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脑主神明”系统理论科学建构
媒体:原创 作者:张天戈
专业号:张天戈
2012/1/12 16:09:20
中医“脑主神明”系统理论科学建构
张柳青:广东省兴宁市张柳青诊所(514500)
[摘要]目的:建构中医“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根据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疗法理论等分析归纳,建构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
[关键词]脑主神明;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人体复杂巨系统;巨系统调控中心的功能活动;心身医学;大脑信息调控疗法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brain science. Zhang Liuqing
[Abstract] Obj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brain science. According to human brain,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theory; Chinese medicine the human body is a complex giant system of theory, Psychosomatic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human brain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reatment of information theory , and so on ,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system theory of brain science .
[Key words] Brain;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ody organs and the brain information control system theory ;Complex giant system of human;Giant system control center features activitie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formation control treatment of human brain
谁主“神明”是中医难题?对此,中医历来就有二派意见,一派认为,“心主神明”;一派认为,“脑主神明”。近代名医张锡纯首先提出“心脑共主神明”的观点。支持“心脑共主神明”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大脑的功能活动需要心脏输送血液支持。但我人为,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因为除大脑以外,全身的各组织器官都需要心脏输送血液以支持,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功能活动,但不能因此认为,心主“运化”或主“呼吸”等,只能说明心与大脑和其它脏器有密切的关系。理同心脏也要靠血液输送来的营养物质,才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但你不能据此认为,血、或营养物质“主血脉”和“主神明”。主张“心脑共主神明”的可以说是调和派,但最终必然倒向“脑主神明”观点,因此,中医对谁主“神明”其实只有二派观点。
近20多年来,中医界对谁主“神明”进行了多次的激烈争论。以邓铁涛教授为代表的坚持“心主神明”的观点,他在临床治疗中、常用温胆汤加味以治疗冠心病、失眠、神经官能症等,取得一定的效果来明证。认为心脏不仅只有血泵的机械作用,它一定有能作用于大脑的分泌物[1]。并认为,要使人工心脏能长期显效,必须寻找心脏的内分泌素,并从而证实与提高‘心主神明’论观点[2]。以陈士奎为代表的则主张“脑主神明”论,认为“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都源于《黄帝内经》,在脑科学迅速发展的21世纪,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认为“脑主神明”的基础上,应当恢复中医“脑主神明”的地位,积极开展中医“认识脑、保护脑、开发脑”等揭示脑奥秘的研究[3]。陈士奎是以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来纠正“心主神明”观点,恢复和进一步发展中医“脑主神明”的学说。邓铁涛教授则以临床运用温胆汤治冠心病、失眠、神经官能症等经验、来佐证心脏一定有能作用于大脑的分泌物。我认为,即使按照邓铁涛教授所说的,找到心脏能作用于大脑的分泌素,也只能证明大脑与心脏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并不能证明“心主神明”的观点。比如肾上腺分泌的激素能作用于大脑,但并不能因此证明“肾上腺主神明”。邓铁涛教授坚持“心主神明”观点有其深层的含义,他是担忧 “脑主神明”会动摇以五脏为核心的中医基本理论架构,甚至崩溃。因此,邓铁涛教授说:“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不知主张“脑主神明”以改造“心主神明”论者,提出哪些高明的理、法、方、药以提高临床水平,或提出一整套“脑主神明”(理论)与中医理论相融合,从而大大提高中医的理论水平,使中医学上一个台阶呢[4]?”接着又说:对于“脑的功能,西医学已取得使人叹服的成果”,中医“想研究也很难超过西方学者。要改造“心主神明”论将从何入手?有什么规划蓝图?有什么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之系统理论融合[5]?”从这番话中可以看出,邓铁涛教授其实也希望有办法使“脑主神明”与中医的系统理论融为一体,甚至超越西医。但这是中医学的世纪难题,本文作者尝试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根据中医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疗法等理论,建构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
1,“神”是人体复杂巨系统调控中心的功能活动
