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媒体:原创 作者:宋天彬
新312经络锻炼法——寻找自己的312(重修)
媒体:原创 作者:宋天彬
专业号:海北翁
2007/11/28 12:50:12
新312经络锻炼法—— 寻找自己的31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宋天彬
引言: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三生万物——经络养生保健法:
1、人体经穴知多少?2、经络与网络3、百病防治点穴要领4、常用腧穴一览表
二、万物得一以生——何为“抱一”、“守一“?
1、神奇的腹式呼吸2、入静之门3、性格决定命运4、想象养生法
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1、生命在于适度的运动2适合你自己的运动处方
四、冯一的“312”——音乐养生调理法
(一)、站立康寿式 《舒心曲》---心情舒畅
1、前后甩手2、仙鹤点头3、转肩松背4、左右抻臂5、转腰涮胯6、上下蹲起
(二)、安坐舒心式 《神韵降压曲》——全身放松
1、按揉合谷2、仙鹤点头(同站式)3、按揉内关4、开合拉气5、按揉三里6、转肩揉膝
(三)、平卧放松式 《草原牧歌》——梦中仙境
1、左右转头2、翘点双脚3、转头摆脚4、手脚抓挠5、腹式呼吸6、揉按丹田
五、中医养生之道——三大平衡
1、从一个故事说起;2、一阴一阳之谓道3、三大平衡
新312经络锻炼法——寻找自己的“312”
引言
祝总骧教授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寻找自己的“312”。这话蕴含着深刻的辩证法哲理。辩证法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312经络锻炼法普遍适合男女老幼各种情况的人群运用,但是每个人又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因此要在实践中探索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312经络锻炼法的特点是简明、易学、安全、有效,所以被广大群众接受,受到普遍的欢迎。简单之中就孕育着复杂,广大的实践者,将使312经络锻炼法不断的发展、创新,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彩。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其创造力是无穷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变化、发展,每个312经络锻炼法的实践者,都是在为“312”的创新、发展做出贡献。所以祝总骧教授又提出了新“312”的概念。
一、三生万物——关于经络、腧穴保健养生
(一)人体经络、腧穴知多少?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四十二章》)。这总结了宇宙事物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进化的真理。说来也巧了,“312”的自我按摩三个穴位,是最简明扼要的概括了自我按摩保健方法,中医运用经络、腧穴防治疾病的方法又何止三个穴位啊?也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古人说人体无处不“孔穴”,远古时期,人们就是从人体的痛点和压痛点(反应点)发现穴位的,所以中医有“以痛为腧”的说法,后来称为“阿是穴”、“天应穴”,这是自我保健或学习中医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中医的经络学说也有一个积累知识的历史过程,经穴也是由少到多逐渐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虽然说有365穴,而实际记载只有160个,到了清代的《针灸逢源》才达到了361个,唐代的《千金方》又载有187个“奇穴”。这么多穴位,怎么能记得住啊?其实就是针灸、推拿医生也不见得都记得住。还是先掌握最常用最有效的穴位,逐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技术。
什么是经络呢?经络就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其作用是流通气血,营养、联络和调整全身各部分,使之成为协调统一的整体。经络上的腧穴,是气血流注、输转、集聚之处,针灸、推拿、敷贴以及各种电子诊疗仪器都在此施术,也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其病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可总结为循经、表里、局部、远端、交叉等规律。
经络系统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孙络、浮络等等。这些络脉,也是不计其数的。
1、十二经脉。也称十二正经,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凡联络五脏的都是阴经,走行在四肢内侧和胸腹,唯有足厥阴肝经上头顶;凡联络六腑的都是阳经,走行在四肢外侧、腰背、胸胁和头面。要记它的名称、走向和分布规律,有个歌诀如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太阴肺经在臂内桡侧,手少阴心经在尺侧,手厥阴心包经在中间。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手阳明大肠经在臂外桡侧,手太阳小肠经在尺侧,手少阳三焦经在中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阳明胃经在面部、胸腹、下肢前缘,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顶、后头、背部、腰部、下肢后面,足少阳胆经在头两侧、两胁、下肢外侧。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足太阴脾经在下肢内侧前缘、腹部、两胁,足少阴肾经在下肢内侧后缘、胸腹中线两侧,足厥阴肝经在下肢内侧中间、少腹、两胁。
2、奇经八脉。督,任,冲,带,阴、阳维,阴、阳跷等八脉,好比湖海,其中六脉没有独自的腧穴,主要作用是联络脏腑经脉,调节气血盈亏。
督脉起于长强,行于腰背、后头、头顶正中线,止于上齿龈的“龈交穴”。与所有的阳经交会,调节全身阳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起于会阴,行于腹部、胸部、颈部、面部正中线,止于两个眼睛中。与各阴经交会,调节全身阴气,故称“阴脉之海”。两经都分布许多有重要作用的腧穴,与十二经脉合称十四经脉。
冲脉起于子宫,与足少阴肾经并行于腹部、胸部,为“十二经脉之海”,也称“血海”。
带脉起于胁下,绕腰一周,横向约束各经,又与妇女生理有关。
阴维起于各阴经之交会,汇合于任脉;阳维起于各阳经之交会,汇合于督脉。共同维持阴阳经之间的平衡。
阴、阳跷脉分别起于足跟内、外,分别从内、外上行,交会于内眼角。共同调节眼睑开合与肢体运动。
3、十五络脉。是十四经脉和脾脏各分出一支大的络脉,主要在表里两经之间起相互沟通的作用,可指导临床运用“络穴”诊断和治疗。
4、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行表里经之间的部分,有濡养脏腑的作用。十二经筋属于十二经脉,但不入内脏,其作用是联结筋肉骨骼,维持运动功能。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相应皮肤的部位,也是孙络、浮络等络脉之气布散的区域。
(二)经络与网络
“网络”是互联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基础,“经络”是中医临床和人体保健的基础,前者是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的高科技,后者是古代社会高深莫测的中医学说。表面上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二者不但有密切的联系,而且理论相通,结构相似。二者都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您若有兴趣,请看下面的分析。
狭义的网络是指信息高速公路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文明社会的发展,必将联络地球村的千家万户。智能化的住宅,可能将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因此广义的网络应该包括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输油、输气、输水的管道网络,供电系统、通讯系统的有线无线网络,总之它包括了一切配送物质、传输能量、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这一大系统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都会使人类社会生活出现混乱甚至瘫痪,所以时时处处都要加意维护和保养。特别是调节和控制这一切活动的通讯系统,必须保证信息的正确无误和畅通无阻。这里也包括调节和控制一切人类活动,保持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当前人类面临的危机就是盲目的开发与发展,破坏了自然和社会环境生态系统的平衡,以致天灾人祸频繁发生。因此世界有识之士,奋起呼吁,全人类团结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和平家园-—地球。只有这一大环境健康了,才谈得上个人的健康长寿。
说起个人的健康,似乎是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其实不然。尽管现代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加强,但是互联时代给人们带来的现代文明病却有增无减。例如网上冲浪、网上漫游、电子游戏等等,往往使人们乐以忘返,失去控制,成为电脑的奴隶,即使为了工作,也不该如此拼命。搞网络开发、软件开发的科技精英,往往因工作而损害健康,此类实例,不胜枚举。颈椎病、腕道损伤综合症(腕管综合症)简直可以称为“电脑病”了,运动不足,体弱多病,是在电脑前长期工作的必然结果。当你感到两眼干涩、头昏脑胀时再休息,已为时过晚,你的健康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受到损害,经常患感冒就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之一。至于腰酸背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睡眠不佳,都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即使还没有感到任何不适,长期接受辐射,又缺乏足够的运动和睡眠,也会积劳成疾,说不定什么时候将爆发大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癌症、肥胖病、糖尿病、退行性骨关节病等等,其发病年龄都有提前的趋势,成为常见病、多发病。这主要是由于现代社会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医学的健康观是历来重视预防,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认为有了病以后再治疗,就好比临到口渴现掘井,为时已晚。最好是安不忘危,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所谓“上工救其萌芽”,就是说最好的医生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现代所谓亚健康状态,这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关键在于人们要行动起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一点经络养生知识吧!
中医的经络学说,把人体比喻为小社会、小天地、小宇宙,经络就好比江河湖海,应该川流不息,一旦淤滞,就会泛滥成灾。人体的经脉流通着气血,气血流畅,百病不生,一旦气滞血瘀,不通则痛,不通则病,就会百病丛生。《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这是用治理国家和社会来比喻人体养生,领导失误,传达政令的通道闭塞,国家就处于危险之中;人若不明养生之道,经络不通,就会身体受伤而遭殃。虽然经络理论还是正在探讨的课题,其实质究竟是什么还是一个谜,但是它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人们都很清楚。并不是说现代人就不如古人聪明,只是限于历史条件,古人用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通过仔细的观察,总结了长期的生活经验,建立了一个综合的概念和理论体系,来反映客观真理。这就是所谓隔行不隔理,英雄所见略同。现代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中医理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人体的经络与当代社会的网络是可以互相比拟的,其理论也是相通的。用现代观点来看,经络是古人对人体网络系统的概括,是一种综合的概念。凡是能传输物资、能量、信息的网络系统,都属于中医所谓经络系统。它包括了人体的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淋巴系统以及类似无线电通讯的无形的系统。
保持经络通畅的方法涉及养生的各个方面,除了平衡膳食、充足睡眠、劳逸结合之外,最主要的是各种运动。在很多体育运动中,应首选那些能使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到充分活动的有氧代谢运动。最近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载文指出:温和的运动能使人长寿,即低强度、低消耗的运动模式。如每日半小时的快走、慢跑、健身操、自行车、游泳等体力活动,每周大约消耗两千佧热量。古代的导引按跷就是拍打周身,活动关节,是疏通经络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进行全身运动,一方面刺激经络上的腧穴,这是以最少消耗获得最大效益的妙法。腧穴就是输入、输出能量和信息的地方,有调节各系统生理功能的作用。所谓“三百六十五穴”各有各自的作用,一个简单的学习方法是找“阿是穴”,即“反应点”。凡是有酸麻胀痛等反应的地方,就是内脏的病理反应,在此拍打按摩就能起治疗作用。所以古人说周身无处不孔窍,即周身到处都是穴。可见你找不准穴位也没有关系,总之拍打周身都有好处。为了疏通经络,古人还创造了许多工具,如用桑枝捆扎的拍子,老头乐、孝子手、太极尺、太极棒、太极健身球等等,可以打到全身任何穴位。中医认为能反应和治疗内脏疾病的主要穴位是背部膀胱经的五脏六腑俞穴,经常刺激这些穴位,能调节阴阳气血和内脏的平衡,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三)百病防治点穴要领
为方便记忆,兹将背部经络腧穴歌诀简述如下,供各位读者参考:
1、膀胱经背部第一线腧穴歌诀: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俞四厥阴(俞),心(俞)五督(俞)六膈俞七,八胰(俞)九肝(俞)十胆(俞)寻,十一脾俞十二胃(俞),十三三焦(俞)十四肾(俞),气海(俞)十五大肠(俞)六(十六),(十)七(十)八关元(俞)小肠(俞)分,十九膀胱(俞)二十中膂(俞),二十一椎白环俞。上、次、中、下八廖穴,一二三四骶孔中。
2、督脉背部腧穴歌:
督脉正中行脊梁,尾闾骨端是长强,二十一椎是腰俞,十六阳关细推详,十四命门与脐对,十三悬枢在中央,十一脊中十中枢,九椎筋缩七至阳,六灵(台)五神(道)三身柱,陶道一椎之下藏,大椎就在一椎上。
背部腧穴自己按摩不到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躺在床上,或坐在靠背椅子上,左右摆
动躯干,磨蹭后背,叫做摩脊通督。
3、 千金四总诀: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口面合谷收。后人又加四句:酸痛取阿是,胸膺内关谋,下腹三阴交,胁痛寻支沟。
附图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之中点处。简便取法是:将另一手拇指横纹搭在虎口上,屈指指端便是。主治发热、无汗或有汗、头痛、牙痛、咽痛、手臂痛、手指痉挛、口眼歪斜等。现代研究认为,合谷能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可随音乐的节奏按揉100次左右,左右换手。要稍有酸胀感才好,就是中医所谓“得气”,得气才有效。有病时,重按为泻法,泻出邪气;无病时,轻按为补法,补足正气。
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在手臂内侧,腕横纹上二横指,两大筋之间。主治胃痛、呕吐、胁痛、胸闷、哮喘、心悸、癫狂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调整心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胰腺炎、休克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左右换
手。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在膝盖下,外膝眼下三寸(一幅),胫骨外侧一指,简便取法是:掌心捂在膝盖上,中指点到胫骨外侧便是。主治腹痛、腹泻、便秘、下肢酸痛冷麻等。现代研究认为,足三里是全身强壮要穴,可防治高血压、消化不良、免疫功能失调等。可双侧同时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
三阴交是脾经的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所以治疗作用十分广泛。在内踝高点上三寸(一夫法——四指),胫骨内侧后缘。主治纳呆、腹胀、肠鸣、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痿、遗尿、癃闭、疝气、脚气、失眠、下肢痿痹等。古人认为足三里、三阴交配合起来等于“四物汤”,既补气又养血。现代研究发现能调整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双侧同时按,手法、刺激量同合谷。
(四)常用腧穴一览表
|
9 手太阴肺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LU 1 中府 ZhōngFǔ |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
咳嗽 ,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
LU 2 云门 Yúnmén |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
|
LU 5 尺泽 Chǐzé |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
LU 7 列缺 Lìeqūe |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
LU 9 太渊 Tàiyuān |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
LU 10 鱼际 Yújì |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
LU 11 少商 Shàoshāng |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
10 手阳明大肠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LI 1 商阳 shāngyáng |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
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
LI 4 合谷 Hégǔ |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现代研究认为,合谷能调节免疫功能,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
LI 11 曲池 Qūchí |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
