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
媒体:原创 作者:太极内功-转帖
专业号:张天戈
2009/4/25 9:48:04
轉帖 讀《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 幫 日光兄轉貼試版
發表於 2008-10-22 03:30 資料
讀《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之一
1. 《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中國功夫雜誌社編輯,香港天和傳播出版有限公司於2008年出版。內容是根據多年前李經梧和張天戈合著的《太極內功》一書重新編輯的。
2. 李經梧(1912-1997)是兼得吳式太極拳宗師趙鐵庵、楊禹廷、王子英及陳式太極拳宗師陳發科之傳的太極拳名家,更曾經隨氣功大師胡耀貞研究氣功。李經梧在1960年代開始向外傳授太極內功作治療慢性病之試驗,據說效果良好。後來張天戈在1991發表過《太極內功-傳統醫療養生法》一書,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印行,現在已經很難買到原書。
3. 我翻閱過《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一書幾遍,感覺李經梧對這套功法的論述十分清晰明朗。我最感興趣的是這套功法以「抓閉呼吸法」為基礎,這是以前和現今所謂太極拳大師也不曾提及的方法。
4. 我認為「抓閉呼吸法」和袁康就博士傳授的「束勒-閉息-橐籥效應」方法有異曲同工之妙。記得有一次,我在課堂中見袁博士練太極築基九式的「升降」、「開合」兩式時,竟然是雙手握拳閉息,而不是平時用掌勢做升降開合的。我相信當時他是想向我們演述「武火」和「文火」的分別:誰說一定要輕柔地練的,才可以稱之為太極拳。
5. 我認為袁博士所傳授的,和李經梧這套太極內功的分別,在於袁博士以「有為法」催生「真」之後,往往是繼之以「無為法」,守住這個「一」的太極狀態。他也會說真炁充足,自然會衝三關,上泥丸宮,但他並不鼓勵我們刻意地導引真炁。相對來說,李經梧的太極內功則是有目的地從事意念導引活動。
6. 我認為李經梧這套太極內功有以下四個核心活動:(一)培養內氣的呼吸法-抓閉呼吸;(二)初級意念導引活動-路線由湧泉至命門往復不已;(三)進階意念導引活動-內氣旋轉,充實帶脈,培養鼓蕩氣;(四)高級意念導引活動-內氣自命門、貼背、過三關、抵百會、停於印堂,最後意守上丹田。
7. 我個人修為未及,在這裡不討論導引內氣停於印堂的方法是否妥當,只是我認為抓閉呼吸的方法很值得研究。以下引用原文,嘗試了解李經梧太極內功的概念架構(conceptual framework)。
8. 原書云:「太極內功能產生鼓蕩氣增強技擊,同時,太極內功的抓閉可固精養生之能;除在治療各種慢性疾病的效果外,有病可治病,無病可強身。」(頁18)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太極內功不但可以治病、強身,更有提高技擊的作用。這不是一套只可以用來養生的功夫。
9. 原書云:「這種呼吸法(抓閉呼吸法)也稱之為吸、貼、抓、閉練功法。操作方法是:採取下蹲式,繼練完導引運氣法後,呼氣時以意領氣至湧泉,至此開始停頓呼吸,而後再進行吸氣,以意帶動氣慢慢上提,經兩小腿、膝關節、大腿、會陰、尾閭至命門。此時隨吸氣兩手用力握拳,兩腳十趾抓地不放。舌尖輕貼於上齒與齒齦之間,緊縮肛門並上提,吸氣到極度為止,然後停頓。停頓後,隨呼吸再慢慢以意領氣按原路達於湧泉、手、腳及全身放鬆。」值得注意的是,修煉的核心活動包括閉息、吸氣用力握拳、十趾抓地、束勒陽關。這和袁博士的內丹修煉理論都是相符的。
10. 這套功夫如何可以提高技擊能力呢?原書云:「帶功練拳、技擊採用神通於背和守上丹田法等。」(頁66)由此可見,作者認為技擊能力的樞機在「神通於背」和「守上丹田」。
11. 何謂「神通於背」?原書云:「由吐納之吸氣不放,再以意領氣,達於背部,此即神通於背。姿勢有二:靜練式取站樁;動練式取走式。」(頁53)
