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媒体:阿酷 作者:宋天彬
养生漫谈 ———宋天彬
媒体:阿酷 作者:宋天彬
专业号:海北翁
2006/5/10 19:45:44
养生漫谈
北京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系气功教研室教授 宋天彬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了“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的口号,传说秦始皇为了长生不老,派徐福率五百童男、五百童女去东海求仙丹,仙丹没有取来,人却留在了日本。现在看来,这只能是古人的理想或幻想。未来的发展就很难说了,利用高科技的基因工程,克隆一个和自己完全一样的人,不就长生不老了么。不过这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许多国家领导人都明确表示反对,我国卫生部也声明反对克隆人的研究。人们取得了一个共识:宇宙的根本规律是:变化发展是绝对的、永恒的,稳定不变是相对的、暂时的、是有条件的。所以长生不老是不可能的,我们还是现实一点 吧,不要奢望长生,能够健康长寿,无疾而终,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难道这也是奢望吗?不!许多事实证明这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我小时候,父亲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辽宁桓仁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有一个一百二十多岁的老太太,耳不聋,眼不化,牙齿只掉俩,一生吃素,从来不吃药,小病用食疗。问起她的年龄,总说99,原来民俗忌讳百岁,认为那是该死的年龄。有一天,她洗漱完毕,穿戴整齐,把子女叫到跟前,嘱咐了后事。儿女认为她没有病,不会去世,也没有在在意。第二天见她没有像往常一样早起扫院子,到她屋里一看,只见她坐在炕头依墙打坐,怎么叫也不答应,原来已经安详地 去世了。对此过去有许多迷信的解释,所谓行善积德,仙逝升天了。用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这是罕见的自然死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位老人过的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特点是一生勤劳,90多岁还喜欢田间劳动;脾气柔和,从不发火;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吃斋念佛,助人为乐;五谷杂粮,粗茶淡饭,吃什么都香。住在山沟里,空气很新鲜。这使她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都很和谐,能做到如《黄帝内经》所说的“天人相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再加上先天的遗传素质好,因而能尽其“天年”,无疾而终。
养生之道讲起来没完没了,但是其要点只有一个,就是调和阴阳,“致中和”。致中和就是要做到中正和平,不多不少,恰到好处。也可以理解为中庸之道,凡事适度。可以说“中正和平”是人类通往健康长寿之路。
传统文化认为阴阳是宇宙演化的基本规律。阴阳学说是认识宇宙复杂事物的简化法模型,其精髓在于平衡原理。人体是一个复杂的自动控制的巨系统,它之所以能生存,就在于时时处处自动控制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一切活动不可太过与不及。医疗保健的钥匙就掌握每人自己手里,就是要维护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统一,靠信息调控而“致中和”。
现代科学认识到:生命运动是一切物质运动最高级最复杂的形式,是物质、能量、信息的最完善地整合,不仅具有高度的整体性和有序化,而且由自动调节控制发展到产生人类的自我意识,可以有意识地主动调控,气功养生就是自我调控的最佳手段。以精神文明、自然疗法、个人保健为基调的中医养生学,完全符合未来的新医学模式。对于人体这样复杂的巨系统,中医的控制艺术十分高超,这就是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部分,首先调整好,其余各层次的反馈调节,由人体自动调节机能来完成。于是阴阳、精气神、五脏、经络气血、三焦、卫气营血、六经等一些简单的控制模式,在实践中却能从根本上解决复杂的问题。从控制论观点来看,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都是运用信息,不过中医长于宏观和整体调控,而西医则更长于微观和局部的精细调控。了解这一点,在自我调控无能为力时,就要请医药来帮助。我们提倡预防为主,加强自我保健意识,但是不等于讳疾忌医,有了难以自疗的疾病,还是要请医生的。