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据报道,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 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
LI 15 肩髃 Jiānyú |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
LI 20 迎香 Yíngxiāng |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 症。 |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不宜灸。 |
11 足阳明胃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ST 1 承泣
Ch é ngq ì |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
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 |
ST 4 地仓 Dìcāng |
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
口歪,流涎,眼睑(目闰)动。 |
手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 |
ST 6 颊车 Jiáchē |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
口歪,齿痛,颊肿,口噤不语。 |
|
ST 7 下关 Xiàguān |
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噤,口眼歪斜。 |
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
ST 9 人迎 Rényíng |
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
咽喉肿痛,气喘,瘰疬,瘿气,高血压。 |
(l)足阳明、足少阳经交会穴。 (2)禁不可灸。 |
ST 12 缺盆 Qūepén |
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乳头直上。 |
咳嗽 ,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瘰疬。 |
孕妇禁针。 |
ST 18 乳根 Rǔgēn |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 距前正中线4寸。 |
咳嗽 ,气喘,呃逆,胸痛,乳痈,乳汁 少。 |
|
ST 25 天枢 Tiānshū |
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
腹胀肠鸣 ,绕脐痛 ,便秘 ,泄泻,痢疾, 月经不调。 |
(l)大肠的募穴;(2)孕妇不可灸。 |
ST 34 梁丘 Li angqiu |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乳痈,血尿。 |
足阳明经郄穴。 |
ST 35 犊鼻 Dúbí |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
|
ST 36 足三里 Zúsānlǐ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 |
(l)足阳明经所人为“合”。 (2)本穴有强壮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是抗衰老、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的保健要穴。 1、针刺健康人和胃病患者的足三里和手三里,发现胃弛缓时针刺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痉挛。 2、针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患儿的足三里、合谷、三阴交,可使原来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 3、针刺人及家兔的足三里 ,发现裂解素(主要是裂解革兰氏阴性杆菌,也能灭活某些病毒)都有增加,人增加17.85单位,兔增加62.1单位,两者均在针后12小时增加最显。 4、针刺家兔的“足三里’、“大推”可促进白细胞吞噬指数的上升,增强其免疫能力。 |
ST 38 条口 Ti aokouy |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一半),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
脘腹疼痛 ,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 痛。 |
|
ST 40丰隆 Fēnglóng |
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
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狂痛,下肢痿痹。 |
足阳明经络穴。 |
ST 41 解溪 Ji xi |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踺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
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
足阳明经所行为“经”。 |
ST 42 冲阳 Ch ongyang |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
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 |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
ST 43 陷谷 Xiàngǔ |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足阳明经所注为“输”。 |
ST 44 内庭 Nèitíng |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 |
足阳明经所溜为“荥”。 |
ST 45 厉兑 Lìduì |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足阳明经所出为“井”。 |
12 足太阴脾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SP 1 隐白 Yǐnbái |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
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
SP 4 公孙 Gōngsūn |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
足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①针刺内关、足三里对胃蠕动多有增强作用,尤以足三里为明显,而针刺公孙则胃蠕动多减弱。 ②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
SP 5 商丘 Shāngqiū |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
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 |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 |
SP 6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一呋:2-5指并拢,中节宽度为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
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
(I)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2)孕妇禁针。治疗肝脾肾三经的病,即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SP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 |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 |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 |
SP 10 血海 Xuèhǎi |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髌骨上缘,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
月经不调 ,崩漏 ,经闭 ,瘾疹,湿疹,丹毒。 |
|
SP 12 冲门 Chōngmén |
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
足太阴、厥阴经交会穴。 |
SP 15 大横 Dàhéng |
在腹部平肚脐,距脐中4寸,直上对乳头。 |
泄泻,便秘,腹痛。 |
足太阴与阴维脉交会穴。 |
SP 21 大包 Dàbāo |
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
气喘,胸胁病,全身疼痛,四肢无力。 |
脾之大络。 |
13 手少阴心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HT 1 极泉 Jíquán |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
|
HT 3 少海 Shàohǎi |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
HT 5 通里 Tōnglǐ |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l寸。 |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
手少阴经络穴。
|
HT 6 阴郄 Yīnxì |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腕横纹上0.5寸。 |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
手少阴经郄穴。 |
HT 7 神门 Shénmén |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1、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2、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
14 手太阳小肠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SI 1 少泽 Shàozé |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l寸。 |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
SI 3 后溪 Hòuxī |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
SI 4 腕骨 Wàngǔ |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
SI 6 养老 Yǎnglǎo |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
手太阳经郄穴。 |
SI 8 小海 Xiǎohǎi |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
肘臂疼痛,癫痫。 |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
SI 9 肩贞 Jiānzhēn |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l寸。 |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
|
SI 11 天宗 Tiānzōng |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
|
SI 12 秉风 Bǐngfēng |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
SI 14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 |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
|
SI 16 天窗 Tiānchuāng |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
耳鸣 ,耳聋 ,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
|
SI 18 颧髎 Quánliáo |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
(l)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禁灸。 |
SI 19 听宫 Tīnggōng |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
|
|
|
|
15 足太阳膀胱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BL 1 睛明 Jīngmíng |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
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 夜盲,色盲。 |
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 |
BL 2 攒竹 Cuánzhú |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
头痛,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 肿痛,眼睑(目闰)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
|
BL 10 天柱 Tiānzhù |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
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肩背病, 热病。 |
|
BL 11 大杼 dàzhù |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咳嗽,发热,项强,肩背痛。 |
(l)八会穴之一,骨会大杼;手足太阳经交会穴。 (2)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 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
BL 12 风门 fēngmén |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
BL 13 肺俞 fèishū |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
|
BL 43 膏肓 Gāohuāng |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 |
|
BL 15 心俞 Xīnshū |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 汗,梦遗,癫痫。 |
|
BL 17 膈俞 Géshū |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 盗汗。 |
(1)八会穴之一,血会。 (2)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贫血状态(红细胞在400万/mm’以下,血红蛋白在65两以下),针刺“膈俞”、“膏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大提前纠正了贫血状态,迅速恢复正常。 |
BL 18 肝俞 Gānshū |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雀目,癫狂痫,脊背痛。 |
|
BL 19 胆俞 Dǎnshū |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
|
BL 20 脾俞 Pǐshū |
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 |
|
BL 21 胃俞 Wèishū |
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
|
BL 22 三焦俞 Sānjiāoshū |
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肠鸣,腹胀,呕吐,泄泻,痢疾,水肿,腰背强痛。 |
|
BL 23 肾俞 Shènshū |
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腰痛。 |
(l)肾的背俞穴。 (2)据实验观察针刺对正常人水负荷后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肾俞或京门穴时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 |
BL 24 气海俞 Qìhǎishū |
在腰部,当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肠鸣腹胀,痔漏,痛经,腰痛。 |
|
BL 25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
|
BL 26 关元俞 Guānyuánshū |
在腰部,当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腹胀、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腰 痛。 |
|
BL 27 小肠 俞 Xiǎochángshū |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
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小腹胀痛,泄泻,痢疾,疝气,腰腿疼。 |
|
BL 28 膀胱俞 Pángguāngshū |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后孔。 |
小便不利,遗尿,泄泻,便秘,腰脊强痛。 |
|
BL 31八髎 baliáo |
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与中线之间,适对第1、2、3、4骶后孔处。 |
疝气,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精,阳萎,便秘,泄泻,腰痛,下肢痿痹。 |
分别称为上、次、中、下髎。 |
BL 35 会阳 Huìyáng |
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 |
泄泻,便血,痔疾,阳萎,带下。 |
|
BL 36 承扶 Chéngfú |
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
腰骶臀股部疼痛,痔疾。 |
|
BL 37 殷门 Yīnmén |
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 |
腰痛,下肢痿痹。 |
|
BL 39 委阳 Wěiyáng |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
腹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挛痛。 |
三焦经下合穴。 |
BL 40 委中 Wěizhōng |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