12. 何謂「守上丹田」?原書云:「(靈機於頂) 由吐納之吸氣不放,提到背部(神通於背)再於背部至玉枕,百會達於上丹田(印堂),此步不可早練,必須有人指導。」(頁54)
13. 「守上丹田」在技擊上能夠發揮甚麼效用?原書云:「…(太極內功的意守上丹田法)不同於別種功法,就是把氣提到印堂後停住,不再下引,也不旋轉。此時可帶功練拳,兩眼有內視之意,全身有意氣貫滿之感,精神貫注。有機體感覺和精神方面都不同於平常。此時如參加拳術技擊,似有萬夫不擋之勇的趨勢。」(頁41) 由此可見,作者認為「守上丹田」能夠做成一個精神貫注之狀態,萬夫不擋之氣勢。這是精、氣、神高度集中的效果。
14. 綜觀全書,我認為李經梧太極內功,也是一套清晰可行的功法。其中的抓閉呼吸,功理亦和袁博士的內丹修煉理論相符。雖然我對他刻意地作意念導引,特別是導引內氣止於印堂的方法有保留,但李經梧解釋這個練法和技擊狀態方面(精、氣、神高度集中)也勉強說得通,所以我認為這不是一套玄虛的功法。
讀《李經梧秘傳太極內功》之二
1. 上一篇我高度評價「李經梧太極內功」清晰可行,不尚玄虛,現在我要批評一下李經梧之子李樹峻在那篇題為《關於父親李經梧的秘傳太極內功》的序言內,極盡談玄說虛之能事。
2. 原文說:「家父對太極拳技擊的最高境界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應物自然…所謂應物自然是指不是故意或有準備地把人發出去,而是與人接觸後的自然反應,引進落空,借力把人打出去。這種發放已不受人的大腦指揮,沾著何處何處擊,沾觸點反應打人,而不是用固定的招數打人,這種功夫在身則處處可以發人,這就是太極拳技擊的最高境界。」(頁3-4)李樹峻所謂的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變成一個「自動防護系統」,打了人連自己都不知如何打了人!
3. 李樹峻在文中,引用了四個例子來說明這個「自動防護系統」的境界:(一)王茂齋宗師試過被一個問路人在背後拍他的肩膊,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打飛了這位(在這裡應該加「可憐的」三字)問路人;(二)有次某醫生客氣地按住李經梧雙手請他坐下,結果被李經梧無意識地打飛了;(三)有位張某試過偷襲李經梧,測試其功夫,出其不意採住其臂膀,結果被李經梧無意識地打飛;(四)有位劉某試過偷襲李經梧,測試其功夫,突然在背後攔抱著他,結果被李經梧無意識地震脫了肘臼。(頁3-7)
4. 嗚呼!對我來說,武術的最高境界,應該是從心所欲,收放自如的吧?即使我們能夠練就這種連自己也不能操控,常常無心把人打飛(幸好不是打死)的「自動防護系統」,請問這又對自己和對社會有些甚麼幫助?現今有這麼多人自稱太極拳大師,資訊又這樣流通,為什麼我們從未在傳媒見過類似「太極大師無心打傷過路人」的報導呢?
5. 原文說:「…(把『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解釋為『太極勁就是通過蹬腳產生的反作用力,通過腿、腰傳輸到手』,更是一種誤導。因為只要你有了蹬腳的意識,就不會做到意氣的輕靈和骨肉的鬆沉,只會產生一種拙力。用於一般技擊可能會有一些用處,但絕不是太極勁!真正的太極勁,是按照傳統的規矩經過長時間的盤架子,結合內功練習產生內氣,此時將身體的重量『鬆沉到地下』,自然會有一股勁力從腳下傳導到全身,鬆沉得越好這股力量就越大,直至將身體繃圓,讓你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這就是拳論中提到的『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頁13)
6. 我認為「通過蹬腳產生的反作用力,通過腿、腰傳輸到手」的太極勁還算合乎物理。這句話解釋太極拳所發的,是一個的較長的勁,是整體的勁,不是某些門派「勁不過三關」的手勁。另一方面,既然李樹峻說真正的太極勁是「將身體重量鬆沉到地下,引出一股無形勁力傳導、繃圓全身」,為何李經梧整本書中也沒有闡述這個「不知怎地在地下傳導出來」的勁呢?這個勁是否比李經梧「神通於背」、「靈機於頂」的練法,更有技擊作用呢?
-完-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