中医常说“三分治,七分养”,小病早治,也是一种预防医学思想。首先用气功的“三调”自我调理,配合食疗。调整不过来,再请医生,也要配合气功锻炼。无论有病没病,气功锻炼都应坚持一生,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主要部分。
所谓三调,首要的是调心。就是调节心理平衡,始终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现代科学发现,人之所以感到心情舒畅,轻松愉快,有一种满足感、幸福感,是因为大脑快活中枢兴奋,分泌了适量的“内源性吗啡”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全身各系统都能自动调控到最佳功能状态,就是中医所谓“阴平阳密”,气血调畅,则百病不生。反之,负面情绪,恶劣的心情,使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以致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长此以往,将导致动脉硬化,微循环灌流不足。于是疲劳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等各种生活方式病,接踵而至。可见要想身体无病,首先要心理没病。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要想一生无病苦,不叫一息有愁容”,现在得到了科学的解释。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凡事从好的方面想,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以进取为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处处找乐。这样你就能永远保持愉快的心情。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认识能力,以正确的认识指导行动,就能如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调心的具体方法很多,其基本内容可概括为“意守”二字,即在放松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到一处。这叫“入静”,即思想上进入一种安静状态。由于功夫深浅不同,入静的程度和境界也不同。初学气功,不可对入静要求过高,以致产生急躁情绪,反而难以入静。初练只要能做到清心寡欲,以正念逐步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一定的时间,就算入静了。古人说“不患念起,惟患觉迟”,入静就是在与杂念斗争的过程中实现的,这时必然是有意之调,但用意不可太执著。对杂念应该以正确的认识加以合理地引导,而不只是压伏,正如《医学入门·保养说》所说:“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可见涵养道德,陶冶情操,是调心的根本。为了入静,必须排除干扰,所以要做好以下三点准备:第一必须抛开一切烦恼忧愁之事,使心中毫无牵挂;如心事重重,不得摆脱时,不必免强练功,或以动功以及音乐诱导入静。第二宽衣解带,排除二便,使身体处于最舒适的状态。第三选择清静宜人的环境,做适当的布置,如焚香、立座右铭等,使练功地点、条件、时间都相对固定,以利于条件反射的形成,可望早日成功。随功夫加深,便逐渐过渡到杂念渐少意念归一的阶段。此时往往“意守”似有似无,意守在有意无意之间,出现各种感觉、幻觉等心理反应,即所谓“八触”、“十六景”等动触现象。此时绝大多数人会出现气功快感,即大脑快活中枢兴奋,分泌内源性吗啡,全身都处于最佳功能态,任何功能失常都会自动调整到平衡。最后可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 心如明镜止水,神如浩渺太空,无思无虑而又无所不知,无外无我而又十分清醒,神志达到虚灵状态,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此时人们的潜能将得到开发。
意守的方法虽然很多,不外三个方面: 一是把注意力集中于身体某处,体验其各种感觉; 二是注意身体的某种活动,加以调整;三是想象某种有益的事物和活动,回忆一些令人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经历,进行良性的自我暗示。从内外来说,“内守”则人体之腧穴、经络、肢体内脏皆可意守,所谓“专其一处,皆可止念”。最常用的是意守“丹田”,一般指脐下少腹的下丹田,可使元气归根,故有交通心肾,培补元气的作用。上丹田在印堂、囟会、百会等穴内,其说不一,都有道理,可益智健脑,但高血压者不可意守。中丹田在膻中、或脐后腰前,可益宗气、健脾胃。前丹田在脐中,也可健脾胃,补后天之气。后丹田在十四椎下命门穴,可补肾壮阳,补先天之气。用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这是改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的功能,它是人体自动控制系统的司令部,就是首先抓住关键部分调整好,其余部分会自动调整平衡。