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 遗尿,丹毒。 |
足太阳经所入为“合”。 |
BL 57 承山 Chéngshān |
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
痔疾,脚气,便秘,腰腿拘急疼痛。 |
|
BL 59 跗阳 Fùyáng |
在小腿后面,外踝后,昆仑穴直上3寸。 |
头痛,腰骶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
阳跷脉郄穴。 |
BL 60 昆仑 Kūnlún |
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头痛,项强,目眩,癫痫,难产,腰骶疼 痛,脚跟肿痛。 |
(l)足太阳经所行为“经”。(2)妊妇刺之落胎。 |
BL 62 申脉 ShēnMài |
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
头痛 ,眩晕 ,癫狂痫 ,腰腿酸痛,目赤 痛,失眠。 |
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脉。 |
BL 63 金门 Jīnmén |
在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
头痛,癫痫 ,小儿惊风 ,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
足太阳经郄穴。 |
BL 64 京骨 Jīnggǔ |
在足外侧部,第5跖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
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
足太阳经所过为“原”。 |
BL 67 至阴 Zhìyīn |
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
足太阳经所出为“井”。 |
16 足少阴肾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KI 1 涌泉 Yǒngqu á n |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
肾经井穴。 |
KI 3 太溪 T àix ī |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
肾经腧穴、原穴 |
KI 4 大钟
Dà zh ōng |
在足内侧,内踝下方,当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
咳血,气喘,腰脊强痛,痴呆,嗜卧,足跟痛,二便不利,月经不调。 |
肾经络穴 |
KI 6 照海
Zhàoh ǎi |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
KI8交信
Ji ā ox ì n |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直上2寸,复溜前0.5寸,胫骨内侧缘的后方。 |
月经不调,崩漏,阴挺,泄泻,大便难,睾丸肿痛,五淋,疝气,阴痒,泻痢赤白,膝、股. 内廉痛。 |
阴跷脉郄穴。 |
KI筑宾
Zh ù b ī n |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 |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 |
阴维脉郄穴。 |
KI10阴谷
Yīng ǔ |
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
阳痿,疝痛,月经不调,崩漏,小便难,阴中痛,癫狂,膝股内侧痛。 |
肾经合穴。 |
17 手厥阴心包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PC 3 曲泽 Qūzé |
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
心痛,善惊,心悸,胃疼,呕吐,转筋,热病,烦躁,肘臂痛,上肢颤动,咳嗽。 |
心包经合穴 |
PC 4 郄门 Xìmén |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
心痛,心悸,胸痛,心烦,咳血,呕血,衄血,疔疮,癫疾。 |
心包经郄穴。 |
PC 5 间使 Jiānshǐ |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热病,烦躁,疟疾,癫狂,痫证,腋肿,肘挛,臂痛。 |
心包经经穴。
|
PC 6 内关 Nèiguān |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呃逆,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 |
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现代研究发现,内关可调整心功能,调节心律,治疗心绞痛、无脉症、心律不齐、高血压、胰腺炎、休克等。 |
PC 7 大陵 Dàlíng |
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心痛,心悸,胃痛,呕吐,惊悸,癫狂,痫证,胸胁痛,腕关节疼痛,喜笑悲恐。 |
心包经输穴、原穴。 |
PC 8 劳宫 Láogōng |
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 |
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证,口疮,口臭,鹅掌风。 |
心包经荥穴。 |
PC 9 中冲 Zhōngchōng |
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
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热病,舌下肿痛。 |
心包经井穴。 |
18 手少阳三焦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SJ 1 关冲 Guānch ōng |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
三焦经井穴。 |
SJ 3 中渚 Zh ō ngzh ǔ |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
三焦经输穴。 |
SJ 4 阳池
Y á ngch í |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
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
三焦经原穴。 |
SJ 5 外关
Wà igu ā n |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
SJ 6 支沟
Zh ī g ō u |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
三焦经经穴。 |
SJ14肩髎
Jiānli á o |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
臂痛,肩重不能举。 |
|
SJ 17 翳风 Y ī f ē ng |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
|
SJ 20 角孙 Ji ǎ os ū n |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
|
SJ 21 耳门
ě rm é n |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
|
Sj 23 丝竹空 S ī zh ú k ō ng |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
|
19 足少阳胆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GB1瞳子髎
Tó ngzǐ liá o |
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
头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风流泪,远视不明,内障,目翳。 |
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 |
GB 2 听会
Tī nghu ì |
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耳鸣,耳聋,流脓,齿痛,下颌脱臼,口眼喎斜,面痛,头痛。 |
|
GB 12 完骨 W á ng ǔ |
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 |
头痛,颈项强痛,颊肿,喉痹,龋齿,口眼歪斜,癫痫,疟疾。 |
足太阳、少阳之会。 |
GB 14 阳白
Y á ngb á i |
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 |
头痛,目眩,目痛,外眦疼痛,雀目。 |
足太阳、阳维之会。 |
GB 20 风池
F ē ngch í |
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
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衄,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 |
足少阳、阳维之会。 |
GB 21 肩井 Ji ā nj ǐ ng |
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
肩背痹痛,手臂不举,颈项强痛,乳痈,中风,瘰疬,难产,诸虚百损。 |
足少阳、阳维之会。 |
GB 24 日月 R ì yu è |
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
胁肋疼痛,胀满,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
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
GB 25 京门 J ī ngm é n |
在侧腰部,章门后1.8寸,当十二肋骨游离端的下方。 |
肠鸣,泄泻,腹胀,腰胁痛。 |
肾经募穴。 |
GB 26 带脉 D à im à i |
在侧腹部,章门下1.8寸,当第12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腰胁痛。 |
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
GB 29 居髎
J ū li á o |
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
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
阳跷、足少阳之会。 |
GB 30 环跳 Hu á nti à o |
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小儿麻痹,肌萎缩。 |
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
GB 31 风市 F ē ngsh ì |
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
|
GB 34 阳陵泉 Y á ngl í ngqu á n |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
|
GB 36 外丘 W à iqi ū |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
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背鸡胸。 |
胆经郄穴。 |
GB 37 光明 Gu ā ngm í ng |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 |
目痛,夜盲,乳胀痛,膝痛,下肢痿痹,颊肿。 |
胆经络穴。 |
|
|
|
|
GB 39 悬钟 Xu á nzh ō ng |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
半身不遂,颈项强痛,胸腹胀满,胁肋疼痛,膝腿痛,脚气,腋下肿。 |
八会穴--髓会。 |
GB 40 丘墟 Qi ū x ū |
在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疟疾,疝气,目赤肿痛,目生翳膜,中风偏瘫。 |
胆经原穴。 |
GB 41 足临泣 Z ú l í nq ì |
在足背外侧,当足4趾本节(第4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
头痛,目外眦痛,目眩,乳痈,瘰疬,胁肋痛,疟疾,中风偏瘫,痹痛不仁,足跗肿痛。 |
胆经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
20 足厥阴肝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LR 1 大敦 D à d ū n |
在足大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
疝气,缩阴,阴中痛,月经不调,血崩,尿血,癃闭,遗尿,淋疾,癫狂,痫证,少腹痛。 |
肝经井穴。 |
LR 2 行间 X í ngji ā n |
在足背侧,当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
月经过多,闭经,痛经,白带,阴中痛,遗尿,淋疾,疝气,胸胁满痛,呃逆,咳嗽,洞泻,头痛,眩晕,目赤痛,青盲,中风,癫痫,瘛疭,失眠,口喎,膝肿,下肢内侧痛,足跗肿痛。 |
肝经荥穴。 |
LR 3 太冲 Tàich ō ng |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
肝经输穴、原穴。 |
LR 5 蠡沟 L ì g ō u |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痛,腰背拘急不可俯仰,胫部酸痛。 |
肝经络穴。 |
LR 6 中都 Zh ō ngd ū |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
胁痛,腹胀,泄泻,疝气,小腹痛,崩漏,恶露不尽。 |
肝经郄穴。 |
LR 13 章门 Zhāngmén |
在侧腹部,当第11肋游离端的下方。 |
腹痛,腹胀,肠鸣,泄泻,呕吐,神疲肢倦,胸胁痛,黄疸,痞块,小儿疳积,腰脊痛。 |
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 |
LR 14 期门 Q ī m é n |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
胸胁胀满疼痛,呕吐,呃逆,吞酸,腹胀,泄泻,饥不欲食,胸中热,咳喘,奔豚,疟疾,伤寒热入血室。 |
肝经募穴。 |
21 任脉经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RN 1 会阴
Huìy īn |
在会阴部,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性当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
溺水窒息,昏迷,癫狂,惊痫,小便难,遗尿,阴痛,阴痒,阴部汗湿,脱肛,阴挺,疝气,痔疾,遗精,月经不调。 |
任脉别络,侠督脉、冲脉之会。 |
RN 2曲骨 Qūgǔ |
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
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疝气,遗精阳痿,阴囊湿痒,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 |
任脉、足厥阴之会。 |
RN 3中极 Zhōngjí |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
小便不利,遗溺不禁,阳痿,早泄,遗精,白浊,疝气偏坠,积聚疼痛,月经不调,阴痛,阴痒,痛经,带下,崩漏,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水肿。 |
足三阴、任脉之会。 |
RN 4 关元 Guānyuán |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
中风脱证,虚劳冷惫,羸瘦无力,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痢疾,脱肛,疝气,便血,溺血,小便不利,尿频,尿闭,遗精,白浊,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经闭,经痛,赤白带下,阴挺,崩漏,阴门瘙痒,恶露不止,胞衣不下,消渴,眩晕。 |
足三阴、任脉之会。 |
RN 6 气海 Qìhǎi |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
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萎,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 |
肓之原穴。 |
RN 8 神阙 Shénqu è |
在腹中部,脐中央。 |
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
禁刺;可灸。 |
RN 12 中脘 Zhōngwǎn |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
RN 17 膻中 Dànzhōng |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
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膨胀。 |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 |
RN 22 天突 Tiāntū |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
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喉肿痛,舌下急,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
阴维、任脉之会。 |
RN 23 廉泉 Liánquán |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
舌下肿痛,舌根急缩,舌纵涎出,舌强,中风失语,舌干口燥,口舌生疮,暴喑,喉痹,聋哑,咳嗽,哮喘,消渴,食不下。 |
阴维、任脉之会。 |
|
|
|
|
RN 24 承浆Chéngjiāng |
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
口眼喎斜,唇紧,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 |
足阳明、任脉之会。 |
22 督脉经穴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DU 1 长强 Chángqiáng |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疾,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
|
DU 4 命门 Mìngmén |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萎,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 |
|
DU 9 至阳 Zhìyáng |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胸胁胀痛,腹痛黄疸,咳嗽气喘,腰背疼痛,脊强,身热。 |
|
DU 14 大椎 Dàzhuī |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
|
DU 15 哑门 Yamén |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
|
DU 16 风府 Fēngfu |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
