学中所谓“人的困惑”的一条可选择的路。
2、两点启发
第一,气功和健身气功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们是在哲学、科学和宗教还处在“混沌”不分的古老年代,即哲学、科学、宗教还没有创立因而无所谓区分的时候就存在了,它们天然地具有大跨度地把科学、哲学、宗教交叉融合一体进行工作的特点。优势是大交叉、大融合。但这也存在着危险:对“人”这样的包含着“神秘”的复杂存在进行研究,而宗教恰好长于把“神秘”变成宗教信仰,在气功活动中如果把握不好容易使气功走入宗教,甚至偏生出邪教。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古典气功这种保健科学技术,随时会被用为宗教的依赖,或者被邪教别有用心地钻空隙,但中国气功从产生那天起就没有,并且在本质上也不会依赖宗教。
第二,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在当代气功和健身气功的活动中必须清除邪教影响,也应该与宗教区分开来。要有批判地吸收一切(包括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可以吸收的知识,又要能够超越一切(也包括科学、哲学、和宗教的)必须克服的局限及其历史发展中沉积的糟粕。我们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作为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部门之一的古典气功完成它的现代转型的历史任务,使它真正成为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科学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
(六)气功和健身气功是人优化和运用生命信息反馈,以提高自身生命自组织效能为目的,对自身生命奥秘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实践性科学技术探索活动。
1、提出上述认识的根据
之所以形成上述认识,有四个方面的根据:
第一,对气功和健身气功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的比较研究。
第二,对气功和健身气功与近现代实证性科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传统文献,以及现代学者对这些文献的现代阐释著述的研读和归纳,例如
第四,自1991年至今,业余习炼气功和健身气功中的体悟。
2、体悟一: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无论从那里入手,没有捷径,都必须经过三个通适阶。
这三个阶段是:准备、悟通、随缘应彼。
气功和健身气功的古今文献一致显示,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习炼提高是自然有阶段区分的。有分为七、九、十二、十四,甚至还多的阶段。根据体验认为,可以归纳为习炼者通适的三大阶段。为了简短,制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三个阶段示意表如下:
图表8 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三个阶段示意表
阶段 项目 |
准备 |
悟 通 |
随缘应彼 | ||
内观 |
舒眉 |
入玄 | |||
内 容 |
入理有觉 勤行不怠 |
内观天地 津液自酿 |
舒眉抚堂 炁自升扬 |
中脘下润 身酥神畅 |
古今无碍 八方茫茫 |
体 感 |
力 疲 |
口液自出 |
脊内炁升 |
全身酥适 |
无 我 |
检 验 |
神专注 |
藏阴阳 |
过大关 |
冲鹵门 |
彰物言应 |
操 作 |
勤究竟 |
搭架式 |
训常态 |
下推入玄 |
无作为 |
用 神 |
重 |
渐轻 |
不 用 | ||
作 用 |
提高理智 |
祛疾保健 |
开智慧 | ||
对应科 技术语 |
认知 |
生命自组织 |
虚拟性、虚时间 |
对这个表作以下两点说明:
第一,这个表表示:从整体上说,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提高,自然分为逐步发展的准备、悟通和随缘应彼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习炼内容分别是:准备阶段,必须有选择地学习气功和健身气功的理论和有关知识,并将其化入生活实践的具体行动中,还必须与习炼的实际感觉体会结合起来领悟,这样的学习领悟要勤奋不怠。悟通阶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在习炼中,特别是会通那些在习炼中获得的,难以甚至不可言传的如各种经脉疏通时不能准确描述的感受,把理上通与身上通结合起来,融同一体。这个阶段的三个关键环节,在下文专门解释。随缘应彼阶段,智慧得到提高,任运应对一切而不动“人欲”之心。
第二,这个表对各个阶段习炼中的体感、检验标志、操作关键(见下文)、用神程度、对于人的作用和可与之对应的现代科学技术术语,都用简明的词语作了表述。不再赘述。
3、体悟二: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悟通阶段,有三个即关键环节内观、舒眉、入玄要操作
适度。
在图表8中,对这三个环节的操作已分别作了表示:
