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正文
媒体:原创 作者:张洪林
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张洪林
媒体:原创 作者:张洪林
专业号:海北翁
2007/7/5 17:33:15
气功定义的重大历史失误 张洪林
通过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气功本质及其概念的认识原本是很清楚的——气功的本质特征是调神的,不是练气的。气功是通过调神促使体内气机随之变得协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讲,气功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协调。然而,流传了数千年的气功概念在50年代被硬性地改换了内涵,从而导致气功的定义发生重大的失误。由于被改换的概念至今在气功领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并且成为出现伪气功的理论基石,同时也是广大的气功爱好者不能正确认识气功和识别伪气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气功概念被改换、定义发生重大失误的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气功虽然有数千年历史,但是,数千年来,气功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当今“气功”这样一个统一的称呼。这类锻炼方法或因其强调姿势、呼吸、意念的不同,或因其来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等等,有很多称呼。例如导引、吐呐、行气、服气、坐忘、守神、炼丹、坐禅……追溯现代气功发展的历史,前述各种各样称呼的锻炼方法最后被统称为“气功”,并得以在全国推广普及,有一位叫刘贵珍的先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清刘贵珍先生的一些重要史实,对认识气功一词在50年代后被确定下来及其内涵衍变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刘贵珍,男,1920年生于中国河北省威县大寺庄,1945年参加工作,1956年开始担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1984年12月27日病逝。
刘贵珍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我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长期胃病的折磨,又引起失眠。在解放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介绍跟本乡刘渡舟老师(一位农民)练内养功,诚心诚意地练了一百零二天,我的胃溃疡病好了,其它症状也随之减轻。”刘贵珍学会内养功治好了自己的病后,又将这种方法教给别的患者,这些患者也获得疗效。这个情况逐渐得到了邢台地委、唐山市委以及河北省卫生厅的重视和支持。后来,由河北省的卫生厅厅长组织,他们在一起商定,将刘贵珍的锻炼方法和前述多种称呼的锻炼方法统一叫做气功。刘贵珍在他的著作中写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呐法、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又说:“‘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呐、导引、内功等修练方法。因为气功运用于防病、治病,故名为‘气功疗法’。”
刘贵珍之所以选择‘气功’一词命名而没有选择其它词汇,是因为他所练的功法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这个功法要求吸气后停住,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功法是要求练功人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用呼吸这一个念头取代其它杂念,使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换言之,呼吸方法仅仅是帮助入静的手段,而不是本质。然而,极其遗憾的是,刘贵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中写到:“为什么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是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也是俗语说的要练得有‘功夫’,将这种气功疗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为气功疗法。”这是刘贵珍给气功下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贵珍是将呼吸之气当作气功的本质特征了。这个定义以其呼吸之气的内涵,硬性地改换了古人调整心理的内涵,造成气功定义出现第一次严重失误。
后来,河北省卫生厅委派刘贵珍前往北京,向卫生部汇报了气功。这个由民间发掘出来的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的方法,自然也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1955年 12月19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的大会上,国家卫生部对刘贵珍总结传播气功的事迹给予表彰,同时给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多家新闻机构对刘贵珍本人及气功疗法进行了报导。从而使刘贵珍及气功疗法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办气功班,还有许多人涌向河北省参加刘贵珍举办的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练气功的热潮。1956年,国家投资在北戴河创建了第一个气功疗养院,刘贵珍出任院长。同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专门请刘贵珍同志来北京汇报和传授气功,对他研究气功给予高度评价。此后,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常请他去教气功。陈毅同志学会气功后,高血压病明显见效。林伯渠同志学会练功后,高兴地说:“你为老人找了个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办法。”谢觉哉同志则为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提词:“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此书先后印刷11次,发行百万册。刘贵珍的重要著作还被译成日、英、印尼等文字,发行于国外。至此,刘贵珍以很快的速度成为当时气功领域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当然,他改换错了的气功概念也因此传向了国内外。