“脑主神明”是指人的大脑主持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简称为“神”以下同。“神”是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调控中心的功能活动[6]。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和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构成人体复杂系统的巨系统,五脏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神”是人体复杂巨系统调控中心的功能(意识)活动,大脑的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调控中心[7]。神经系统是西医传统的信息控制系统;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是中医的信息调控系统。张柳青认为,中枢神经元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与神经系统共同的形态结构组织,神经系统有神细胞、神经干、神纤维等特殊的形态结构组织;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调控中心,穴位,经络通道等是跨系统的组织结构[8]。大脑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控制中心、一个中心、两部功能系统,一部是神经系统;另一部是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两部系统共同参与机体对外部世界和内部世界的生理功能调节活动;神经系统对外部世界的刺激作适应性反应,包括通过五官感觉接受外界信息,通过一定的信息处理,作出适应性反应。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以“能量”流动或共振的方式,通过经络通路传递信息,调控内部世界,使大脑的功能活与躯体组织器官成为有机的整体[9]。
1,1,神经信息控制系统
神经系统是已知的机体控制系统。神经系统有神细胞、神经干、神纤维等特殊的形态结构组织。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reflex),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这种调节具有反应快、作用部位精确、作用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西方主流医学是心身二元论,认为人的意识与躯体内部是不相干的,不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西医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神经系的调控是随意的,受意识活动的控制。植物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是非随意的,不受意识活动的调控。
1,2,中医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
中医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认为,心(大脑功能活动,以下同)与身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它通过“能量信息流”把大脑与躯体组织器官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以心为主导的心身合一的整体。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由大脑、穴位、经络通道、经气等跨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构成[10]。人的大脑是人体信息控制系统的调控中心,调控人体大脑信息系统信息的输出,输入分析和处理;穴位是人体大脑信息系统的能量聚集点和信息感受装置,感受来自人体大脑或外部的信息刺激,激发放大“能量信息”;经络通道是大脑信息系统的能量分布和信息传递通道,经络中运行的“经气”是“能量信息流”[11]。“能量”以流动的方式或以共振的方式,通过经络通道传递全身、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通过穴位与自然环境“共振”,使人体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出现天人合一的境地[12]。
1,3,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与五脏的关系
人体大脑信息调控系统是中医人体复杂巨系统对机体内部世界的调控系统[13]。五脏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的五子系统,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通过经络通道与五个子系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人体巨系统与五个子系统成为统一的、有机的整体[14]。通过调控“能量信息流”调节五个子系统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巨系统与五个子系统处于有序运动的最优功能态。中医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理论认为,人的意识活动与躯体内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在生理上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与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信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在病理上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与子系统以及子系统之间通过“能量信息”相互影响。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功能失调可以通过“能量信息”影响子系统的生理功能;一个子系统功能失调亦可通过“能量信息”影响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和子系统的生理功能。在临床上,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子系统发生病变,子系统病变亦可引起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功能失调。例如:忧郁愤怒(情志变化)常可引起子系统脾脏病变;子系统心脏病变常可引起焦虑,抑郁等情志(大脑功能活动)变化。在治疗上,调节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功能活动、常可同时治疗多个子系统疾病;治疗子系统的疾病时、亦可达到调节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生理功的效果。
1,4,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调控方式
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控制活动有两种调控方式。一是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方式;二是不自觉的、被动的调控方式:
1,4,1,一,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方式:在特定的功能状态下(气功功能态)调控活动是自觉的、主动的,它是从控制中心到穴位、经络通道、通过“能量流动或共振”的方式传递信息,对人体内部主动进行调控活动;例如:[15,16]练功有素者往往能通过意识状态的调整、轻易地改变一些西方主流医学认为不受意识控制的人体内部参量,如体温、脉搏、血压、内分泌等等。气功是运用意识自觉、主动地调控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实际上还是用大脑的功能活动自觉、主动去调动人体内脏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现代科学实验研究证实[17-19]:通过气功锻炼,可改变脑部结构,改善大脑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升高内啡肽,影响人体的许多生物过程;禅修时会有自发性且活动量大的脑波反应,其中以脑伽马波的振荡尤其强烈,此种中枢神经同时间的振荡所发射出的振动频率,被认为在瞬间形成神经网络结构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此种神经网络的结构会将散布各区的中枢神经的过程加以整合,导向大量细胞有序运动,同步共振,使大脑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1,4,2,二,不自觉的、被动的调控方式:在针灸治疗状态下的调控活动是不主动的、是被动的调控活动。它是从穴位、经络通道传递“能量信息”到控制中心,对人体内部被动进行调控活动。例如:[20]刺激胃经的足三里、伏兔穴,在大脑的海马旁回部位都能呈现出最强的反应成像。刺激脾经的阴陵泉穴,也会在大脑的海马旁回部位呈现出最强的反应成像。在正常功能态下,大脑的情志(七情、五志)活动对机体内部功能活动的调控是不自觉的、是被动的。例如:人的情绪愉悦欢畅,精神振奋,自信心强,大脑的情感区域会不断产生特种生物电流(能量信息)。它传递给大脑神经及免疫系统,使免疫细胞活跃,吞噬能力增强,提高人的抗病能力。如发怒、心情紧张(意识状态),使心脏跳动加快、血压升高等。情绪愉悦欢畅,精神振奋,或发怒、心情紧张是人的一种意识状态,是意识影响到免疫系统、血压和心脏跳动。但它是不自觉的、被动的,大脑对内部进行的调控活动。
2,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与神经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与神经系统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两者都有相同的调控方式,又存在着不同的调控方式。既有相同的信息传递和联系的方式,又有不同的信息传递和联系的方式。两者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相互配合,共同调控躯体内外的生理功能。
2,1,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有相同的被动的,非自觉的调控功能,但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却有主动的,自觉的调控功能。被动调控是指五官和躯体受到外部的刺激而引起的调控活动。主动调控是指通过大脑的意识活动,自觉地对躯体的内部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进行调控。两者调控的结果是不同的。例如:通过情绪(愤怒、紧张)的刺激可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而通过主动自觉的调控活动,同样可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但它不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21]。
2,2,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和神经系统都是通过信息传递联系和调控机体的生理功能,都可以“能量流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能量流动”传递信息是指生物电或化学变化引起的电位变化活动传递信息。但“能量共振”传递信息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独有的信息联系和调控方式[22]。“能量流动”传递信息是连续性的,可定域性的。“能量共振”传递信息是可间断性的,非定域性的[23]。例如:人的动作活动是通过感官传入信息,经过中枢神经分析和处理,然后下达指令到四肢,作出动作活动;运用意识调控“经气”沿经脉线运行等的活动都是连续性的,可定域性的。但在特定的功能态下(气功功能态)脑电波与躯体内脏组织器官在相同频率时产生同步共振,是可间断性的,非定域性的。
2,3,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联系,神系统为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提供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结构组织的完好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进行调控活动的基础。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调控活动可以改变大脑的结构,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
3,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信息调控疗法
人体大脑信息系统信息调控疗法,是根据中医身心医学理论以及现代心理生理学研究成果;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控制中心的调控机理建立的信息调控疗法。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疗法基本上有二种信息调控疗法:一是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非自觉的、被动的信息调控疗法[24]。二是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自觉的、主动的信息调控疗法[25]。
(1)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调控疗法是运用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非自觉的、被动的调控机制,建立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常见的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非自觉的、被动的信息调控疗法有:暗示疗法[26];催眠疗法[27];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心身医学人体大脑信息系统的被动调控疗法的典范。针灸治病是中国独创的,治疗疾病无须用药,运用针灸刺激穴位、输入信息、运用不同手法、向穴位输入不同的信息,通过大脑的功能活动[28],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达到治愈多种疾病的目的,是世界上最优的大脑信息控制系统非自觉的、被动的信息调控疗法,也是世界上最环保的绿色疗法的代表。