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衄。 |
|
DU 20 百会 Baihuì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
头痛,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
|
DU 23 上星 Shàngxīng |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
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衄,鼻痔,鼻痈,癫狂,痫证,小儿惊风,疟疾,热病。 |
|
DU 25 素髎 Sùliáo |
在面部,当鼻尖的正中央。 |
在鼻尖软骨中;有面动、静脉鼻背支;布有筛前神经鼻外支(眼神经分支)。 |
|
DU 26 水沟 Shuigōu |
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
昏迷,晕厥,暑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衄,风水面肿,齿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霍乱,温疫,脊膂强痛,挫闪腰疼。 |
向上斜刺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不灸。 |
23 经外奇穴
穴名 |
定位 |
主治 |
附注 |
EX-HN 1 四神聪 Sishencong |
在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
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狂,痫证,偏瘫,脑积水,大脑发育不全。 |
|
EX-HN3印堂
Yintang |
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
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重舌,呕吐,产妇血晕,子痫,急、慢惊风,不寐,颜面疔疮以及三叉神经痛。 |
|
EX-HN 4 鱼腰
Yuyao |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
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 |
|
EX-HN 5 太阳
Taiyang |
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
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牙痛,三叉神经痛。 |
|
EX-HN 6 耳尖
erjian |
在耳廓的上方,当折耳向前,耳廓上方的尖端处。 |
目赤肿痛,上目翳,偏正头痛,喉痹,以及麦粒肿。 |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注意消毒! |
EX-HN 10 聚泉
Juquan |
在口腔内,当舌背正中缝的中点处 |
舌强,舌缓,消渴,哮喘,咳嗽及味觉减退。 |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
EX-HN 11 海泉 Haiquan |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中点处。 |
舌疾、口腔炎、喉痹。 |
用三棱针或毫针点刺出血;勿灸。注意消毒! |
EX-HN 12 金津
Jinjin |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左侧的静脉上。 |
舌强,舌肿,口疮,消渴,喉痹。 |
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
EX-HN13玉液
Yuye |
在口腔内,当舌下系带右侧的静脉上。 |
舌强,口疮,喉痹,失语。 |
点刺出血。注意消毒! |
EX-B 1 定喘
Dingchuan |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 |
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不举,荨麻疹。 |
|
EX-B 2 夹脊
Jiaji |
在背腰部,当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十七穴。 |
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
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
EX-B 7 腰眼 Yaoyan |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凹陷中。 |
腰痛,尿频,消渴,虚旁,赢瘦,妇科疾患。 |
|
EX-B 8 十七椎
Shiqizhui |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
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 |
|
EX-UE 1 肘尖
Zhoujian |
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 |
瘰疬,痈疽,疔疮,肠痈,霍乱。 |
用灸法。 |
EX-UE 4 中魁
Zhongkui |
在中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
噎膈,翻胃,呕吐,呃逆,牙痛,鼻出血,白癜风。 |
用灸法。 |
EX-UE 5 大骨空
Dagukong |
在拇指背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
目痛,目翳,内障,吐泻,衄血。 |
用灸法。 |
EX-UE 6 小骨空
xiaogukong |
在小指背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中点处。 |
目赤肿痛,目翳,喉痛,指关节痛。 |
用灸法。 |
EX-UE 7 腰痛点 Yaotongdian |
在手背侧,当第2、3掌骨及第4、5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校点处,一侧二穴。 |
急性腰扭伤,头痛,卒死,痰壅气促,小儿急、慢惊风,手背红肿疼痛。 |
|
EX-UE 8 外劳宫
Wailaogong |
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
在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
|
EX-UE 9 八邪
Baxie |
在手背侧,微握拳,第1-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八穴。 |
手背肿痛,手指麻木,头项强痛,咽痛,齿痛,目痛,烦热,毒蛇咬伤。 |
点刺出血。可灸。 |
EX-UE 10 四缝
Sifeng |
在第2——5指掌面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一侧四穴。 |
疳积,百日咳,肠虫症,小儿腹泄,咳嗽气喘。 |
点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
EX-UE11 十宣
Shixuan |
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
昏迷,晕厥,中暑,热病,小儿惊厥,咽喉肿痛,指端麻木。 |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EX-LE 2 鹤顶
Heding |
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
膝关节痠痛,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
可灸。 |
EX-LE 3 百虫窝
Baichongwo |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
皮肤瘙痒,风疹块,下部生疮,蛔虫病。 |
可灸。 |
EX-LE 4 内膝眼 Neixiyan |
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
膝关节周围炎、下肢运动障碍。 |
|
EX-LE 6 胆囊
Dannang |
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
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萎痹。 |
|
EX-LE 7 阑尾
Lanwei |
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
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萎痹。 |
|
EX-LE 8内踝尖
Neihuaijian |
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
牙痛,扁桃体炎,足内侧缘痉挛。 |
灸法。 |
EX-LE 9 外踝尖 Waihuaijian |
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
牙痛,脚气,偏瘫。 |
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EX-LE 12 气端
Qiduan |
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
中风急救,足趾麻木,脚背红肿、疼痛。 |
直刺0.1-0.2寸;可灸。 |
桥弓
Qiaogong |
翳风到缺盆成一线,沿胸锁乳头肌。 |
头晕、头痛。高血压。 |
推法、揉、拿。 |
二、万物得一以生——何为“抱一”、“守一”?
(一)神奇的腹式呼吸
老子说:“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万物得一以生……”(《道德经三十九章》)又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道德经十章》)这“一”是什么呢?就是元气,是宇宙大爆炸之初,呈原始混沌状态的最简单的基本粒子。这“一”也可理解为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也就是“道”。所以从养生的角度讲,人能“抱一”、“守一”,就能“悟道”,掌握客观规律,就可以与物质同在,与真理同在,这才是最高境界的健康长寿,就是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什么是“抱一”、“守一”呢?这就是后世发展起来的练气功的方法,要形神相依,心身不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称为精神内守。“意守”的方法由此而来,主张“守一”,专事一处,排除杂念,以一念代万念。“专气致柔”就是专心致志地调整呼吸,达到柔顺的地步,像婴儿那样柔弱自然,毫无杂念,所以意守呼吸是排除杂念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使呼吸“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六章》),就能达到“致虚极,守静笃” (《道德经十六章》)的境界。所谓“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就是排除杂念,使心灵一尘不染。练好腹式呼吸就能逐步达到这种内外两忘的入静状态,儒家称为“坐忘”。儒家提倡中庸之道,也主张中和、平衡。可以稳定人体内环境,并与自然、社会环境协调一致。认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意念“守中”也是“守一”,如孟子的“养浩然正气”、朱熹的观鼻法等(鼻在身体正中线上)。中医认为这样可以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于是精充、气足、神全,就能健康长寿。从现代观点来看,形体与精神协调统一,保持生命活动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可以轻身耐老延年的。
静功使呼吸节律变馒,幅度增加,这就提高了呼吸效率,表现为肺活量增加,每次呼气量增加,肺胞里的气与呼出气的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说明氧和二氧化碳气在肺内的交换很充分,做到了吐故纳新。现代研究认为,肺活量大,寿命就长,所以测肺活量,可以预测人的寿命。研究机构曾对21例练功者进行观测,每分钟肺的通气量较功前平均减少26%,而每次呼气量却增加了78%。血液中的含氧量,由功前的97%,降至87%,功后10-20分钟才复原。这说明虽然深而慢的呼吸使机体暂时处于低氧状态,但是由于放松和入静,使代谢水平降低,耗氧量下降,所以不会出现窒息性反应,反而刺激了骨髓造血机能,使红细胞逐渐增多,更易耐受缺氧。曾观测100例练功者,三个月后,红细胞平均增加了60万,血色素平均增加2克。这有点像动物的冬眠,所以能耐老延年。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的前苏联《劳动报》,刊载了《深呼吸有害健康》一文,其理由是过度换气造成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比例失调,由于二氧化碳大量减少,会出现或加重各种痉挛性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胃肠痉挛性腹痛等等。因为大脑、心肾等脏器,平均需7%的二氧化碳,只需2%的氧,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到1%,氧却多十倍。所以专家们提出,正常呼气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屏气,以超过一分钟为优,否则说明身体适应能力很差。这与我国气功调息十分相似,可见调息有助于调整人体的平衡,并不完全是为了吐故纳新。全苏母子健康保护研究所的教授们还发明了“低氧疗法”。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不仅消除或减轻了剧痛,而且改善了睡眠,使脉搏和血压也恢复正常。他们还做了动物实验,受过“低氧疗法”的小白鼠,对有害剌激的耐受能力都很强,用致命性放血和放射线处死,当没有受过训练的对照组全部死亡时,低氧训练的实验组生存率仍有80%,这充分说明了“低氧疗法”能提高动物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唐代的孙思邈在《千金方》一书中记载,“胎息”和“止息”法能使人体润泽,面色红润,耳目清明,食美力健,百病皆去,不但“疗万病大患”,而且使人“寒暑不能侵,万虿不能毒”。这些都不是虚谈,从高山地区居民多长寿来看,胎息所造成的低氧状态,可能对健康长寿有利。胚胎学家己经证实,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氧状态,与海拔五千~五千八百米的高原缺氧环境相似,因此,用“胎息”来概括这种特殊的调息方法和气功状态,是非常恰当的。我们只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胎息这种比喻,绝不能把胎息说成是不用口鼻呼吸。否则会产生误解,以为人们可以停止后天的呼吸,而返回到先天的内呼吸,这可能引导初学气功者误入歧途,造成许多不良后果。五十年前医学杂志上就报导过一些“气功病”,有胸闷,憋气,胸膈痛、头晕头疼、幻觉以及精神失常、阳萎等等,其原因之一就是急于求成,过于控制呼吸,造成急性缺氧。在入静较差,代谢没有降低的情况下,缺氧会使大脑、心、肾等许多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破坏正常的功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恶果。在肯定胎息这种练功方法时,也必须同时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全面的评价,才能避免某些练功出偏差,而少走弯路。
现代生理学知识表明,植物神经系统主宰不受意识控制的内脏活动。其中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阳盛的表现,如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代谢增强等;副交感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正是中医所谓阴盛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呼吸减慢,唾液分泌增加,胃肠功能加强等。前者是耗能的动员状态,后者是储能的休息状态。人吸气时呼吸中枢的兴奋广泛地向交感神经中枢扩散,而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兴奋,交感神经受抑制。早在五十年代,气功生理效应研究已经证明了,气功调息可调整植物神经系统机能。在第二届世界医学气功大会上,中山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用动物实验方法,证明动物被动吸气时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呼气时则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所以呼吸运动曲线与血管运动曲线发生相应地变化,吸气时血管收缩,呼气时血管舒张。国外还发现,在降低心率的各种方法中,调息疗法最好,平均降低5.92次/分,当然这也与放松、入静有关。此外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浓度, 不仅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而且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仰制也起调节作用。这些都与中医所说的吸为阳,呼为阴不谋而合。人体的内脏活动一般是不能随意控制的,唯独肺脏特殊,其呼吸运动既可随意调节,又可无意识地自动进行。因此,中医把心脏比喻为主宰国家的君主,而肺脏则是辅助君主治理国家的宰相。这些就是吐纳法调节阴阳,调整脏腑功能的生理学基础。
上海第二结核病院报导,有36例在气功治疗前,膈肌活动幅度平均为3CM,练功两个月后,平均为6CM,胃也随呼吸而升降。对照组虽然也用腹式呼吸,但变化不明显。可见调息需要循序渐进的锻炼过程。功夫较深的一例,功前膈肌活动幅度为2.5CM,练功中高达9CM,有例10例膈肌活动幅度平均增加5CM。这不仅增加了肺活量 (约600 ̄1200CL),而且是一种柔和的内脏按摩,改善了胸腔、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及其功能。例如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者,练功后供血改善;胃痛者,计波摄片观察到蠕动波减馒,同时症状也消失;胃动力弱者,运动加强,出现有节律地收缩。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麻醉兔呼吸时,膈肌收缩力,对腹腔内脏(肝、胆、胃等),产生明显的脉冲压力,肝脏活动度达4 ̄6mm。阻遏膈肌的冲击压力,则胆汁分泌明显下降;同时还证明了,这主要是增加了局部血液循环,使胆汁分泌功能加强的结果。有报导静功使胆汁分泌量增加2.8倍,而且胆红素水平较功前升高18.32%,这提示腹式呼吸的内脏按摩作用,若结合放松、入静、意守,其效果更为明显。气功提高网状内皮系统机能,增强抵抗力,也与内脏按摩改善脾脏血液循环有关。有5例入静良好者,其白细胞吞噬能力提高40%,吞噬指数增加99.3%,外周血红细胞的增多,则与按摩肝脏有关。
腹式呼吸是气功调息的主要方法,其基本要求是顺其自然。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就是通过调整和控制呼吸,以达到清心宁神的目的。吸为阳,呼为阴,调节呼吸的比例就可以调节阴阳相对平衡,根据自己阴阳不平衡的状态可以主动地进行调节。调息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是运用呼吸肌。婴儿在肋间肌发育不完全的时候,是以膈肌进行腹式呼吸,叫先天呼吸。吸气膈肌向下,增大了腹腔的压力,所以腹部鼓起来,呼气时腹部缩回,膈肌向上,增大了胸腔的压力,这种柔和的内脏按摩,不仅增加了肺活量,而且改善了胸腔、腹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和功能。一般来说,阳虚有寒的人,应练吸气,即注意吸气,延长吸气的时间,或吸气后停闭一会儿,再急速呼出。反之,阴虚有热的人则练呼,即注意呼气,延长呼气的时间,或呼气后停闭一会儿,使吸短呼长。