第一,“内观”即表内“内观天地,津液自酿”环节。操作的关键是“搭架式”。这是指把握好两目垂帘(不要闭上,留微缝)向内看 “天心(天根,下同)-祖窍”,下联“尾闾-祖气(地根,下同)”、两耳内听“天心-祖窍”、舌抵上颚托天心(这里所说的天心、祖窍、尾闾、祖气即地根各个穴位的位置,及后文要说到的各个穴位,均参看图表9所表示的位置)。“搭架式”的要领是要“看”和 “听”,不能闭上眼“想”。[21]一定要象练身体的一种标准姿势那样,把这种“看”和“听”的架式练熟,要熟到只要两目一垂或两耳一内听,“天心-尾闾”、“祖窍-祖气(地根)”立即上下沟通,多有舒适感。
第二,“舒眉”即表内“舒眉抚堂,炁自升扬”环节。操作的关键是“训常态”。这是指在做好内观的基础上,要象训练小动物那样耐心地训练自己在保持内观架式不变的同时轻轻抚平印堂、舒展双眉,静待中脘(仁脉的膻中至神厥的内腔)产生温热和饱满的舒适感。 “训常态”的要领是保持住架式不散的同时双眉舒展,要把自己训练得以中脘守养为常态,静待下步时机。
第三,“入玄”即“中脘下润,身酥神畅”环节。操作的关键是,当中脘产生了这种温热和饱满的舒适感后,用微意把它向下后方即下润至下脘内(由“下玄关-命门—祖气-尾闾”围成的内腔,可叫做“玄腔”)推,不要让它向前注入生殖系统,以养精蓄神。这样做(会有多次),要一直做到下脘也产生这种温热和饱满舒适,并伴有“百会-泥丸”系统产生胀压感(实际上可能是督脉自尾闾、命门经夹脊向上至玉枕、百会,和脊内自“尾闾-祖气”向上直至“天心-祖窍”的某种疏通输送造成的感觉)时,才可以冲顶。但最好是厚积足用,待出现“我”找不到“我”那种茫然似于冥冥之中的状态时,任其自然开顶为好,即“百会-泥丸”系统在有胀压感之后,经过疼痛、麻痒的折磨,恢复自然常态即自然进入随缘应彼阶段为宜。“入玄”的要领是,多下润,任自然。
第四,示意表借用乐谱中表示音节反复的符号“|: :|”把这三个环节放在其间,表示这三个环节之间在习炼气功和健身气功未进入随缘应彼阶段之前具有无限循环的关系,其中“搭架式”是基础,“训常态”靠功夫,“入玄腔”要待时机。之所以无限反复,一是因“念”未断绝,不时来干扰,或破坏搭好的“架式”,或打断 “中脘守养常态”的训练,或不能“静待”而错过时机;二是有以往后天生活中违反生命体自组织规律的不良事件对生命体自组织通道损坏所造成的障碍或阻塞,打通这些障碍或阻塞,须反复进行,颇费时日。
第五,在三个环节的反复中,它们之间的划分并不象示意表画的和我们这里讲的那样截然分开。在实际习炼中常常是闪念眨眼的瞬间三个环节全过了一遍,但无从着落,只好再从头“搭架式”,经舒眉守中,直到那种“我”找不到“我”的茫茫冥冥的感觉再出现,任其自然开顶。这个过程中,要忍受来自头颅和脑,或来自肢体和关节,或来自体内脏腑的酸麻胀压与疼痛混在一起的多种折磨。所谓的“过大关”、“冲卤门”就是在这种折磨中完成的。在克服这些折磨过程中,还会因人而异地出现如下四种不同的效应:疾病随之同愈,祛除了某些潜在的病根,生理功能年轻化(有的人可能出现特异化现象),信息功能高敏化(有的人可能出现特异化现象)。操作中关键有两条,其一,是把住两头要有耐心:一头是“架式”要稳住,散了就耐心重搭;另一头是要等那种“我”找不到“我”茫茫冥冥感觉出现,不出现就耐心保持中脘守养常态。其二,是保持中脘守养常态要自然:即“守中”以似守非守、不守为守,任身体内自然下润“入玄腔” 的状态为最好,大脑要做“小政府”,意识不要干扰,任身体经络和各脏腑系统自主即自组织活动最关键,耐心地静静地一直等到“我”找不到“我”状态出现。
4、体悟三:人生命活动的特点及实质。
为了简短和直观明了,制人的生命及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体位活动示意图如下:
图表9 人的生命及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体位活动示意草图
环 境 5 8 8 2 7
7
2
3 5 6
5
B
3
6
2
3
4
14
4
4 4
9
10
H
9
1 10 1
11 12
10
1
11
9
12
12 11
I受精卵 时期
Ⅱ胎体时期 Ⅲ 气功体位活动
对表中的符号意义作以下补充说明:B,代表百会穴;H,代表会阴穴;B-H,代表自百会到会阴的人体中脊经络系统;1,代表脐;2,代表耳和目(包括两目之间的印堂穴);3,代表鼻(包括鼻孔下的上玄关穴);4,代表口;5,代表头颅内的祖窍穴;6,代表头颅内的天心穴(亦称天根);7,代表玉枕穴;8,代表大脑;9,代表下玄关穴(在脐后和第4、5节腰椎之间前);10,代表命门穴;11,代表祖气穴(下腹内尾闾穴前);12,代表尾闾穴(古籍中有认为同长强穴者);13,代表膏肓。14,代表习炼者建立的自己与环境间的屏蔽(即准备阶段的学习中形成的“戒”念和“信”念)。
(1)人的先天生命活动过程和特点
我们借图表9来说明:
第一,先天生命活动过程是指自受精卵到出生前的胎体成长期。出生前的新生命体是按照受精卵内基因组排定的程序成长的,其过程就是胎体基因释发的过程,胎体与母体生命相互影响。如果说胎体是通过“脐”与母体相连,随其母心息脉动的频率而其心息同动(可谓之胎息,即在母胎内胎体的生命功能发育成长活动。下同,不另注释)而获得物质、能量的营养从而使新生命成长,那末,胎体的中脊经络系统(图中“B—H”,常谓中脉)的活动与其胎息也必协调一致,但其所传输的不是从母体获得的物质、能量,而是胎体生命成长的信息即基因携带的胎体生命密码。与胎体躯体成长所需要的物质、能量相比,“B—H”中脊经络系统传输基因信息所需要的可能微乎其微。先天的生命活动是这样一种自组织活动:通过“脐”(图中的1)从母体子宫获得血气营养,由先天“B—H”中脊经络系统获得生命信息,以调控血气的使用,双方协调一致,合作完成使胎体发育成长达到一旦脱离母胎可以在母体外继续生存发育的任务。虽然对其内在机理的了解甚少,但其过程可以粗略简示成:“子宫—B·DNA·H—(脐带)胎体发育”。其特点是:自体先天生命信息,自主调配使用母体所供营养,没有其他外来营养和信息干扰。就是说,所需营养,除母体血气之外,别无供应;所用信息,除先天中枢“B—H” 中脊经络系统所传输的自体DNA遗传生命信息外,别无他源。