意守经络气血,是动态的暗示性意守,在练周天功时, 奇经八脉、十二经脉都可意守,常用的还是以任督二脉为多,其次是带脉和阴阳跷脉。意守病灶也是一法,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否则有加重病情之虞,运用得当,可加速康复。意守肢体,多用于放松功。意守呼吸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如数息、气贯丹田等。意守内脏也称“神光返照”,或曰“内视”,是假借性意守。如《诸病源候论》的“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素问·遗篇刺法论》有比这更详细的近乎幻想的记载,如想心如日,赤气自心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等等,认为如此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可以免疫。《备急千金要方》也有设想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如水渗入地,透皮入肉, 从头顶达于涌泉,四肢五脏皆受其浸。经常练习三、五遍,久之皮毛润泽,耳目精明,能食强健,百病皆去。此法与“密宗”的“宝瓶气”、《气功疗法实践》的丹田住气法相似。练动功时,意守肢体动作,或练静功时,意守姿势或假想某种活动,如按球、抱球、趟泥、涉水、打虎、推山、打拳、舞剑等,这也是常用的意守方法,可收行气活血锻炼筋骨之效。守外也叫意守外景,可注视意守的景物,也可用想象和回忆的办法,可以守静物,也可以守活动。有一种影象集意法先给视觉直接刺激,然后闭目追忆其形象,这样不但能有效地排除杂念,而且可以改善视力,增强记忆力。采日精、翕(吸)月华也属此类。若回忆或幻想置身于风景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环境,不但容易陶醉,而且对身心有益。一般认为守外不如内守更有好处,不过初练气功杂念较多时,守外更容易排出杂念而入静。守动比守静容易,有助阳的作用。而守静则有养阴作用。默念字句,意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词句,也是一种有力的刺激,即所谓“第二信号系统”。这属于自我暗示性意守,内容是很丰富的,无论内、外、动、静,都可随症选择,如默念放松、快乐、温暖、冰凉、沉重、有力、容光焕发等等。他人的诱导语言,是更实际的刺激,初练功而不易入静者,由医师用语言暗示来带功,或放录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不过诱导词的内容应因人因病而异,这也是暗示性意守。以直接刺激感官而诱导意守入静, 属诱导性意守,除上述影象法和语言暗示之外,还可用轻音乐、拍节音,甚至诗歌、曲艺、相声等等,总之,凡能使自己陶醉的文艺形式都可以做诱导手段,正如和尚、道士的撞钟、敲罄、仙乐、诵经一样。芬芳的香气,甘甜的滋味,温暖、凉爽、抚摸等刺激,都可诱导意守而入静。
练功时,应据身体阴阳盛衰状况辨证选功,阳虚选动功,阴虚选静功,或动静兼练。现代社会生活,往往使人们精神活动过多而体力活动过少,因此大部分功法,多从外动内静着手,动中求静,紧中求松,这是某些动功的特点。即使静功也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外静内动,静极生动,如此才能调整阴阳于相对平衡之中。
随四季昼夜的阴阳变化来练功,也可调整阴阳。如“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子时至已时的六阳时(23时至次日11时)可以助阳,午时至亥时的六阴时(11时至23时)可以生阴。调心的意守观想,更能调和阴阳。如阳盛宜意守水与寒的意境,阴盛则存想火与热的意境。意守在下的“阴窍”(俞穴)可以潜阳;意守在上的“阳窍”可以升阳;意守阳经可以助阳,意守阴经可以益阴。运气于任督二脉的小周天功法,更可使水火既济,阴阳交泰。一般地说,动的意守属阳,静的意守属阴;守外景可以退火,守内景可以温养。
至于调息,则吸为阳,呼为阴,通过呼吸的长短时相,可以调整阴阳。《长生胎元神用经》曰:“鼻吸清气为阳,口吐浊气为阴。…··夫自修之道,能出入阴阳,合其真矣”。存气闭息,可以去寒;呼出浊气,可以清热。所以阳虚者应练吸,即注意吸气,延长吸气的时间,或吸气后停闭一会儿,再急速呼出。反之,阴虚者练呼,即注意呼气,延长呼气的时间,或呼气后停闭一会儿,使吸短呼长。
通过调身之动静开合、松紧刚柔、俯仰屈伸、上下升降等等,也可以调整阴阳。如《医学汇函》指出:有火者开目,无火者闭目;欲引气上行的治耳目口鼻之病,则屈身为之;欲气下行以通二便,健足胫,则仰身为之;欲引头病则仰头,欲引腰足病则视足。实践证明,松静功可以潜阳益阴;向上向外的升式开式可以升阳,向下向内的降式合式可以潜阳。
综上所述,三调的各种方法交错互用,就可以产生无穷的变化,因而可以调整各种阴阳偏颇的病证,无病自可保持阴阳平衡。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