古代有个功法叫“六字气诀”,是南北朝时期《养性延命录》一书记载的功法,宋代《圣济总录》书中叫鼓腹淘气就是腹式呼吸。即用鼻子缓缓吸气,用嘴呼气的时候,默念六个字,以泻脏腑滞气:
1、嘘(XU)字——泻肝经邪气:如胸闷胁痛、急躁易怒、头痛目赤、月经不调等。
2、呵(HE)字——泻心经邪气: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燥热多汗、心悸不安等。
3、呼(HU)字——泻脾经邪气:脘腹胀闷、噫气吞酸、便秘腹泻、食欲不振。
4、咝(SI)泻肺经邪气:咳嗽多痰、气逆喘满、鼻塞咽干。
5、吹(CHUI)字——泻肾经邪气:潮热盗汗、畏寒肢冷、二便不调、腰酸膝软。
6、嘻(XI)字——泻三焦邪气:二便不通、气滞胀满、烦热不眠。
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邈说:大呼为泻,细呼为补;后世医家认为出声为泻,不出声为补。明代以后又配合动作,称为“动功延寿六字诀”。
(二)入静之门
虽然腹式呼吸有益于健康长寿,但是这只不过是达到更高境界的手段而已。更有利于养生的是入静养神,也就是气功的
调心。调心的基本要求是入静,就是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通过意守,以达到入静养神的目的。意守的本质特征在于轻松的意念专一,不要求对指向的事物产生明晰的认识。这就是初级的入静,高级的入静是无思无想,达到忘我的境界,产生“高峰体验”。在入静条件下,让人体自动调节系统不受干扰而发挥作用,一切阴阳失调的状态都能调整过来。意守还有调节气血的作用,这与心理暗示和想象有关。意守头部时,血压上升,意守足部时,血压下降。意守在下的腧穴可以潜阳,阴虚患者,还可想象月亮或大水等寒凉意境。意守在上的腧穴可以升阳,阳虚患者,应存想太阳或大火等温暖意境。例如高血压者意守涌泉,低血压者意守百会。
人的情绪、感情和意识,对健康有极大的影响。统计表明,现代社会流行病中,70%以上是心身失调所致。因此,心态平和被列为健康四大要素之首。大量事实证明,良性的意识活动可以加强心理平衡,进而消除生理状态的不平衡,维持其稳态,这样人就能恢复或保持健康。1992年出版的《情绪和健康指南》,得到美国医学会心理学会的大力推荐。该书一开头就说:“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有极大的防卫能力,使我们能免受各种疾病的侵害,从头痛到癌症;或者刚好相反,引起各式各样的病痛,从小毛病到心脏病发作。”可见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状态有些标准,有的心理学家总结为六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始终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这话说来容易,做到较难。怎样能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呢?最根本的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观”即所谓“悟道”,练气功调心的要点也在于此。个人的健康,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健康,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当代由于人类私欲的无限膨胀,违背了客观规律,掠夺似的开发自然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于是认识到人类不是自然的主宰,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他必须服从自然的安排。这使我们想到《老子》在两千多年前所说的“道法自然”,想到《黄帝内经》提倡的“天人合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想到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对真理的追求。这是人类物质系统自然具有的本能,或曰天性,请您回想小时候的好奇心就能明白了。人生的目标也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人们不能自持清高,脱离物质进化的基本规律去空谈高尚。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做了很好的研究和说明。他根据多年来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于1943年发表了研究成果,出版了《人类动机理论》一书,提出了“需要层次论”。把人类的基本需求由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食色性也)包括食、衣、住、行,不满足这些,生存都无法保证,还谈何其他。2、安全需要:预防疾病、自然灾害和社会暴力,希望风调雨顺,和平安定,身体健康,有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趋利避害也是一切生物的共同需求。3、社交需要:包括爱情、亲情、友情,在生产劳动中要协调与集体的关系,需要社会交往和公共关系。这些在动物中也有初级进化的表现。4、自尊需要:希望有成就,有地位,得到他人的赏识和尊重,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一句话是对名利的追求。某些人奇装异服,招摇过市,就是这一需求的低级表现。这在某些动物群体中也有所表现,要争夺地位,进行角逐。5、最高一级是自我实现,即在没有物质和精神的压力下,自由自在地发挥聪明才智,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这就是“返朴归真”,回到婴幼儿的状态。其动力来源于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是人类本来就具有的心理上的“完成内驱力”。以上这些需求,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层次越高,快感越持久,幸福感越强烈。一般来说,这些欲望都是为了维持生存,但是欲望太强,超过限度,反而不利于生存。所以说“知足常乐”是有道理的。可见幸福不过是心理上的自我感受,穷有穷欢乐,富有富苦恼,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却有层次高低的不同。饥饿时,一顿饱饭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这是低级的;当你完成一项技术革新,或艺术创作时,会感到更大的快乐和幸福,这就上了一个层次。其实无论生产劳动以及发现、发明、创造和艺术创作,都是人类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一般说来,低级需求是高级需求的基础,得不到满足,大多数是不会有高级需求的,只有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除外。现在温饱问题解决了,就有了精神文明的需求。其实概括起来,就是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马克思说“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真理,这是满足所有需求的手段和基础。但是高级需求却可能抑制低级需求。为了完成一项艰巨任务,可以忘寝废餐,虽然明知这会有损健康。有时为了理想,可以忽略生存的基本条件,以致献出生命。历史上有许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这就可以理解一些仁人志士忘我的牺牲精神。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为了满足私欲反而不利于其生存。这里有为公和为私的区别。为公是牺牲个人而有利于人类,人们会永远纪念他,这就是“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为私即使不损害他人利益,最多得到一点可怜和同情,至于损人利己,必然遭到人们谴责和唾弃。现在提倡以人为本,尊重个人的基本需求,但是要以不妨碍社会整体利益为前提。这些社会伦理道德,也是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实际上人类的需求是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但是总应该从低级向高级进步,脱离动物的本能,成为有道德的人,也就是健康的人、完善的人、充满乐观主义的人。俗话说穷有穷志气。高风亮节的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以这种生死观来养生,就会善待生命,乐观坚强,安逸享乐不贪图,艰难困苦也快乐。不断地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愉快地享尽天年,就是幸福的人生。如果人能保持童心、童趣和探索精神,无私无畏,就能快乐无边。现代研究发现,人脑有快活中枢,快感神经是脑中最粗的神经、无髓鞘神经,参与大脑所有重要的功能活动,愿望满足,感到快乐幸福,大脑就分泌脑内吗啡,使人陶醉。练气功的高级入静状态就是这样,叫做“气功快感”,心理学称为“高峰体验”。道家的“内丹术”,佛家的“禅定”,也都是要达到这种境界。这对健康长寿和参悟人生都是有利的。
(三)性格决定命运
西方有一句格言:“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为什么要讨论气质、性格?因为这也关系到一个人的健康、长寿和事业的成败。智力与气质也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心灵美,也就是气质美,才能获得永恒的魅力。所谓“气质”是人天生固有的稳定的心理特性,包括知觉、情绪和动作反应的速度,情绪、意志等的强度,情绪和注意力的稳定性,心理活动指向性的内向或外向。其生理基础是个人的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如神经类型和内分泌特性等。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并非不可改变。在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气质也可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造。例如在集体生活影响下,某些急脾气的人,变得比较善于克制自己,有些慢脾气的人,可能变得行动迅速起来。不同的性格都有其独特的气质色彩,气质会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但性格的可塑性更大,主要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是个性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性,对一个人的能力和气质有显著的影响。性格具有可塑性,例如一个在严酷的生活环境中养成了高度自制力的人,会善于控制自己暴躁而易冲动的气质特点;一个在人集体生活中形成了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性格,就能加强与他人的交往,使其内向的气质特点得到某些改造。中医把人的气质和性格归纳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和阴阳和平之人五大类型,阴阳和平之人是集中了其他四型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的人。人的气质和性格特征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有自知之明的人,善于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在实践中塑造自己越来越完美的形象,这就是古人所谓的“修身养性”。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人都能归入某一气质类型,除少数人具有典型特征外,大多数人都属于中间型或混合型。通过气功锻炼来调节平衡,调和阴阳,人的体质、气质和性格,都能得到适当地改造。国外学者对练“超觉静坐”(静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液态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国内也做过气功开发智力潜能的实验,同样证实了气功修练能改善大脑的功能态。当人们进入气功态,大脑的活动更加有序化、同步化,气功态脑电效应研究表明,入静不是休息,不是睡眠,也不是催眠状态,而是一种整合功能状态,称为“气功功能态”。气功锻炼使大脑在清醒条件下降低其复杂性,减少混乱状态,当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管理内脏活动的中枢却活跃起来,所以紊乱的功能得到自动调整。总之,练气功可以改变脑功能的活动特性,也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而这两者恰好是气质、性格等心理特性的生理基础。例如西方称为“ A型性格”的人,表现为典型的“急性子”,易激动、不耐烦、易恼火、爱发怒,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练放松功不仅防治了这些病,而且性格也变得温和起来。再如“ C型性格”者,表现为典型的“爱生闷气”,是情绪受压抑的忧郁性格,表面上逆来顺受,内心却怒气冲天,此类性格,易患癌症、溃疡病,练新气功,不仅在综合疗法中使癌症得到康复,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乐观起来。这说明不良性格和气质,是可以通过练功来矫正的。通过入静,能够精神内守,减少紧张,使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还有些想像的方法,通过想像练习,发展形象思维,发挥创造力。由于意念不分散,不受外界干扰,体内的自动调节机能发挥作用,这时体内本能的东西能够得到开发。大家看到杂技演员,常人是做不到的,书画家写出那么好的书画,我们不经过练习也是无法做到的,但是通过练习可以做到了,这就是开发了自己的潜能。很多人,平常左脑用的多,右脑用的少。现代人的能力发展主要靠右脑发挥想像力,左右脑协调,这样才有创造性。为什么要强调气功开发智力潜能的问题?因为只有智慧才能解除人间的苦难,把人类社会引向文明和进步。气功能开发智力潜能吗?关于开发大脑的智力潜能,法国巴黎生物学研究所Pa.chahrd教授认为,达到“真正觉醒”的方法,是对身体的再教育,作为“冥想”的办法,他提出了“坐禅”,主张将理智与语言的左大脑半球和情感与想象的右大脑半球统一,以开发人类的智慧。日本学者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也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如果能降低左脑的兴奋度,倾听右脑的声音,你将能获得祖先籍百万年来积累的智慧。气功锻炼的“入静”就是倾听右脑的声音,而“意守”则是锻炼注意力集中与分配的方法。注意力的品质关系到劳动效率和差错事故,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实验心理学证明,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过20分钟左右,而气功锻炼有素者,可以毫无勉强的保持全无杂念的高度入静状态达数小时之久,这样平静而愉快的心理状态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气功的“观想”又称“存想”,就是锻炼想象力的一般方法。想象力是人类智慧的象征,现代开发智力资源的方法就是左右脑并用,充分发挥右脑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功能,这样才能发挥人的最大长处-创造力。气功开发智力潜能,还在于所谓“定静生慧”、“灵感思维”,在于对真理的追求,在气功态中达到大智大悟,对人生对宇宙的彻底地了解与省悟。这就是高级功夫——内丹术的“炼神还虚”阶段,此时生理上也达到了最佳状。
气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对提高精神文明,改善社会风气,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开放式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发展,健康教育和养生之道的普及是事在必行。由于气功要求涵养道德,培养高尚的情操,这必然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这正是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健康概念的要点。
(四)想象养生法
想象养生法也就是气功养生法,因为气功的意守不只是入静,也包括丰富的想象,叫做“观想”、“存想”。即利用各种不同的想象来达到调节心理平衡、愉悦身心的目的。
想象蔚蓝的天空,使人胸襟开阔、宁静爽朗;想象蓝天与草原,令人心旷神怡、舒畅豪放;想象白云飘逸,有轻松安逸之感;想象五彩霞光,给人以温暖、悠闲、安宁和美好的联想;想象皓月当空,感到清静、凉爽,爱情、友情、亲情便会油然而生;想象一轮红日,就会感到温暖、光明,热情和希望有会油然而生。
想象青山幽谷,使人心平气和,神清气爽;想象汹涌的黄河,令人豪情激荡;想象奔腾的长江,促人奋进;想象甘甜的泉水,感到全身滋润,使人活泼开朗。
想象童颜之天真活泼,可纠成人过于拘谨之偏,使人有返老还童之感;老人想象青壮年之朝气,可扫暮气与沮丧;想象姑娘的文静与温柔,有利于改掉粗俗之陋习;出门在外,想象亲人的期盼,常能激发奋发向上、不甘人后的豪情。
回忆取得的成就,令人自信自尊;想象以往喜悦之事,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回忆昔日趣闻,可放松神经,解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想象雄鹰展翅翱翔,能激励人奋发向上;想象美味佳肴或梅、橘、杏,可令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有利于消化。
肿瘤患者放、化疗时,可以想象射线、药物在杀死身体里的癌细胞。没事时,病人就想象自己全身的血流通畅。进行想象疗法时,身体要放松,杂念应抛弃。
以上只是列举了想象养生中的一部分内容,传统气功叫做意守外景和内景。
外景可以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可以是实景,也可以运用想象虚拟现实。由于各人生活经历不同,所想象的事物虽然相同,但产生的结果却不一定相同。因此,各人可结合自己的体会,尽量想象能娱悦身心的事物,以利于调节心理平衡和放松精神,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内景也如此,可以是经络气血的运行,脏腑的活动,肢体的运动,也可静止地意守内脏、经穴、皮毛筋骨肉等。例如“易筋经”的倒拽九牛尾,“五禽戏”的饿虎扑食,用太极拳论的话说,叫“用意不用力”。而“八段锦”的两手攀足固肾腰,意念就静止在腰部肾脏。意守经络气血,多是动态地想象,暗示经络通畅,气血周流。例如练周天功时,奇经八脉、十二经脉都可意守,常用的还是以任督二脉为多。前述的点穴和自我按摩,就要意守“得气”的感觉,并配合想象,不但有利于入静,而且效果也会更好。意守内脏也称“神光返照”,或曰“内视”,也是一种想象。如《诸病源候论》的“存念心气赤、肝气青、肺气白、脾气黄、肾气黑,出周其身。”《备急千金要方》也有设想空中太和元气如紫云成盖,五色分明,如水渗入地下,透皮入肉,从头顶直达于足底涌泉穴,四肢五脏都受到浸润。经常练习三、五遍,久之皮毛润泽,耳目精明,能食强健,百病皆去。
内景图
总之,从心理学观点来看,就是运用注意力和想象力两方面,这恰恰是人类最重要的两个心理品质,应该充分利用它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三、一分为二——合二而一
(一)、生命在于适度的运动
外国有句名言:“腾不出时间运动的人,早晚会被迫腾出时间生病。”运动、阳光、空气与水,是生命的四大基石。运动可以使人体的心肺、血液、消化、内分泌系统等等得到锻炼,对外界的反映更加灵敏,使全身肌肉、骨骼强壮,陶冶情操,回归自然。法国一位名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这话对,但是也不完全对。过度的运动,过度的消耗,反而造成损害甚至死亡,竞技体育里有不胜枚举的实例。所以要学会用辩证法的方法论来看待世间一切事物,这就是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做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适度,过尤不及。可以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是双刃剑,有利就有弊。