第二,先天生命活动实质。胎体生命活动中DNA系统携带的遗传信息的释发过程、“B—H” 中脊经络系统即DNA遗传信息传输通道形成过程与胎体各生命功能系统的发育成长过程之间的程序关系应该是先成受精卵,才有胎体各功能系统发育成长,据有关报道说,在这个发育过程中受精卵第二次分裂时即胎体其他功能系统尚未发育时,这个先天中脊经络系统已出现。我们有理由认为它们之间的程序关系是:先有受精卵(携带DNA信息),而后有先天B-H中脊经络系统,更后才有胎体发育。先天“B-H”中脊经络信息系统作为基因信息的传输通道,是在基因信息的传输中伴随胎体各功能系统成长而密织于胎体各功能系统内部各层次及其它们之间的立体网络体系,我们把它简示为“B·DNA·H”结构,是新生命体的内源信息系统。近似于织毛衣一样,在经纬线密织成衣的同时,经纬线之间的空隙(可类比作为DNA 信息传输通道的B-H 中脊经络系统)也就被织定毛衣上了。当然,除两者本不属于同类事物这一点外,它们的程序也不同:织毛衣时,毛衣的各部分是依先后次序逐一织成最后缝合一体;而“B·DNA·H”结构,则是随生命体各部分(如头、手、脚以及内脏各部分)协同生长发育而相对应地同时被织定在胎体内。我们借用“全息”这个概念,把胎体这个复杂巨系统的各部分在发育过程中协同成长的现象,叫做“全息性成长”,同理可知,“B·DNA·H”结构也是“全息性织定”在胎体各部分空隙之间的。从它的开始,其主要功能就是传输基因信息和生命体各功能系统之间协同生长的相关信息,以保持胎体内环境的平衡即各功能系统成长的协同。因此,自受精卵至胎儿出生前,生命活动的实质是,在先天“B·DNA·H”信息结构制导下胎体靠从母体获得营养所进行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
(2)人的后天生命活动过程和特点
第一,人后天生命活动过程,是指胎体成长到其能力可以到母体外继续成长就“申请”母体允许并得到同意他(她)出生以后的生命活动。[19] 后天与先天生命活动的区别,一是环境不同。胎体随其母体心息脉动和血液循环而“胎息”,出生儿则开始在与母胎完全不同即对他(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自然界和社会环境中靠胎体期发育长成但还幼弱的自体功能系统开始新的生命活动。我们应该注意到,后天社会环境是人的“类”整体(现在已经达到全球一体化的程度),从信息的角度看,实质上是被人类自己创造的以符号体系(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和数码)为载体的信息所组织化了的“类”网络。出生儿的家庭,在出生儿出生前就已经把他(她)组织化在家庭所属的社会网结点上。二是生命活动方式与机制不同。他(她)必须立即开始独立呼吸和尽快取得体外营养(学会觅食),备以适应后天环境的脑和神经为主体的信息处理系统(神经系统、感受器和效应器系统)同时开始独立运行,以使各生命功能系统(如呼吸、消化、内分泌、免疫、血液循环、生殖、泌尿)都协调一体运行。根据生物反射弧和条件反射理论,[20,393-398] 可以把后天信息功能系统简示为“感受器—脑·符号体系·神经—效应器”结构式,这是后天比先天生命活动中增加的可以叫做外源信息系统的部分。在这里,以脑为主干的神经信息整合系统中“符号体系”一项,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及其载体体系。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接触并逐渐学懂、会运用它,因为它将伴随人的一生。后天生命活动的特点,是在先天内源信息系统和后天外源信息系统共同参与协调下进行。人后天生命活动是这样一种自组织活动:后天自然、社会环境取代母胎环境,躯体的各生命功能系统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接口(图中的2、3、4)取代“脐带”(图中的1),靠自体生命功能系统直接从所处自然、社会环境获得生命所需,又以自身行为反馈于环境,以保持与环境间的平衡。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无不在不断变化的自体生命功能系统上留下或深或浅、或益或损的信息,无不内在地反馈于先天“B·DNA·H” 经络系统,并经与先天生命信息协调,保持自体各功能系统之间的内环境平衡,调节生命体的现实行为。可以简示为:“环境—感受器—脑·符号体系· 神经/B·DNA·H—效应器—生命体行为”的程序模式。当然,后天生命活动信息不会都载入“B·DNA·H”系统遗传下去,只有那种持续稳定并且达到值得录入程度的,才会被“选择”拷贝到先天DNA长链的特定位置上。
第二,先天“B·DNA·H”信息系统和后天“感受器—脑·符号体系·神经—效应器”信息系统对人生命活动的不同作用:先天“B·DNA·H”信息结构对于生命过程和生命体的自然本性具有决定作用,其表达方式是隐蔽的但却稳定,几乎稳定到无法改变和无可替代的程度。是一种先天基础性的决定力量。后天“感受器—脑·符号体系·神经—效应器”信息结构对生命体后天的现实行为具有决定作用,表达方式是外显的。由于随着年龄增长后天生命活动逐年扩大和深化而不断强化后天信息结构,以适应后天环境变化的频率和强度。这种强化或起因于自然界变化的压力,或起因于人自己运用符号体系形成的所谓种种“新”思想、观念、理论传播和推行。危险的是,不少打着“新”的旗号而实际上违背人生命规律的认识现在已经被强化到了淹没先天信息系统作用的程度。