(2)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主动调控疗法是根据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的自觉的、主动的调控机制,建立的人体大脑信息系统自觉的、主动的治疗心身疾病的方法。常见的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自觉的、主动的信息调控方法有:松驰疗法[29];生物反馈疗法[30];气功疗法。气功疗法是中医心身医学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主动调控疗法的典范。气功疗法是通过调身、调息、调神的训练进入“气功功能态”,通过大脑的功能活动,自觉、主动地调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从而调节躯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以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开发潜能的目的。这是中医最具特色优势的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自觉的、主动的信息调控疗法。
4,中医“脑主神明”与西医“脑主神明”的异同
中医“脑主神明”与西医“脑主神明”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中西医都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是大脑的功能活动,但西方主流医学是心身二元论,认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人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对躯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是没有影响的,更不可能对机体的生理功能起调控作用。西医现代解剖学、生理学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神经系的调控是随意的,受意识活动的控制。植物神经系统是自主神经,是非随意的,不受意识活动的调控。而中医则主张“形神俱备,神形合一”,认为人的大脑功能活动与躯体器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认为人的大脑功能活动通过“能量”流动或共振的方式,可以调控植物神经系统,调控躯体内脏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躯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亦可影响到大脑的功能活动[31];并且认为人的大脑功能活动可以自觉、主动地调控躯体器官的生理功能,在气功功能态下,具有自觉择优功能,自觉修复心身,使人体进入最优有序的功能态,以达到“明心体道”的境界。这是中医“脑主神明”的特色优势,是中医未来研究的重点,这也是中西医“脑主神明”的最大区别,
5,结束语
中医历来对谁主“神明”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心主神明”;一种主张为“脑主神明”。由于受古代哲学五行思想,传统五常伦理学的影响,中医把大脑的功能整合到心脏,形成了以“心主神明”的五脏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几千年来占据主流地位。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心主神明”的五脏为核心的中医理论体系无疑非常先进的,但难于适应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中医五脏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是引进和运用古代哲学五行学说的思想建立的,五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观点是其合理内核,机械循环的观点的是其糟粕,五行僵化的模式和机械循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应当采取“扬弃”方法,吸收其合理内核,抛弃其糟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吸取脑科学、思维科学的成果,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建构中医“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当然“脑主神明”关系到中医的理、法、方、药等方方面面,要达到“脑主神明”全面融合中医理论,超越西医,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本文尝试从基础理论层面到技术应用层面以阐述中医“脑主神明”的系统理论,借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2,4,5] 邓铁涛“心主神明”论的科学性[N]《中国中医药报》于2003年4月21日
[3] 陈士奎 对中医学“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的再认识[N] 《中国中医药报》于200
[6,7,9,13,14,31] 张柳青 人体复杂巨系统理论科学建构[J]《光明中医》2009.11.24 (11)2189-2193
[8,10,11,28] 张柳青 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J]《光明中医》2009.8.24(8)1560-1563
[12]张柳青,中医天人合一的超巨系统科学建构[J]《光明中医》2009,11,24(11)2189
-2193
[15,21,] 蔡益鹏。气功不是伪科学 [J]《生理通讯》2010年、第2期、第51 页)
[16]王永怀:谈谈性功. [J]《气功杂志》1989,10(2)75—77
[17] [N]《参考消息》2009年6月14日、第7版
[18] (沈晓东摘译自《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2004年11月16日、第16369—16373页)
[19] [N]《健康报》2009年4月13日、第4版)
[20]李定忠1 傅松涛2 李秀章1 经络调控是能量信息系统与物质系统的沟通与连动——关于经络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之五[J]《中国针灸》2005,25(3) 189~ 19
[22,23]张柳青,经络的本质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二)——“共振”是人体大脑信息控制系统信息联系和调控的基本方式之一[J]《中外健康文摘》2012,
[24,25] 张柳青,中医心身医学系统理论现代科学建构。[M]《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10。164-170页
[26,27,29,30]姜乾金主编[M]《医学心理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出版
2011年12月26日
邮箱: odongyanccc@163.cm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