科学的锻炼要讲最佳运动量与阈限内负荷时间 。
最佳运动量是指有机体承受运动刺激时的心率在120—180次/分钟。现代研究证明,体育锻炼的最佳效果是在有机体处于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搏量的时间。这时有机体的各组织器官都能获得最充足的氧气和足够的营养物质,代谢水平最高,有机体处于充分受益状态。因此,把运动心率在120—180次/分钟的生理负荷称为阈限内负荷,心率在120次/分以下称为阈限下负荷,心率高于180次/分称为阈限上负荷。
从事阈限下负荷的练习,不需要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能完成,不足以引起血压、血液成分和心电图等的变化,达不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刺激有机体超量恢复的目的,因而锻炼收效不大;相反,从事阈限上负荷的练习,由于心动周期短,心室没有足够的充血时间,因而心脏每搏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有机体从事大运动量所需要的血氧供应,反而会影响锻炼效果或导致疲劳,甚至有损于健康。运动量过大,安排锻炼又缺乏必要的节奏,长期超过生理负荷,就可能产生疲劳反应。急性反应是进行剧烈运动时,出现急性衰弱,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有头晕、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慢性反应是出现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多数是抑制过程削弱,非常疲劳,且长期不能消除,并伴有食欲不佳、头痛、失眠、懒惰等等。
健康人运动时,体内各种能源物质逐渐消耗,但在运动结束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继而超过原有水平,然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过程与运动量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国内外科学家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在一定范围内,运动量越大,能量物质消耗得越多,超量恢复也就越明显。请注意,这是在一定范围内!这就是“阈限内负荷时间”。它是指体育锻炼时,把运动心率控制在120一140次/分之间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时间太长,就会增加有机体的疲劳程度,持续时间太短,刺激强度又太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那么,进行体育锻炼时将心率控制在阈限内负荷时间多长更合理、更符合科学呢?日本著名生理学家小林雄义认为:“运动心率在120一140次/分之间的身体练习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一般情况下,锻炼过程中心肺功能发挥最大能力并保持到一定的稳定程度需要3分钟左右。因此,把运动心率控制在阈限内负荷,最好是在130次左右/分,并保持3—6分钟,这样,锻炼的效果最佳。
(二)、适合你自己的运动处方
什么时候“超量恢复”?多大的运动量才算适应?这要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来决定。但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常年不懈,才能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以及减少体脂的目的。有一种简单的自测最佳运动量方法:运动后脉搏(次/分)=170—年龄。但如果服用了心脏疾病的治疗药物,测脉搏的方法就不准确。可以注意:在锻炼时轻微的呼吸急促应在休息后4分钟内恢复,不应出现胸部疼痛、头晕、持续咳嗽等不舒服的表现。这样也能观察运动是否适度。总之,以自我感觉良好,轻松愉快,为适度。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这是因为人是直立行走的,人类的生理与解剖结构最适合步行。美国最新研究表明,适当有效的步行可以明显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冠心病。步行对于高血脂来说,不仅是强身健体,更可以治疗疾病。步行最为简单而且方便,不需要特殊的场地,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将其溶入生活与大自然中,轻松、快乐的进行锻炼。比如上下班时,提前二站下车,走路到单位或回家,多走楼梯,多参加郊游等等。朋友们,迈出两条腿,走出健康来!
步行要达到防治疾病和健身的目的,也要掌握科学要领: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时不要走的过快,逐渐增加时间,加快速度。例如最近几个月活动很少,或有心脏病以及年龄超过40岁,开始的时候可以只比平时稍快,走10分种,也可根据情况,一次走3分种,多走几次。一周后,身体逐渐适应,可以先延长运动的时间,直至每天锻炼半小时,并逐渐增加步行速度。运动贵在坚持,有人总结了“三个三、一个五、一个七”,可供各位参考。
三个三:每天应至少步行三公里、三十分钟、根据个人的情况,一天的运动量可以分成三次进行,每次十分钟,一公里效果是一样的。
一个五:每周至少运动五天以上。
一个七:步行不需要满负荷,只要达到七成就可以防病健体。
这里有一个运动后的脉搏指标,如果可以达到,运动就很成功。
年龄 每分钟的脉搏次数
31~40岁 运动开始 理想目标
31~40岁 110 140
41~50岁 105 130
51~60岁 100 125
61~70岁 95 115
健身运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艰苦的训练。宋代的《圣济总录》说:“元气难积而易散,关节易闭而难开”,所以要每天鼓腹淘气,宣摇百关。就是练腹式呼吸和把全身大小关节最大限度地活动开。这种锻炼也是简便易行的,而且使人感到轻松愉快,精神饱满。
四、冯一的“312”——音乐养生调理法
(一)音乐疗法的奇迹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能量和载体,携带着丰富的生命信息。音乐能使人精神振奋,迸发出生命的火花;也能使人心平气和,宁静而愉快。音乐给人们带来智慧,给人们以哲理性启示。它通过优美旋律的激励,引起人们心理和生理的变化。悦耳动听的乐曲,悠扬欢快的旋律,使人们浸沉于美的感受之中,忘却烦恼,排除杂念,心清神悦,呼吸舒缓,全身轻松,从而获得心理和生理的平衡。再配合一些简单易学的动作,不但有利于调节心理和生理的平衡,而且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于是病体逐渐康复,到达健康、健美、长寿的目的。70年代以来,音乐疗法已成为医学家们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音乐疗法的人越来越多,它能治疗的疾病也越来越多。音乐疗法是用音乐陶冶性情、调整心境的自我心理保健法。研究表明,乐曲的不同节奏、旋律、速度、响度、音调和音色,可以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一般来说,A调使人激昂,B调使人哀怨,C调启人有爱,D调令人热烈,E调助人安定,F调淫荡,G调浮躁。欢快的旋律可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徐缓的节奏可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张力,令人轻松愉快等。音乐对于人的身心具有确实的治疗作用,根据研究显示,某些音乐特有的旋律与节奏能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的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西方国家将音乐配合医疗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心理及生理治疗之中,已不是新鲜的事了。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是音乐疗法创造的奇迹。这是在中央电视台10台——科教频道,2004年4月13日8点05分,家庭栏目播出的,题目叫《笛声悠扬》,主人公叫姜焕柱、王晓霞。夫妻二人都在公交行业工作,工资不到80元,供养4个孩子,生活很艰苦,靠业余修自行车勉强维持。一天老姜开公交车过铁道口,不巧前面堵车了,老姜的车停在铁道上。这时听到了汽笛声,只见火车远远地开过来,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姜想一车人的性命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责任所系,决不能弃车逃命。恰巧前面的车开动了,于是他加大油门,刚刚冲出铁道,火车就呼哨而过。此事越想越后怕,这一惊吓不要紧,从此总感到心悸、胸闷。此后体质越来越差,常常夜间犯病,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妻子王晓霞到处为老姜求医问药,什么“生命蛋”、猪心血、鹿心等等,只要听说什么偏方有效,她都想法弄来试试,结果钱花了不少,一点不见效。老姜的病越来越重,走路需要搀扶,生活所迫,靠妻子蹬三轮带他去自行车修理部上班。为了缓解老姜的思虑忧愁,妻子带他去公园散散心。偶然间听到了笛声“欢乐颂”,老姜听了非常得劲,觉得很舒服,身子不由自主地随音乐旋律动了起来,好像音乐在给心脏做按摩,心情豁然开朗。从此听音乐、吹笛子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妻子吹笛,丈夫唱歌,笛子越吹越好,为了多欣赏这优美的笛声,改为丈夫做饭,妻子以笛声相伴。二年来,他们天天过着充满欢乐的日子,无论家里、公园、江边,处处回荡着悠扬的笛声。为了丈夫的健康,妻子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吹笛子,甚至还用笛声来为老姜催眠。由于心情好了,什么摇摆机、按摩器也不用了,治疗心脏病的药也不吃了,到医院检查,大夫说冠心病好了。如今老姜67岁了,六年来没有吃药,依然摆摊做修理自行车工作,而且打篮球还能跑三步蓝哪。
据保健时报记者报道:其邻居赵姐高兴地说,“你说奇不奇,音乐竟治好了我这四年多的老胃病。”音乐真能治好病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魏育林主任。魏主任说:赵姐患的是胃肠植物神经紊乱症,胃本身并没有器质性病变。心理应激和精神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如受过精神刺激、常生闷气、生活和工作遭遇严重困难等,均可能造成大脑中枢神经紊乱,如表现在胃方面的症状,病情也时好时坏,反复发作。呕吐、胃痛、厌食、饱胀等是本病的主要表现,有的患者还可能有胸闷、心悸等症状。 我们治疗胃肠植物神经紊乱采用的是音乐体感振动疗法。因为音乐容易使人进入冥想,达到深度放松状态,既可减少和降低人的焦虑、紧张及抑郁等负性情绪,又能调整脏器功能。
目前,医学专家们经常将音乐疗法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病人听抒情的小提琴乐曲,可使血压降低10~20毫米汞柱。让临产妇女听优美悦耳的音乐,可以分散她们在分娩时的注意力,减少疼痛。更令人欣喜的是,音乐还能辅助治疗癌症。美国癌症治疗中心之一的罗索哈特医院音乐治疗主任金泰尔,本人就是癌症患者。1975年,她患了乳腺癌,病情很快恶化,被送进医院。在医院里,她目睹癌症病友一个个死去,情绪十分低落。正当她在准备后事时,会弹钢琴的父亲为她弹奏一些乐曲,以减轻她精神上的痛苦。令人十分惊奇的是,音乐就像魔术师一样,慢慢驱赶了病魔,使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心情十分愉快。病愈后,她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美国癌症协会组织的音乐治疗工作。如今,她已成为世界知名的音乐治疗专家。我国深圳一家肿瘤医院,还创建了“希望之光”俱乐部,每周3次为患者进行演出。平时演员们深入病房为患者演唱,由患者亲自点歌点曲,已收到了良好的疗效。肿瘤的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关,故采用音乐疗法,可改变肿瘤病人的情绪,提高免疫功能,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见,音乐是怡养心神,祛病延年的一剂良药。
音乐为什么能够治疗疾病?为什么能起到许多意想不到的作用呢?目前尚未得到十分确切的答案。但是,通过多年的研究,认为音乐主要影响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对人的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网状系统有直接影响,能使大脑皮层出现新的兴奋灶。此外,音乐能促进消化道的活动,影响心脏血管系统,使血脉畅通,加速排除体内废物,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另一方面是透过音乐的物理作用,直接对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效果。因为声音是一种振动,而人体本身也是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如心藏的跳动、胃肠蠕动、脑波的波动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
有人认为音乐能陶冶心灵。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说:“把各种音调融合在一起,能使各种莫名其妙的妒忌、冲动等转化为美德。”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教育得适当,节奏与和声比什么都深人人心,比什么都扣人心弦。大家知道,当我们用耳朵感受音乐旋律时,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起变化。”音乐还能鼓舞斗志。法国作家司汤达说:“只要听到优美的音乐,我就能更明确、更高度地集中思想从事我心灵要求的写作。”科学家达尔文说:“要是我能重新安排我的生活,我必须规定自己读一些诗篇,听相当数量的音乐。用这种方式或许能使正在衰退的脑子增强活力。对诗篇和音乐缺乏感情,就等于丧失幸福。”音乐也能促进人们的记忆。日本田中博士曾用音乐治疗一位丧失记忆的年迈妇女,经过几次治疗后,她记起了自己的名字、年龄、去世的丈夫的名字等很多事情。 音乐具有主动的、积极的功能,是提升创造、思考,使右脑灵活的方法,并且能引导出重要的α脑波。特有的音乐节奏与旋律,能够使我们平常较常用的主管语言、分析、推理的左脑,得到休息;相对的,对掌管情绪、主司创造力、想象力的右脑则有刺激作用,对创造力,信息吸收力等潜在能力的提升有很强的效果。在十九世纪初期,音乐就已经被用来促进病人的睡眠。医师指出,失眠患者聆听适合的音乐,确实可减少安眠药及镇定剂的使用。音乐的节奏会影响人体的荷尔蒙;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的新肾上腺素有明显的增加;该激素已经在最近的医学研究证实和睡眠的发生及夜间醒来的次数有关。音乐促进睡眠的科学研究已在德国、美国及苏联等国家陆续被证实,美国医学审查委员会早已公布大多数的安眠药在病人使用两周后便失去疗效。基于上述原因,音乐治疗渐受重视,并已经受到医护人员普遍的使用。
虽然各个研究使用不同的音乐,但其音乐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节拍都略等于人类心跳的速率。节奏太快或太慢的音乐都不适于用来促进睡眠;节奏太快会让人紧张,太慢则会令人产生悬疑感。医学实验证明,音乐的类型会影响脑部血液的循环,有的音乐会增加脑部的血量,使血液活动顺畅;有的相反,会降低血液循环的速度,缓和外界的刺激。例如在餐厅吃饭,柔和的音乐可使食欲及消化顺利,充份享受用餐的满足和愉悦,但是旋律快速的舞曲或节奏强烈的进行曲,则会使用餐的心情紧张,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并非任何悦耳的音乐都可以达到提升心灵的疗效!根据美德日音乐心理学家研究实证指出:如果我们聆听的乐曲无法让我们感到亲切的话,是无法达到放松神经、解除压力的效果。我们脑内的α波主宰人体安定平静的情绪,透过常听心灵治疗的音乐能有效加强α波,凌驾其它不安的脑波,达到身心松弛、心境稳定平和的效果。
(二)中医的音乐疗法
音乐能养生、治病已被中外许多学者公认,尤其是中国古典音乐,曲调温柔,音色平和,旋律优美动听,能使人忘却烦恼,从而开阔胸襟,促进身心健康。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患抑郁症,经多方医治,不见疗效。后来他向朋友学抚琴,久而久之,抑郁症也就自然好了。祖国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史记》记载:“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埃及在远古时代的古典著作中称“音乐是灵魂之药”。
中医的音乐疗法是根据宫、商、角、徵、羽5种民族调式音乐的特性与五脏五行的关系来选择曲目,进行治疗。如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角调式乐曲构成了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具有“木”之特性,可入肝;徵调式乐曲,旋律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情绪欢畅的感染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羽调式音乐,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不同类型的病人,可根据不同个性选用不同的音乐疗法。根据五音治疗原理,可采用以下治疗方法:暴躁在五行中属“火”,这类人做事爽快,爱夸夸其谈,争强好胜,办事稍有挫折易灰心丧气。平时未发作时,应引导积极的一面,听些徵调音乐,如《步步高》、《狂欢》、《解放军进行曲》、《卡门序曲》等,这类乐曲旋律激昂欢快,符合这些人的性格,能使人奋进向上。在情绪急躁发火时,应听些羽调式音乐,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泉映月》、《汉宫秋月》等,能缓和、制约、克制急躁情绪。压抑在五行中属“土”,这些人多思多虑,多愁善感。平时应多听宫调式乐曲,如《春江花月夜》、《月儿高》、《月光奏鸣曲》等。这些曲目风格悠扬沉静,能抒发情感。当遇到挫折,情绪极度恶劣时,应听角调式音乐,如《春之声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江南丝竹乐》,此类乐曲生气蓬勃,清澈馨香,如暖流温心,清风入梦,使其从忧虑痛苦中解脱出来。悲哀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们悲痛欲绝、欲哭不能的情况下,应给予引导排遣。听商调式乐曲,如《第三交响曲》、《嘎达梅林》、《悲怆》等,能发泄心头郁闷,摆脱悲痛,振奋精神。对于久哭不止,极度悲伤的患者,应听徵调式音乐,如《春节序曲》、《溜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等。其旋律轻松愉快、活泼,能补心平肺,摆脱悲伤与痛苦。愤怒在五行中属“木”,在愤怒万分,压抑心头时,,应听角调式乐曲,舒肝理气,如《春风得意》、《江南好》,克莱德曼的现代钢琴曲等。在愤怒已极,大动肝火时,应以角调式乐曲,佐金平木,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陆》,艾尔加《威风堂堂》等。绝望在五行中属“水”,这些人多因遇到大的挫折及精神创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故必须以欢快、明朗的徵调式乐曲,如《轻骑兵进行曲》、《喜洋洋》,中国的吹打乐等,能重新唤起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此外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格、音乐修养和乐曲爱好不同来选曲,注重整体调节。一般讲性格抑郁的人,宜听旋律流畅优美、节奏明快、情调欢乐的一类乐曲,如《流水》《黄莺吟》《百鸟朝凤》《步步高》《喜洋洋》等;患有青春焦虑的年轻人,宜听旋律清丽高雅、节奏缓慢、情调悠然、风格典雅一类的乐曲,如《平湖秋月》《雨打芭蕉》《姑苏行》等;易激怒的人,宜听旋律优美、恬静悦耳、节奏婉转一类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平沙落雁》《塞上曲》等;而有失眠现象的患者,则应多听节奏少变、旋律缓慢、清幽典雅的乐曲,如《幽兰》《梅花三弄》《二泉映月》等。除了采用人工谱写的乐曲外,还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益于身心健康、具有康复作用的音响,如雨声可以催眠,鸟鸣可以解愁