第三,后天生命活动的特点是:先天信息系统“B·DNA·H”结构与后天信息系统“感受器—脑·符号体系·神经—效应器”结构,协同参与调节生命活动。生命活动的质量,由先后天信息系统之间协调的结果是否符合人生命活动的规律决定。其中,先天生命信息系统功能是大自然的自组织规律于人生命体的表达,它先天地、“不知其然而然”地[16,137]进行人生命的自组织工作。所以,后天生命信息系统的工作是否能符合人生命活动规律,成了关键因素。
(3)人生命活动的实质及其活动中的三个盲目
第一,归纳人的先后天生命活动,可以看出人生命活动的实质是:以人的先天生命体发育为基础,在先后天信息系统协同参与下,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流换中,由人体生物信息起制导作用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过程。
第二,目前人的生命活动中存在的三个盲目:其一,对先后天信息系统作用关系的盲目。有两种表现,一是因后天生活对后天信息系统作用的强化达到了淹没先天信息系统作用的程度,在人们的认识中先天信息系统对生命体的基础性决定作用被淡漠,甚至否认,进而持后天信息系统肆意妄为而自我毁坏,使先天“B·DNA·H”信息通道被阻障甚至堵塞、损坏从而毁坏自身生命;或者相反,借人的自然本性中某些特异现象的存在而曲解甚至神化先天信息系统的作用,进而编造“现代神话”骗人、敛财、害命。其二,对生命“限”的盲目。我们应该承认,主要由先天信生命息系统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是有生命底线的,就是人的生理和精神最低承受力;主要由后天生命信息系统决定的人的社会行为变化频率和强度,也有生命底线,即生理和精神能力发挥的最高限度。对生命“限”的盲目的表现是:盲从于对后天生命创造力作片面诠解的那些所谓“新”但违背生命规律的思想观念的诱惑和推动,而不顾生命底限恣意横行而自我毁坏,或者盲从于骗人的“现代神话”妄求自己成神而着火入魔。其三,对人的生命活动中生理和精神两种作用之间关系的盲目。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生理因素(以物质和能的数量、质量为标志)对人生命活动的力量大小、持续时间长短、作用力的强弱具有无可替代的实体性支撑作用;精神因素则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方向、性质、影响深浅具有制导作用。目前,人们仍普遍不理解精神习炼对于生命活动的这种制导作用,而沉溺于工业文明以来形成的“唯物欲主义”的不断改头换面的所谓“新”但违背生命规律的观念的诱惑不能自拔。
5、体悟四: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体位活动核心线路及其实质
第一,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体位活动核心线路是:先建立抗干扰屏蔽(如图表9的14),排除后天环境干扰;把后天生命活动中2、3、4向外寻取满足其欲望的习惯反向引导到对内,瞄准到先天生命信息系统的基始点位上(如图表9Ⅳ“气功体位活动”所示:从2、3、4内指于5、6;再下联于9、11、12,再下于H;再沿两条路上返,一条是自H经12上反于6,再经过8冲向B;另一条是自H经12上反于10、7,再经过8冲向B)。这条核心路线的操作有三个关键处:一是准备阶段建立自身与环境之间的屏蔽即在学习中形成的“戒”念和“信”念必须正确,须持续不断地深入思考;二是悟通阶段把耳、目、鼻、口等器官外寻满足欲望目的物的习惯首先引导到向内专注于先天信息系统即B-H中脊经络系统基础位点祖窍、天心与祖气、尾闾之间的贯通,并最终激活B-H这个中脊经络系统的目标上,这里说的引导和激活,开始须反复“搭架式”,以后随成熟程度的提高才能逐渐用不连续或“点击”的方式;三是除了上述两处用神以外,其他如过大关即过玉枕穴和冲卤门(百会穴区,指百会、前顶、卤门三个穴位的连接区)等等环节都不要用神,要不作为而任其自我贯通即自组织。因为,B-H系统是在受精卵第二次分裂时就存在并工作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是它制造了脑从而包括念,“无念”是它工作的习惯和必须的前提条件,脑的“念”对它工作是干扰。所谓“用念”,实际是用“念”来制“念”于“不念”。
第二,综第一可以认为,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的实质是:利用自体生物信息反馈技术(根据自身体感调节自身精神和体态的技术),修复、强化自体先天生命信息系统原设计功能,提高生命自组织效能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改善生活方式。
6、体悟五:应该也可以建立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保健学原理假说
根据截止到此的论述,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建立气功和健身气功保健学原理假说的主要条件,即具备了必要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我们首先概括气功和健身气功古典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介绍与这些内容可以对接的几种现代科学的相关知识,尝试推进它的现代转型。其内容体系,须另外专门论述。