(三)现代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在临床上可分为单纯音乐疗法、音乐电疗法、音乐电针疗法。
单纯音乐疗法是单纯通过听音乐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它与一般欣赏娱乐性音乐有原则区别。它是根据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而听不同的音乐,使人体机能得以不同的变化。可治疗情绪不安、精神抑郁症、神经衰弱、失眠、胃肠功能紊乱等。
选曲原则,一种是按患者情绪给以同样的音乐。如患者情绪处于兴奋状态,就给予兴奋的音乐,去增强他的兴奋性,过一会儿,他就会感到疲劳了,自然会产生疲劳的情绪。抓住这个时机,再给以有镇静效果的乐曲,最终会达到让兴奋情绪平静下来的目的。如果患者的情绪处于郁闷状态,则应给以较压抑的小调。因为某种情绪在音乐的支配下,达到顶峰时,会出现一个向相反情绪转化的时刻,而这一时刻,正是患者感到畅快的时刻。
另外也可根据患者的文化修养水平、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好选曲,而不是根据疾病的种类,对患者给以良好的音乐,会增加治疗效果。情绪紧张时听《培尔·金特》,这是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根据易卜生的同名小说创作的管弦组曲。此曲先由长笛和双簧管轮换吹出主题音乐,然后由弦乐合奏造成强大的音响效果,让人仿佛看到了从黎明前天空上的鱼肚白到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一跃而起的壮观景象,令人为之振奋。接下来的是阿妮特拉之舞,舞曲优美轻快,全部由弦乐奏出,其中轻快的弹拨声让人颇感轻松畅快;第二组曲中的第二首阿拉伯舞曲,运用了阿拉伯音乐的风格,活泼可爱。听过这张唱片,定会使您精神饱满、自信充沛。心绪烦乱时听《神秘园》、《藏外的女人》。《神秘园》中由小提琴、竖琴、电子合成器配合神秘女声营造出舒缓、清新、幽雅的乐声,像潺潺的溪流漫过心头,使烦躁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齐豫的《藏外的女人》,优美的旋律配上曼妙的歌声,仿佛把人带入维也那的夜晚,漫步在天鹅湖畔,感受生命的圣洁,振作精神迎接挑战。寻找灵感时听《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明朗的长笛声吹出了蓝色天空,而单簧管的独奏,从它那纯净而优美的音色中,似乎显现了玫瑰花般的美丽色彩……,至于铜管的音色和红色联系起来的确是很恰当的,它强烈、红火、振奋而又雄壮。就这样,在车流中,在音乐里让想象的精灵,肆意飞翔。
音乐电疗法是患者接受音乐治疗的同时,还接受音乐电流治疗,电流与音乐是同步的。其治疗方法是患者用耳机听音乐,音乐电流通过两个板状电极放在人体患部。临床常用于神经痛、神经衰弱、头痛、失眠、早期高血压、扭挫伤等疾患的治疗。
音乐电针疗法是音乐疗法与针刺疗法相结合。在进行音乐电针治疗时,病人一边用耳听音乐,一边进行音乐电针治疗。由于音乐电流具有止痛、活血作用,从而加强了针刺的作用。主要用于神经痛、肌肉萎缩等疾患及电针麻醉。
音乐治疗每日2~3次,每次以30分钟左右为宜。最好戴耳机,免受外界干扰。治疗中不能总重复一首乐曲,以免久听生厌。治疗的音量应掌握适度,一般以70分贝以下疗效最佳。但是听的时间不宜过长。音乐疗法的实施环境应清雅宁谧,舒适美观,光线柔和,空气新鲜,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安定,渐入"乐境"。
(四)冯一创编的三、六
原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主编的《红色保健》一书,如实地记录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养生之道,朱德总司令自编的保健操,简便易行,运动全面,很值得效仿。在此基础上,冯一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有关科研资料,以及各家功法之长,选编了如下一些项目,供各位锻炼时参考。
1、站立康寿式——《舒心曲》---心情舒畅
站立的基本要求是“站如松”,想象自己就是一棵高大挺拔大松树,顶天立地,永远年轻。《太极拳论》所谓“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就是要求在放松的情况下,保持头身正直,使脊椎骨处于力学的平衡状态。现代生物力学研究发现,90%的人们经常处于力学的不平衡之中,因此多发生腰肌、骨关节劳损以及骨刺、颈腰椎病等,对内脏功能也有不利的影响。中医认为脊背正中的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神气贯顶,气贴于背,精神才能提得起,全身气血才流畅,这是保持健康长寿的必要条件。所以科学锻炼的基本要求是“形正体松”。
(1)、前后甩手
要领: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上肢自然下垂,随着音乐的拍节,轻松地前后悠荡。站、坐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血。两手如果有麻胀的感觉,便是得气,但不要追求“气感”,以舒适、轻松为原则。
作用:可使全身放松,改善末梢血液循环。
(2)、仙鹤点头
要领:想象用下颏前后画圆,从上向前向下向后向上,随着音乐的拍节,慢慢画圆。头部自然做出后仰前俯的动作,轻柔地活动颈椎。
作用:打开颈椎关节,改善大脑血液循环,疏通督脉经气,可防治颈椎病。
(3)、转肩松背
要领:站、坐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血,坐着练腰要前塌。想象用肩头前后画圆,从下向前向上向后向下,随着音乐的拍节,慢慢画圆。
作用:肩胛骨的耸动,有利于肩背部肌肉、韧带、关节的放松,改善其血液循环,疏通手三阴、手三阳经气,防治颈肩综合症。
(4)、左右抻臂
要领:站、坐均可,站着练更宜调动周身气血,坐着练腰要前塌。预备动作:两手掌心对身体,沿腰带平脐拉开,至体侧,两臂伸直与身体呈45度角,立掌,坐腕,腕与脐等高,手指自然分开,指尖回翘,掌心外腆。抻臂动作由上肢缩、伸两部分组成:缩——两肩胛骨往上耸,肩部往一起拱,手指尖稍用力回翘。这几个动作要同时完成。伸——两肩放松下落的同时,两臂向下方抻,掌指放松。伸缩时掌心一松一按,两臂要伸直,肘不要弯曲。可以随音乐的节奏做。听着音乐,气氛比较活跃,精神可以放松,动作容易坚持。精神集中,一方面要体察体内的气机变化,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动作、姿势正确放松。意念要贯注到动作中去,注意动作的整体性,把肩和手连成一气。肩胛回缩时,要注意把手指尖用力回翘;外抻时肩推臂肘和腕结合在一起,仔细体验手稍的气感,这就是得气。如果体验不到气感,尽量翘掌坐腕,调动气机。这样反复练习,以稍微感到疲劳为度。抻臂动作虽简单,但做一会儿就会出现肩膀的肌肉、脖子后面的两条大筋酸痛难忍。这时可以把动作放慢一点,动作幅度大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不那么难受了。练抻臂还要注意头颈部保持正直,这样后背的督脉之气才能顺畅。太极拳论所谓“虚领顶劲”,“神气贯顶,气贴于背”。
作用:抻臂是借助上肢的伸缩动作,打开关节,疏通经络,调动经气,布散到身体各部,从而调整脏腑功能,调节阴阳平衡,达到强身祛病之目的。抻臂时呼吸速度也要自然而有节奏,一吸气小腹部(下丹田)往后一缩,会阴同时往上一提,呼气时放松。这样反复的一缩一提一松,内脏的气机就会畅通。抻臂法重点锻炼这一部位,可改善心、肺和头部各器官的功能。气感就是“本体感”,“位置感”,得气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神经体液调节系统反应的灵敏度。气感并不神秘,不要追求气感。过分追求气感,容易出偏。
(5)、转腰涮胯
要领: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想象用臀部左右画圆,从左向前向右向后向左,随着音乐的拍节,慢慢画圆。腰在人体中非常重要,腰部灵活、放松,气血流通,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故古人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另一方面腰主宰一身活动,故古人又有“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说法。
作用: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壮腰可以健肾,肾脏藏先、后天之精,是健康长寿之本。现代研究认为,中医的肾,不但指泌尿生殖系统,还包括了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腰部锻炼的重要意义可想而知。
(6)、上下蹲起
要领:松静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手臂自然下垂,下蹲时,头身正直,两臂向前举起,保持平衡,使重心稳定。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如此随音乐的节奏反复练习。
作用:蹲功虽以下肢运动为主,却是全身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最好,能调理周身气机,所以对治疗全身各处的疾病都有神奇的效果。练此功是松腰的捷法,还能纠治因练功不得法而造成的种种不适。下蹲时,可意守下丹田,同时注意全身放松,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头顶百会穴上领,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这能通不和之气,调畅气血,振奋阳气。
附:中国气功有众多的练功诀窍。蹲墙功就是诸多小诀窍的一种,因此,想健身及增长功夫的功友,对蹲墙功切莫等闲视之。根据功夫层次由易到难,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初始阶段。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完全合度,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确定两脚的姿势和距离。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如年龄大或行动不方便的同志,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甚至还可以抱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年轻的身体健康的同志,则应尽量按标准姿势蹲。刚开始时可能比较困难,没等蹲下去,就会往后倒,碰到这种情况,就要离墙稍远点,并加意念“一定成功”。每次下蹲30个为一组,每天蹲一组以上,循序渐进,多多益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随着周身各部气血的充足,尤其是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应转入第二阶段的练习。
熟练阶段:此阶段在两脚并拢,脚尖抵墙能完成蹲墙动作的基础上,应注意“形松意充”,体会周身气机的升降开合,同时增加蹲墙的次数和时间。
提高阶段:按标准姿势能轻松自如的完成整个动作后,就不应盲目追求数量(即蹲墙的次数),而应加大难度,提高质量。加大难度的方法如下:赤脚蹲墙。赤脚,脚尖抵墙下蹲,同穿鞋蹲墙的感觉大不一样。大大加强了对脊柱的抻拉作用。撑臂蹲墙。这在难度、力度上都加了码。蹲墙时,两臂保持左右平举成一字形,立丁字掌。进一步还可以配合指的分合。上起时,大、小指分,二、四指分;下蹲时,二、四指合,大、小指合。注意不要使手碰墙壁。练此式更有利于通透上肢。背手蹲墙。①双手十指交叉,掌心向外,置于腰部命门。经过撑臂蹲墙,起落时身体平稳,不会后仰,就可以采取这种办法。②两臂置于背后时,两小臂重叠,两手互握对侧肘关节。这样做在蹲墙时还能起到很好的松肩作用。蹲墙耗功。当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时,定住姿势不动,当作站桩来练,坚持的时间越长越好。若此时仍能在鼻尖前放置两拳,则效果会更好。
2、安坐舒心式——《神韵降压曲》——全身放松
坐式的基本要求是“坐如钟”,想象自己就像庙里的大钟,四平八稳,稳如泰山。如同站式,就是要求在放松的情况下,保持头身正直,使脊椎骨处于力学的平衡状态。自然地坐在适当的凳、椅或床上。两腿屈膝放平,两脚自然放在地上,比肩稍宽。也可自然盘膝坐,或单盘膝、双盘膝。
(1)、按揉合谷 要领、作用见前
(2)、仙鹤点头(同站式)
(3)、按揉内关 要领、作用见前
(4)、开合拉气
要领:正坐腰背挺直,两手掌心相对,掌距20~30厘米,抬至腹前,呈抱球状,两腋要空虚,两臂不能夹住身体,全身放松,意念放在两手掌心,体验掌心和手指的麻、热、胀等感觉。有了感觉以后,想象两手好像放在水中一样。两手外开的时候,感觉手在水中的阻力,开到身体两侧,两手距离大约40厘米左右,再向里合,合的时候同样感觉两手间水的阻力。如果凭空想象不出水的阻力,可找一个水池或脸盆,去感觉水的阻力。找到两手的这种感觉之后,再做开合时,用心去体会寻找两手之间的这种感觉。两手开合的速度越慢越好,当手部有了感觉,再通过两手的开合来带动身体的开合,要把身体想象成一个气态的形体,一个虚的形体。两手一开,带着整个气态的身体向外膨胀,想象周身的毛窍、穴道全部打开,将身体当中的毒素排出去。两手内合,想象把空中的精气收到体内,于是身体里面亮起来,把所有的病灶全部清除、消散。两手外开时,距离不宜过大,内合时,两手的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要贴上。动作要轻松自然,速度要缓慢,意念要集中,两眼要轻轻闭合。
作用:这就是 “吐故纳新”。练的纯熟以后,周身的毛窍好像都在一呼一吸,这时,可把意念集中在患病的部位上,带着这个部位做开合,使这个部位的气血通畅,功能正常。这方法适合于各种疾病康复。
(5)、按揉三里 要领、作用见前
(6)、转肩揉膝
要领:坐式同前,两手放在膝上,如同转肩松背,转肩的同时按揉膝部,一举两得。
作用:可防治膝关节疼痛等骨关节病。
3、平卧放松式——《草原牧歌》——梦中仙境
平卧放松式的基本要求是“卧如弓”。人体各部位的放松姿势都是自然的弯曲如弓,此时屈肌与伸肌处于协调的松弛状态。卧式最能充分放松休息,所以如弓的松弛状态,符合生物力学原理。
(1)、左右转头
要领:仰卧平躺在床上,两腿弯曲,脚心相对,两腿平放在床上,两下肢形成一个循环,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又形成一个循环。随音乐的节奏,慢慢左右转头,身体保持不动。
作用:其作用原理,同仙鹤点头。
(2)、翘点双脚
要领:仰卧床上,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两腿自然伸直,平放在床上。随音乐的节奏,将脚腕子一屈一伸,全身要放松。
作用:这个动作虽然小,但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很大。脚心涌泉穴属于肾经,意守涌泉可以补肾,又疏通了足三阴经、足三阳经。
(3)、转头摆脚
要领:仰卧床上,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两腿自然伸直,平铺在床上。随音乐的节奏,头和脚向反方向转动,头向左转,脚向右摆。
作用:动作虽小,但却是全身运动,特别是脊柱的微动,既打开了椎间关节,又避免了损伤。用中医的观点看,与八段锦的摇头摆尾相似,可交通心肾,调畅任督二脉气机,从整体上调节阴阳平衡。
(4)、手脚抓挠
要领:仰卧床上,两手放在身体两侧,两腿自然伸直。随音乐的节奏,手指和脚趾一起抓挠,抓紧时屈肌收缩,坚持一、两秒钟,然后一松,体验松感的惬意。
作用:也是促进血液循环的好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中医认为四肢为诸阳之末,也是诸阳之本。阳虚的人主要表现为手脚凉,使手脚温暖了,全身阳气就都旺盛起来了。
(5)、腹式呼吸
要领:仰卧,两腿弯曲,脚心相对,两腿平放在床上,两下肢形成一个循环,两手重叠放在肚脐上,又形成一个循环。随音乐的节奏,慢慢吸气,想象把清气吸进小腹下丹田,使腹部轻轻鼓起来。呼气时,想象浊气、病气从毛窍排出去,腹部自然瘪回去。
作用: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使膈肌大幅度地升降,有节奏地改变胸腹腔压力,是一种柔和的内脏按摩,有效地改善了内脏血液循环,当然也改善了内脏功能。中医认为腹式呼吸能补气固本,健脾补肾,使人健康长寿。现代研究发现,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使人放松,缓解心理压力,调节血压,改善心肌供血,促进门静脉回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胆、消化系统疾病。
(6)、揉按丹田
要领:仰卧,两腿弯曲,脚心相对,两腿平放在床上,两下肢形成一个循环。一手放在肚脐下的小腹下丹田,另一手放在两乳中间的中丹田上。随音乐的节奏,慢慢顺时针方向揉按,49次后,再反方向逆时针揉按49次。
作用:揉按丹田多多益善,中丹田补气,下丹田固精,中丹田内有心、肺、胸腺等重要脏器,下丹田内有肾上腺、性腺、腹腔神经丛等,都是调节生命活动的关键部位,其重要意义同腹式呼吸。
五、中医养生之道——三大平衡
(一)从一个故事说起
著名长寿老人庄希泉先生是爱国华侨,是庄希泉基金会会长,他100岁逝世,他的儿子庄炎林先生是原侨联主席,也已82岁高龄。庄炎林把他父亲和他的健康赠言印成名片发给与会各位。庄希泉(1888~1988)赠言:“莫烦恼,勿跌倒,防感冒,不过饱;心情舒畅最重要,适当活动身体好。”就是说要保持心情愉快,要自己找乐,不要自寻烦恼。老人最怕跌跤,容易引起骨折。感冒,看似小病,老年人感冒很危险,后期会并发很多疾病。保护消化系统很重要,这是生命能量的来源,要每餐七、八分饱,吃得过饱,营养过剩,不仅加重胃肠负担,还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心情舒畅,人的生理机能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体力消耗过度,或运动不足,都对健康不利,这是谁都知道的,所以说适当活动身体好。这些都是长寿老人一生经验的总结。
庄炎林先生最喜欢马拉松长跑和冬泳,有些人说他是劳有余而逸不足,他也接受这个意见了。他有几句话也很有意思:“早练早见效,晚练也有效,常年修炼常收效;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越忙越要抽空练,锻炼修养身心健,决心信心加恒心,修身养性意志坚。”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如果以前没有注重锻炼身体,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晚了也没关系。体育锻炼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常年坚持才能常有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健身方法多得很,扭秧歌,跳舞,长跑,爬山等等,要寻找适合自己的项目。居家环境也各不相同,因地制宜,都能找到一个好的地方健身。对自己的要求、定的目标,不要过高,要逐渐进步。笔者也有许多经验教训,年轻时练气功也曾急躁冒进,结果欲速则不达;忙时也是断断续续,病来了,就想起练气功,病好了,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算起来练功将近五十年,功夫毫无长进。我经常对公司经理说,你这么忙,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不如抽空参加体育锻炼,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但是要找到好的健身方法,偶尔到健身房锻炼一两次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容易受伤,因打高尔夫球扭腰伤肩的不在少数。忙人的锻炼最好是健身气功,简单易学,费时不多,还能身心同时锻炼,维护心理健康。庄老最后几句话是告诫人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决心、信心、恒心这三心,有坚强的意志,才能成功。庄先生还有个“六六赠言”,内容很多,由于保持愉快的心情是最重要的,所以这里只介绍为人六乐:
“进取有乐,知足常乐,先苦后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与众同乐。”