(1)关于气功和健身气功理论内容的主要方面
我们在其他著述中曾说过,气功理论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中华道论,即中华古典哲学宇宙论。认为道即宇宙,人天(宇宙)合一。道(宇宙)就是“不知其然而然”的自然[16,137]的自然一般存在和变化,人可以并且也只有与道融一才行。这是气功的出发和归宿点,也是气功的本体论根据。
第二,中华气论,即中华古典信息论。古人认为:“道者,气之根也;气者,道之使也。”[2,1673] 学术界对 “气”的现代讨论,还会继续。我们猜想,气是以质量、能量为载体的关于道即包括宇宙的生命和非生命万物存在、关联变化情况(如性质、程度)的信息。我国科学
第三,中华人论,即中华古典人学。它以道为天下母的生命观为基础,认为人是来源于道,以万物中最灵最贵为特征,以行气为能,最终归于道的多重虚实结构体。这是气功的主体论根据。
第四,中华悟论,即中华古典方法论。悟是人的认知方式之一,是在不解剖客在对象(包括作认识对象的自我),主体以无妄无邪无思的神思状态,求得与客在对象对应层次的信息沟通。这是一悟而兼三益的活动,它既是认知客在对象的过程,又是主体内在先天B-H经络系统信息功能开发的过程,也是保健养生的过程。这种沟通有三个要点,一是主体应该达到不作为状态,如唐僧肇师曰:“处净而净,不以为欣;处秽而秽,不以为戚;应彼而动,于我无为。”[23,150]二是主客之间的沟通,层次要对应。三是悟的内容,应该是主体对认知对象对应层次的能量、信息感应。[24,179] 悟是气功的方法论根据,是实现人天合一、生命回归本体(道)必经之途。
第五,现在补充一个部分即实践经验。把中国古典生命科学“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和中国古典哲学天人和一思想,发展成一种可以具体操作的生命科学技术,是中国自古至今的生命科学家对人类的特别贡献。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止观法、内丹法、心法、成身了身法等等。
(2)关于自组织与道
自这个标题开始,对气功和健身气功的古典理论与现代科学对接进行四个方面的探讨。首先讨论自组织理论与道的对接。
第一,所谓自组织,是指开放系统(两个以上的要素,依其相互作用而结构化的整体)与环境交换中内部各要素自动协调一致,形成功能结构,从而保持系统有序的功能。在没有外部“指令”靠内部各要素相互默契而协调一致,形成有序的功能结构现象,叫自组织现象。能够影响或确定自身内部结构的系统,叫自组织系统。钱学森说:“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就可以称为系统自组织。这个理论也可以称为系统的自组织理论。”[7,20]我们对自组织问题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仅据现在认识和观察到的材料看,自组织现象可归为两大类:非生命自组织即简单自组织,和生命自组织即复杂自组织。非生命系统的简单自组织是靠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特定环境条件下阈值协调或妥协平衡一体化过程实现的,简单信息(比如一个或几个比特,但很严格,有时差一个也不行)参与就可以完成。生命系统的复杂自组织即使如生命起源当初的一些具有简单生命功能的分子的原始代谢,也必须进行复杂的信息整合(比如有多个信息组块或信息系统参与)才能完成,更不用说复杂生命的活动了。当然,不论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凡是生命其自组织原理是相同的:由基因或基因组相互作用产生(我们现在还说不清楚)的原动力推动,促使“基因或基因组产生某种形式自发性的自组织。” [25,23-24]钱学森说:“什么叫粒子?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就是自组织现象,即是在这么一个超微观世界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超大系统,这个系统有自组织现象表现为出现各式各样的粒子。人也是自组织现象所形成的,只是更复杂。”“所谓粒子,实际上隐秩序这个超微观世界中的一个自组织现象,它可以形成另外的组织,变成新的粒子。”[7,137]生命自组织现象,在宏观上表现为各种生命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繁殖现象。生命自组织,是生命体以生物信息反馈即利用自体生物信息进行自我调节为手段,制导生命体与环境交换物质、能量、信息的活动而实现的。对于人来说,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生物信息反馈手段外,还特别地增加了精神整合即后天信息处理系统与先天“B—H”中脊经络信息系统协调合作这种信息手段,大大强化了人的生命自组织功能。
第二,无论非生命的简单自组织还是生命的复杂自组织,其共同要求是“自组织首先是进入同步状态”,“同步的与无节律的这两者之间达成协调一致”,只有这才是自组织。[26,69]
第三,自组织就是宇宙中的自自然然的存在,自自然然的规律就是有序与无序之间遵守自然形成的阈值规定自发达成协调平衡一体化。“道”是“不知其然而然”的自自然然的存在,那么,因为宇宙及万物的许多环节都存在着未知,而其宏观、微观的两极的存在本来一直都是我们的猜想,于是可以认为宇宙及其万物都是道体,只是大小、复杂的程度不同而级别不同而已,人只是其中之一。是否可以认为,自组织存在就是道?研究自组织存在及其规律就是研究道及其规律?