我们的养生不是消极的保守的,要有进取心,要争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为社会做贡献;当你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或获得一点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有满足感,就觉得快乐。既要进取又要知足,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适可而止;欲望是生物趋利避害的求生本能,但欲望太多、太强,反不利于生存。不要把苦差事当成是痛苦,而是一种历练,人生就是一种经历,经历多了经验也就多了,遇到困难的时候克服它就会有成就感,会获得很大的快乐。快乐处处有,就看你能否发现,要自己寻找乐趣;气功界有个笑功,就是平时多积累笑料,当你开怀大笑时,把它录下来,看到可笑的漫画时,收集起来;遇到烦恼不愉快时,找出来听听、看看,重温当时乐观的心态,就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再说凡事都从积极的方面着想,就有利于培养乐观主义精神。如果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种心态就有利于健康长寿;帮助别人,大多数时候都是得到善意的回报,社会生活就是团结互助,分工合作的。个人不能脱离社会,人不能孤独,要合群,大家一起寻找快乐,乐趣会更多。
会上还见到严仁英老大夫,她是北大妇产医院的老院长,已经89岁了,身体健壮,声音洪亮,人家问她健康长寿的秘诀,她说:“我是能吃能睡,没心没肺”。这是调侃了,我的理解就是,没有思想负担,心情舒畅,因此就可以长寿。她也不是没有病,晚年发现心律不齐,有糖尿病,开始她不太相信中医,后来试着练312锻炼法,就是把50年代的内养功、保健功拿来,改造得更简单更大众化。3就是三个穴位:合谷、内关和足三里,1就是腹式呼吸,2就是两条腿走路,如果没有场地可以练习蹲起。练了一段时间,她就感觉不到心律紊乱了,糖尿病也稳定了,慢慢把降糖药也停了。这小小的方法是可以长期起作用的,并不是说这么严重的病靠这些就可以解决问题,该看病还是要看病吃药。但是维护健康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医院。积极养生,主动锻炼,长期坚持就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以上只是个别长寿老人的经验,讲科学就要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客观规律,所以要学习我们祖先总结的养生之道。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
养生之道,就是预防医学。《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怎么治?其实这是预防医学思想。现在有人估计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又叫疲劳综合症,身体觉得不舒服,但是医学检查又没有问题,介于健康和不健康之间。这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完全可以阻止疾病发生的。《黄帝内经》说:病了以后再去治疗就象渴了以后再去挖井,要打仗了才去造兵器,为时已晚。已经出现器质性病变,治疗起来就很困难。《黄帝内经》还说“上工救其萌芽”,上工就是最好的医生,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是最好的医生。现在已经到了重视预防的时代了,有一种健康管理产业应运而生:交100块钱,做各种检查,看是否有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的可能性,如果有,给你提出建议,该怎么锻炼身体和注意饮食起居。经过一段实验,发现发病率大大降低,减轻了社会医疗负担。
养生之道还有一个指导思想:“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则夭,善用则延”。西方有一种说法,人的生命能量是一个常数,由遗传决定的,节省一点就长寿,浪费就短寿。两者不谋而合。
养生之道的基本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是“知”,认识宇宙的根本规律: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自动控制,既矛盾又协调,维持平衡;和于术数是“行”,要有具体措施和适度的行为。法就是效法、学习;阴阳是对世界上一切矛盾事物的高度概括,也可以说是宇宙的基本规律。中医理论是一种简化法科学,把复杂的事物高度概括起来,从日月、水火、动静等具体形象,抽象出阴阳概念,总结出阴阳学说。例如肉体形态属阴,功能活动属阳;兴奋起来属阳,抑制休息属阴等等。它的要点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中正和平,不能太过也不要不足,阴阳两面那个偏了都要生病,维持阴阳的动态平衡就能健康长寿。“和于术数”是说任何技术操作都有一个数量限度,都要调和适度。也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有一定的措施,但是措施还要适度。概括起来,养生之道就是调和阴阳,做到适度。所谓“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讲求养生之道是不是就可以健康长寿呢?还不能这样说。全面来说,发生疾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是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饮食营养条件、物理化学因素、生物致病因素。其中有些是个人力量可以调节的,也有些是个人无能为力的。内因起主要作用,包括:遗传、免疫调控和适应。遗传因素也是个人无能为力的。人不能妄自尊大,觉得人定胜天,但是也不能宿命论,不能悲观,在致病因素当中,有一些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比如:外因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可以逐步改善。内因的遗传疾病,目前还难以控制,将来通过基因工程,会逐步得到控制;而免疫调控和适应机能,受情绪、运动和饮食等生活方式影响极大,这是完全可以自我调控的。这里举个例子:现在有人主张带病毒生存,带肿瘤生存,不是象过去讲的要消灭病毒,清除肿瘤,只要你能够维持整体平衡,使生理机能正常运转,不被破坏,就能够维持健康状态。例如乙肝病毒非常顽固,有些人产生免疫耐受,他的免疫系统已经可以接受这个病毒了,与病毒处于势均力敌的僵持状态,肝细胞炎症不再发展了,肝功能就能维持正常。有的人用补药提高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增强,肝炎反而发作了,免疫系统攻击病毒的时候肝脏成了战场,肝细胞受到破坏,大量死亡,纤维化,后果更严重。从中医阴阳的原理来看,只要维持平衡,就不会发病,一旦失去平衡,疾病反而会发作。
情绪、运动和饮食这三点就是养生之道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度的控制就可以少生病或者不发病,做到无疾而终。对有些不可控因素,如遗传、性别、年龄等,也不必悲观,我们要争取提高生活质量,保证健康长寿,通过可控因素可能影响不可控制的因素,一旦发现遗传病,积极治疗,还是有许多办法的。
(三)三大平衡
什么是中医的养生之道?过去归成六大类,现在归纳成三大平衡:心理、营养、动静。
第一条:“以恬愉为务,自得为功”。就是心理平衡。恬是安静坦然,愉是愉快,洋洋自得,总有满足感,这是养生的首要任务。《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是过去练功常讲的一句话。保持平静愉快的心情,生理机能运转就能正常。每天抽出一段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体内,就是排除外界干扰,发挥本能的自动调控机能,病还能从哪里来呢?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很多标准,但是首要一条就是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我们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疾病,不要悲观。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广播的:孙静笑对人生。她有一句话: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她就对你笑。她一生非常坎坷,18岁的时候高考落第了,情绪自然不好。不久得了所谓“肠梗阻”,其实是肠癌,做了手术,三个月后复发了,又做手术,这样反复多次做手术,共切除了96公分的肠子,当时没告诉她,经过这么多次手术的打击身体已经很虚弱了,身体和心理互相影响,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有时候就想生不如死。正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机遇,有一个小伙子追求她,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就恋爱结婚又怀孕了。对她来说,怀孕是很大的负担,做了剖腹产,为了不影响婴儿,她不用麻药,忍着疼痛生下了孩子。但生了孩子不久又得了口眼生殖器干燥综合症,这个时候肿瘤又复发了,出现了脑转移。总之,24年中一共做了76次手术,把切口加起来有8.6米长,花去了50万。这个时候又产生了悲观情绪,认为自己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心想还不如死了,她想再最后看看这美好的世界,和姐姐去中山陵,看到“浩气长存”的匾额时,她想到自己应该有志气,要赚钱给自己家里,把债还上,不能轻生。这时有个机遇,她有个同学倒卖钢材,看她有病就让她也参加这个工作,她赚了4万块钱,拿这个本钱开百货店又赚了两万,为了保健她自己也看了不少医书,拿到了医专毕业的文凭,承包了肿瘤医院,结果亏损了。她很坚强,用仅有的钱办了一个家政服务公司,干的不错,又开了一个酒楼,最后又办了一个社区医疗所,每天门诊量可以达到500人次,而且有26位老人在她那里长住。2000年9月,她又出了一次车祸,把这三个实体托给朋友经营,家政服务公司又被别人骗了,一次卷走了几十万,对她的打击也是不小的。她没有灰心,又从头来,又办了一个残疾人互助会,这个也办的不错,正好满足市场的需求。直到现在她拖带这病残身体办了三个实体,很让人感动和佩服。她说,不要记住疾病的痛苦,应该笑对人生,把疾病看成是人生的磨难,要过磨难这个关,要挣扎过来,最后她还是过来了。
日本有一个西医外科大夫,祖父是汉医,从小受熏陶,他写了一本书叫《脑内革命》,在日本很畅销,他实际上讲的就是气功。主要讲精神紧张、消极思维对人的身体的不利影响,使人处于应激状态,不断分泌肾上腺素,升高血压,肌肉也紧张,血糖也升高,对人体很不利。肾上腺素过多会引起小动脉痉挛,长期这样会动脉硬化,引起心、脑血管病,甚至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产生癌症。中医说这种阳气旺的状态要伤阴精,长此以往,阴阳两虚,百病丛生。反过来,乐观的情绪、积极思维会产生脑内吗啡,针灸止痛,按摩止痛,运动、练气功的快感,满足感等等……,都和脑内分泌的吗啡有关,可以使人轻松愉快,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对健康特别有益。
有一个动物实验,它说明了外界的刺激不一定是有害的,但是过度紧张,做出不适当的反应,就可能产生有害的结果。甲、乙两个猴子分别被关在两个笼子里,甲猴笼子里放了一个电键,一个红灯,红灯亮了就说明有一次电击,如果按电键,就能断电,不会遭到电击痛苦。乙猴就没有这个装备,全靠甲猴了。甲猴很快学会了,于是非常紧张,总是盯着红灯,就这样不断试验下去,最后甲猴衰竭而死了,乙猴虽然屡遭电击痛苦,却安然无恙。这说明心累比身累更要严重,心理负担加重是可以致死的。所以,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有时候是难以改变的。人家气死你,你不会不气吗!
第二条“饮食有节”:保持营养平衡。人体是一个自动调节的系统,多样化的饮食,给人体以多种选择的余地,身体缺什么就会多吸收,身体什么多余了就会少吸收。
《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 就是说,有的药物虽然有毒,但可以治病。凡是药物都有一偏,只能调节平衡,不能久服。五味、五色俱全就是多样化。酸、绿入肝;苦、红入心;甜、黄入脾;辣、白入肺;咸、黑入肾。五是五行模式,说明饮食要多样化。有八种必须氨基酸是身体不能制造的,单一食品的蛋白质,都不完全具备。肉类、蛋类、乳制品、豆类,可以补充人体必须氨基酸。水果补充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也是身体必需的。但水果不能吃得太多,胃肠不好,糖尿病人都不能吃太多。各种肉类也不能太多了,现在流传一句话“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 一条腿的是蘑菇,没有腿的是鱼。鱼肉蛋白质好,其脂肪不会使血脂高。吃动物肉不好是有道理的,捉捕动物的时候,动物精神紧张,产生肾上腺素等毒素,吃了动物就把毒素也吃进去了。其实适当吃些也没关系,胆固醇、肾上腺素并非绝对坏东西,胆固醇是性激素的原料,肾上腺素是抢救休克的救命药。蔬菜的颜色不同,含有的元素也不一样,营养不一样,一般来说,绿色蔬菜含的营养最丰富,其次是红黄色的。这段《内经》的最后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说要适合你的口味,产生愉快心情,刺激脑内吗啡分泌,才有利于健康。概括来说,就是饮食多样化而适量。科学再发展,也不可能每天都抽血,测你缺少哪样,多了什么。只有一种方法就是给身体多一些选择的余地。老百姓常说,想吃什么就是身体里缺少什么了,你就吃什么。一位日本营养学家说中国的营养好,一天之内能吃80种食物,其实一天之内很难吃到80种,但是一周之内多变花样还是可以做到的。
饮食可以调节酸碱平衡,也是调和阴阳的主要内容。人体三大营养素代谢产生很多酸性产物,如果超过自身调节能力,血液偏酸,PH<7.5时酸中毒,体弱、易生病,易疲劳、健忘、脾气急躁。酸性体质,也是亚健康状态原因之一,并且有利于癌细胞生存和转移。为调节平衡,应了解食品的酸、碱性,编个顺口溜好记住:
碱性食品有:果菜海带醋,豆奶制品茶;酸性食品有:鸡鸭鱼肉蛋,糖酒油米面。
肉、米、面的代谢产物是酸性的,醋、水果、蔬菜的代谢产物是碱性的。多吃水果蔬菜就是要改变酸性体质,所以喝的水也应该偏于弱碱性。
第三条“起居有常,不忘作劳”:就是动静平衡。几百万年人类的进化,形成了生物钟。其实一切事物都有周期性节律,这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无机物的运动也是周期性的。人的各种内脏活动都是有节律的,智力、体力和情绪在每个月都有高峰和低谷,如果这三者的高峰赶在一起了,就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特别顺,如果三者低谷赶在一起了就觉得做什么事情都不顺利。
人的体温在一天里是有变化的,据此可以测出你生物钟类型。一种是百灵鸟型的,早晨工作状态好,到了晚上体温降低,进入抑制状态。还有一种是猫头鹰型的,早晨体温低,到了夜晚精神状态非常好,适合工作。大部分人不是阴阳颠倒的,白天为阳,晚上为阴。很多人喜欢晨练,按照生物钟的规律,早晨的心脏没有苏醒,适应能力很差,是不适合剧烈运动的,可以做做柔软体操、健身气功。如果属于百灵鸟型的,也可以早晨进行运动量比较大的锻炼。
要劳逸结合,不无谓地消耗能量,运动过度不利于健康。312的2就是迈开两头条腿,这里推荐一个比较安全的运动——弹性步行。直腿迈步,脚后跟先落地,膀胱经得到刺激,再迈步的时候脚尖蹬地,屈肌、伸肌都得到拉伸,这样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比较好。有个事例很说明问题。老年人可能有排尿性晕厥:早晨起床后马上去上厕所,常常晕倒在厕所里,这是因为睡眠的时候心脏的功能减弱了,站起来后,由于重力因素,血液流到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每搏输出量少了,一时性的脑贫血造成晕厥。其治疗办法就是醒来后,先躺在床上,脚趾抓挠几次:吸气把脚趾屈曲抓起来,呼气放松,如此八、九遍,再起床就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了。小腿肌肉收缩,帮助心脏工作,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血液多了,心脏跳动一次,排出血量大了,大脑供血充足,就不会发生脑贫血。
世界卫生组织的维多利亚宣言,讲到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与我们祖先的养生之道不谋而合。
现代的FUN生活方式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F-运动:5分钟预备活动,20分钟运动,5分钟整理活动;每周3~5次;安全标准:运动后,P(脉搏)=170次/分钟—年龄。
U-和谐:家庭和睦,亲密无间;亲情友情,多多交流,关怀理解。精神需求满足。
N-营养:简朴平衡,绿色多样。物质需求满足。
这些都能使人愉快。适度运动、气功锻炼,大脑就能分泌脑内吗啡,使人愉快,这也是一种“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文艺欣赏或投身于大自然时,感受到一种奇妙、着迷、忘我并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的美好感觉。这种使人情绪饱满、高涨的“高峰体验”往往难以言传和形容。它的出现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什么样的人心理更健康呢?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经过长期研究得出结论:那些最成功的科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书画家等是心理最健康的人。而且他们经常具有共同的感受:高峰体验。马斯洛认为:那些心理健康的成功者几乎都有这种“高峰体验”,而且次数频繁。他们的成就阈值更高,更有自信心,更少抑郁等消极情绪,因而他们的心理更健康。
马斯洛的研究一方面说明了心理健康的人会有更多的”高峰体验“;另一方面也说明“高峰体验”中高涨的情绪和美妙的感觉可以更好地愈合心灵创伤,使人振奋向上。这里所说的“心理更健康”,并非单指“善于适应环境”,而是泛指“更有自主性、更具独立性”。正像马斯洛所说:“这些科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书画家等,他们表面上承认习俗,但实际上对这些习俗是漫不经心的,马马虎虎的和超然的,也就是说他们能够接受这些习俗,又能遗弃它们。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全部地、平静地、幽默地抵制文化的愚蠢和缺陷,用或大或小的努力来改进它们。他们明显地表现出与这些缺陷进行坚决斗争的能力。”所以说,心理更健康的人并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做八面玲珑的“应声虫”,或者是毫无原则的“和事佬”。心理健康当然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协调,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随和潮流,既随俗沉浮,又我行我素;心理健康的人,更有独立性,他们在必要时会“特立独行”,是有高度“心理自由”的人。人们都希望自己“身心健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当人们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三者合而为一”时,身心状态肯定是最健康的。《黄帝内经》中曾有句名言:“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这就是老子所谓“死而不亡者寿”,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人生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积极、热情、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具备了这样的态度,每当你办成一件成功有益的事情之后,就会享受到一次奇妙无比的“高峰体验”,就会与外部世界融为一体并产生一种情绪饱满、难名其状的振奋心情。心情悦愉了,精神振奋了,心灵的创伤便会愈合。在生活中,不妨对日常琐事“糊涂”一点,对国家大事关心一点,对内心冲突释然一点,对人生态度潇洒一点。这样,抑郁、烦恼就会更少一点,“高峰体验”才会更多一点;你的心身会因此更加健康,生活也会变得更加幸福
我也说两句 |
游客于2010/5/8 9:18:09写道: 不错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