(3)关于经络的传输内容、作用的现代科学研究与气
这里的讨论以承认经络存在为前提,也不讨论它的工作机理,只讨论它传输的内容及其作用的现代科学研究。
第一,它传输什么?我同意下述说法:“人对经络中气流的感受,可能是组织液的运行流动,或组织液对某种信息(生命物质活力)的传输”,“‘气’实际是细胞及生命物质和机体整体活力的表现”,“‘气流’是生命物质活力转移形成的‘活力流’”。[27,132、154]显然认为经络里传输的气就是信息,就是生命活力。把气、信息说成生命活力的道理在于: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信息载体及其运作手段,无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横断面看,都是三种方式:自身性即以物质﹑能量自身形态标示的,信号性即以生命基因携带的生命信息密码标示的,符号性即以直义﹑复合﹑数码三级符号标示的。”[9,22]经络所传输的信息就是以经络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生命活动信号,受体接受后立即按信号的含义开始应对性生理活动。从受体外的角度看,叫它生命活力是合理的。
第二,经络里传输的这种生命活动信息有什么特点?根据资料归纳有两点:其一是全息性。“从低等单细胞生物到人类,每个全息元(我把全息元定义为凝结着某一类事物、或某整体系统、或某个全过程的信息的个体物和整体的某部分、或某子系统、或全过程的某环节和阶段—引者注)都在表现其空间全息性的同时,也表现有整体的若干时间节律,称之为时间全息。”[28,7]其二是对生命体的内环境平衡隐而不显的基础决定性。这一点,本文在叙述生命体的先后天生命活动特点时已经讲过。再看一段医学论述:“经络系统是人和动物原始、古老、初级的对体内外刺激(信息)的感受、联系、传导、调节系统,它与神经系统在起源上相似但领先,功能相近却不同。大量事实证明:在系统发生过程中,神经系统尚未发生及发育尚未健全时,经络体系已经是人和动物的主导控制体系。后来,神经系统发育,并成为主导控制系统,经络方‘退居二线’,处于从属、不显地位,但仍有其独立自主功能,担当了‘无名英雄’角色。每当神经体液调节系统遭受意外伤害或严重病变而不能再正常地发挥其感受、联系、传导、调节功能时,经络系统便会‘当仁不让’地立即起而代之重显其主导控制作用”。[28,21]
第三,什么是信息?有人说信息象鬼魂那样难琢磨,看不见摸不到听不着,我们能看、摸、听到的是它的载体如文字、言语、数码,而这些载体所传递的含义才是信息。而含义则是传、受双方事前的约定,有的存在于双方各自脑和神经里的,有的存在于双方相互联系中默契的阈值中,它虚幻、飘渺但真实存在。可以这样描述它:信息就是对一切存在及其相互关系的信号和表征。经络里传输的生命活动信息,就是人的生命活动从而包括人体各部分及与环境各方面复杂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记录”在组织液里的信号。在古远的年代里,我们的先人把它定义为“气”,的确是深邃的智慧性创造。把“气”与物质或能量对应,不得要领,因为物质和能量只是“气”的载体而不是“气”本身。
第四,这样把“气”与信息联系一体,才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古典生命科学技术从而包括气功和健身气功,它们是在古典的信息理论和技术层次上建立起来的科学技术。怎么能用建立在物质和能量层次上的科学技术套解它呢?建立在两种不同存在层次因而规范体系不同的两类科学技术无论用此套解彼或者相反,都不妥当,唯互补才能形成人类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
(4)中华人学及给我们的启发
人为什么能习炼气功和健身气功?这是个和歌德巴赫猜想一样,直观上可能都不怀疑但证明起来却不容易,而从事气功和健身气功工作的人应该也必须弄明白的问题。这只有准确把握中华人学内容才能做到。中华人学约是人类各种古典人学中内容最丰富、早熟且超前的那种,在另作《天地精气,最灵最贵—中华人论解读》中归纳为“道为天下母”的宇宙观基础、人的来源和归宿、人的界定、人的结构、人的功能、人的特征、人的目的、
人的价值等几个部分。与气功健身气功紧切相关的有三个部分。
第一,人的结构。中华人 学从整体把握即把人放在“生命”系列中直追究到人的“父母人为链”起点,还有受精卵、胎体和后天生活这样的生命链中考察,并对人的天地精气、人体气血、形(躯体)神的虚实关系综合分析,很独特地认为人是一种多重虚实结构体。如《内经》等典籍中对气血、神形、天时地气、阴阳交媾互为虚实的论述。概言之,“百病之生,皆有虚实”,“有者为实,无者为虚。”[6,334、339]所谓实即有,可以理解为指人的躯体及其行为结果“必彰于物”,具有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可观测性的物质和能量及其变化;所谓虚即无,可以理解为指人的躯体及其行为中,有一些今天被称作“精神运动”及环境中与其对应的层次(包括非实体的)之间发生的虽然其结果也“必彰于物”,但其细节至今无法观测到或恍惚不清(被称作黑箱或灰箱)即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现代科学技术水
平现在还难以对它直接观测。人与环境之间有多少对应层次,就有多少相对应的虚实层次。为明了直观,作人生命的多重虚实结构示意图如下:
图表10 人生命的多重虚实结构示意图
D悬命于天:天地之气,四时之法(互为虚实)
Dn
A:父母人为链(阴阳合气,互为虚实);B:受精卵(气血相合,互为虚实);
C:出生后(神、形体互为虚实);D:天地之气,四时之法(时空互为虚实)。
第二,人的功能。中华人学认为,人的功能是:善持“义”于天地之间“行气”。宇宙万物皆以气演化生成,“行气”为万物之本能,但惟有人才能“持义行气” 。古人认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29,716]但因为人的构成因素中不仅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而能辨能分,[22,19-20、45]所以善养浩然即“配义与道”之气。[2,813]所谓“行”,有今语中流通、调控之义,与习炼气功的“习炼”意思相同。“持义行气”作用有三:养神驭身、却恶、入道,即今天所说辟邪养生,还可以达到大自觉。这与我们现在的“人的功能,就是居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中介点上,根据感受(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用信息手段进行调谐,以保持人与环境之间的三流汇换平衡。简言之,就是调控各层次上的三流汇换平衡,不断发现并自组织推进”[9,21]的认识,在主要方面几乎完全一致。
第三,人的特征。中华人学认为,人的特征在于:与万物相较人最灵且最贵(《钟吕传道集》论大道第二)。最灵,因为来自“精之媾”(两精相搏而神)(《黄庭遁甲缘身经》胆藏图),可以“邈然应化(神通万变)”。概曰得天地二气之秀,性命合道,而能“推其所自”(《紫柏真人集》卷四)即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愿望。最尊贵,是因为灵,故能知义,能理尽性知命而合于大道。意思是:因为人来自阴阳交媾得天地精华之气,故能极尽本性穷究真理因而不断自觉。我们现在认为 “人的特征是:人在自身生命本能(生存与认知)推动下,利用先后天信息系统的互补协调作用可以走向无限自觉,实现自身不断(包括生命个体和人类社会整体)自组织从而完善化(个体表现为心身健康,社会表现为和平康宁)。”[9,24]两者相比,主要意思一致。总之,人的结构是多层次虚实相融一体的模式,因而才具有“持义行气”的信息调控功能,从而可以利用自身先后天信息系统的协调统一不断自觉完善自身。
第四,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中华人学是气功和健身气功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之一。用任何其它不是在信息层面上立论的“人的理论”,都不可能正确的理解气功和健身气功。我们必须认真发掘并全面、准确地把握中华人学,在使它完成现代转型的同时为人类的现代发展作出新贡献。对此,应该充满信心。
(5)关于霍金的虚时间与“悟通”
第一,关于“悟通”。我们日常讲“悟”,是领会的意思。气功和健身气功更特别重视它,但已经不同于日常的含义。在气功和健身气功中,着意强调的是:把耳目等六官为满足欲望而向外寻找目的物的习惯训练成“内守”,即从“搭架式”引导六官反向内专注图表9“Ⅳ气功体位活动”中5、6、11、12几个关键穴位点及其围成的脊中经络腔开始,经过舒眉阶段的氲养,最后训练成六官不作为的常态。这是一种个体黑箱操作完成的“制心”的生命活动技术,不同于日常动念的“悟”即领会。为了区别开,讲气功和健身气功问题时我们用“悟通”。
第二,我想到了英国当代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因解决“宇宙是怎么开始的”这个理论问题而提出的“虚时间”并联带着“实时间”。分三点说:
其一,“时间”与“实时间”。时间,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们形影不离的概念,由于霍金提出“虚时间”概念,于是它被相对地改称“实时间”。我们这里把这两个概念看成一个概念。因为有“虚时间”相对照,我们这样定义“实时间”:它是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以自己生命在正常条件下“生”的阶段里对事物的历史流动即顺序性感觉为标准,对包括我们自身在内的宇宙事件的历史流动进行排序的尺码系统。[31,98-127]它的计量单位,自远古开始的很长时间内主要是以地、日、月体系的周期性公转和自转中相对位置变化的度,或者用可以用来标示这种“度”的其他物品的过程记录来标示如日昝、日历,各种钟表。[31,128-141]霍金认为,“实时间”是一种凭“我们感觉到正在流逝的”[32,83]发明“用来帮助自己描述我们认为的宇宙的样子”的主观性观念,比较而言,“也许虚时间才真正是真实的时间,而我们称之为实时间的仅是我们的想象。”[33,116]
其二,关于“虚时间”。所谓“虚时间”,在霍金的理论中,它是象我们这样的智慧生命为寻求能“逻辑自洽”地[34,31]“预言宇宙是怎么开始的”[33,116]这个“宇宙的底蕴”遇到了依从“实时间”概念“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奇性,时空在这里到达尽头。物理学方程在奇点处无法定义,这样人们就不能预言”的困难,从而提出的解决困难的一种设想。在这种设想中,“虚时间方向和实时间成直角。这表明它的行为和在空间运动的三个方向类似。宇宙中物质引起的时空曲率就会使三个空间方向和这个虚时间方向绕到后面再遇到一起。它们会形成一个闭合的表面,正如地球的表面那样。这三个空间和虚的时间会形成一个自身闭合的时空,没有边界或者边缘。它没有任何可以叫做开端或终结的点,这正和地球的表面没有开端或者终结一样。” [34,60] 简言之,虚时间是霍金设想出的与实时间成直角夹角的虚的时间方向,特点是:在那里宇宙没有边界或者边缘。
其三,关于两者的区别。虽然霍金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虚两种时间问题,但二者的区别并非如霍金所说的“实时间”是主观想象的感觉,“虚时间”里面就没有主观因素。从霍金的著述中我们看到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隐含的信仰”[34,33]即我们说的前提条件不同:“实时间”里所隐含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如人们日常认为的那样,把人生命的“生”对历史流动的顺序的感觉视为真理的标准,在接受“实时间”的同时也接受这种标准;而“虚时间”里所隐含的前提条件,是把人的生命中与“生”相反的“不生”对历史流动的顺序的感觉视为真理的标准,在接受“虚时间”的同时也接受这种标准。所谓“不生”,如同“虚时间”也是一种设想,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虚静不二”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华传统文化和古典生命科学保健学原理的一种专利。它的含义是指人通过自我精神操作即淡化、抑制、转移“生”诸欲的习炼从而达到的超越“生”的局限的精神境界。总之,所谓“生”是指生命存在和发展欲,生的感觉指人这种生命依其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发展序为标准对包括自身在内一切存在的习惯性感觉和记忆;而“不生”是指与“生”相反即没有出生、成长直至死亡的发展序习惯也就是时间性感觉和记忆的状态,体验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茫茫冥冥的状态。为读者理解方便做“实时间”与“虚时间”比照示意图如下:
图表11 实时间与虚时间比照及差别示意图[35]
第三,把气功和健身气功习炼中的“悟通”与“虚时间”的前提条件“不生”感觉联系起来,把“虚时间”情况下宇宙“无边界或者边缘”的、象地球表面一样无开端和终结点的景象和我们对老子对“道”就是“周行不殆”、“不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存在的描述联系起来,岂不是东西文化不谋而合大汇通吗?这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的:霍金走在现代科学的最前沿,提出了震撼科学心灵的学说,竟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老子不期相遇,它的那种科学前沿的“虚时间”设想竟与中国传统生命科学技术“悟通”过程中的“虚静不二”不期相遇,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当然,霍金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从“虚时间”联想到“不生”的感觉,甚至反对这样联想。因为他的合作伙伴詹姆·哈特尔已经说过:“人们不应该认为日常经验中可以直接体验到虚时间。它是一种用来表达物理方程式的美丽的数学观念,同时在此情况下,它是一个解释宇宙初始状况的特殊设想。”[33,117]但是,我们对时间箭头的形成原因的考察和判断,是“虚时间”所隐含的与“实时间”即日常的时间观念所隐含的信仰即前提“生”相反的前提“不生”,这比霍金认为“仅是我们的想象” ,[33,116]更接近他所说的“隐含的信仰”。那么,就会象霍金在比较“虚时间”和“实时间”时说“也许虚时间才真正是真实的时间” 一样,我们也会说,“不生”才是我们的真实的生命,而“生”只是我们的幻梦。
3. 不是结尾的结语
我在这里所写的是我近几年学习和习炼气功和健身气功的汇报,吸收了不少先生的成果。对于给我启发的各位先生,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文谈到的气功和健身气功的保健学原理问题,仅仅是个建议。如果能引起共识,就由大家共同努力把它建设好。期待赐教。
主要参考文献
[1]弘轩,中国古典生命科学技术的奇葩,安阳,安阳周易研究会编,2003年10月。
[2] 吴枫主编,中华儒学通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1992年。
[3] 辛立洲,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生长点,载鞠曦主编,恒道,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4] 赵定理,中华自然哲学的数理原理,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
[5] 鞠曦,易道元贞,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6] 黄帝内经素问,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年。
[7] 钱学森,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
[8] 辛立洲,21世纪的明珠—中国文化简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年。
[9] 辛立洲,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教学纲要,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2004年。
[10] [法]埃德加.莫兰,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 [美]乔纳森.H.特纳,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
[12] 丘镇英,西洋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13] 世界宗教全书·序言,世界宗教与世界传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4]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3年。
[15] 陈全林主编,益生文化,北京,2002年第三期—2003年第1期。
[16] 鞠曦主编,恒道(第二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7] 鞠曦主编,段正元语要,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年。
[18] 常钟子,金丹难点释疑,1999年;邱书诚,张三丰内丹大成(丹法丹理新篇),1998年;陈天乐,大江西派丹道讲座,约1993年版。
[19] 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重庆,1999年第6期,5-9页;2000年第6期,46-48页。
[20] 精神医学与相关问题(精神医学丛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赵国求,奇妙的思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1] “搭架式”的方法,除此外还有两种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操作方法不同,名称也分别叫作守玄、听息。其方法可另作介绍。
[22] 方孝博选注,荀子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23] 张锡坤主编,佛教与东方艺术,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
[24] 辛立洲,悟与心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第15卷第四期,健康教育专栏。
[25] M.Mitchell Waldrop,自组织、进化和生命,上海,科学世界,1991年第2期。
[26] [西德]H.哈肯,关于协同学,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3年第1期。
[27] 赵国求,奇妙的思维,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8] 李莱田等三人主编,全息医学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年。
[29] 吴枫 宋一夫主编,中华道学通典,海口,南海出版公司,1994年。
[30]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箭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31] [美]
时代-生活丛书编辑,时间与空间,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年。
[32] [英]史蒂芬.霍金,果壳中的宇宙,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33] [英]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续编,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34] [英]史蒂芬.霍金,霍金讲演录,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35] 制这个图时,参照了《果壳中的宇宙》第58页的图。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