针对刘贵珍在前人基础上确定的“气功”这个名称,以及他给气功下的定义,国内的一些著名养生专家当时就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蒋维乔先生指出:“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我也只有从俗了。在古时叫养生法。”前上海气功疗养所所长陈涛指出:“气功疗法这个‘气’字如果把它看成是人体所固有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各种现象,那就容易理解,如果硬说是天地的玄气在人体内起作用,那就无法从神秘的外衣中解脱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治病养生的方法。”李立知先生更明确地写到:“常常有人顾名思义地把气功理解为练气,于是专在‘气’字上用功夫,以致发生了各种流弊:比如有的初学的人,为了‘练气’就强力地做深呼吸或憋气下沉,结果不但影响入静,反而产生气闷和胸腹疼痛等弊病。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呼吸只是为了达到入静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练气’。”
情况正如李立知先生预言的那样,后来学习气功的人不仅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呼吸之气,而且真的顾名思义,逐渐将气功之“气”理解为人体元气。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气功被禁锢十年,于1977年复出后,几乎所有学练气功的人都不知不觉地望字生义,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元气、内气。面对这种情况,刘贵珍又对气功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在修改后的代表作中写到:“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方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同书还写到:“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从刘贵珍对气功新的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气功概念的内涵由当初的呼吸之气改为人体内的正气、元气。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他使气功定义发生了第二次失误。这个失误为“内气外放”——外气现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通过中医最早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气功本质及其概念的认识原本是很清楚的——气功的本质特征是调神的,不是练气的。气功是通过调神促使体内气机随之变得协调,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讲,气功是通过自我心理调整促使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协调。然而,流传了数千年的气功概念在50年代被硬性地改换了内涵,从而导致气功的定义发生重大的失误。由于被改换的概念至今在气功领域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并且成为出现伪气功的理论基石,同时也是广大的气功爱好者不能正确认识气功和识别伪气功的重要原因,所以有必要将气功概念被改换、定义发生重大失误的过程做一简要介绍。
很多朋友可能还不知道,气功虽然有数千年历史,但是,数千年来,气功一直在民间流传,并没有当今“气功”这样一个统一的称呼。这类锻炼方法或因其强调姿势、呼吸、意念的不同,或因其来源于医、儒、道、佛、武之差异等等,有很多称呼。例如导引、吐呐、行气、服气、坐忘、守神、炼丹、坐禅……追溯现代气功发展的历史,前述各种各样称呼的锻炼方法最后被统称为“气功”,并得以在全国推广普及,有一位叫刘贵珍的先生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理清刘贵珍先生的一些重要史实,对认识气功一词在50年代后被确定下来及其内涵衍变的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刘贵珍,男,1920年生于中国河北省威县大寺庄,1945年参加工作,1956年开始担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1984年12月27日病逝。
刘贵珍在自己的著作中介绍:“我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病,长期胃病的折磨,又引起失眠。在解放区医疗条件较差的情况下,经介绍跟本乡刘渡舟老师(一位农民)练内养功,诚心诚意地练了一百零二天,我的胃溃疡病好了,其它症状也随之减轻。”刘贵珍学会内养功治好了自己的病后,又将这种方法教给别的患者,这些患者也获得疗效。这个情况逐渐得到了邢台地委、唐山市委以及河北省卫生厅的重视和支持。后来,由河北省的卫生厅厅长组织,他们在一起商定,将刘贵珍的锻炼方法和前述多种称呼的锻炼方法统一叫做气功。刘贵珍在他的著作中写到:“古代流传下来的导引法、内养功、吐呐法、内功、深呼吸、静坐呼吸养生法等,虽然名称不同,均属于气功之前身。”又说:“‘气功’这个词概括了静坐、吐呐、导引、内功等修练方法。因为气功运用于防病、治病,故名为‘气功疗法’。”
刘贵珍之所以选择‘气功’一词命名而没有选择其它词汇,是因为他所练的功法是以强调呼吸为特征的。这个功法要求吸气后停住,然后再慢慢地呼气。如果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个功法是要求练功人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用呼吸这一个念头取代其它杂念,使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换言之,呼吸方法仅仅是帮助入静的手段,而不是本质。然而,极其遗憾的是,刘贵珍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在自己的代表作中写到:“为什么称它为气功疗法呢?‘气’这个字在这里是代表呼吸的意思;‘功’字就是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的练习,也是俗语说的要练得有‘功夫’,将这种气功疗法,经用医学观点加以整理研究,并且用到治疗疾病和保健上去,去掉以往的迷信糟粕,因此称为气功疗法。”这是刘贵珍给气功下的定义。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贵珍是将呼吸之气当作气功的本质特征了。这个定义以其呼吸之气的内涵,硬性地改换了古人调整心理的内涵,造成气功定义出现第一次严重失误。
后来,河北省卫生厅委派刘贵珍前往北京,向卫生部汇报了气功。这个由民间发掘出来的不吃药不打针就能治病的方法,自然也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1955年 12月19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典礼的大会上,国家卫生部对刘贵珍总结传播气功的事迹给予表彰,同时给他颁发了奖状和奖金。多家新闻机构对刘贵珍本人及气功疗法进行了报导。从而使刘贵珍及气功疗法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全国各地办气功班,还有许多人涌向河北省参加刘贵珍举办的培训班。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掀起一个轰轰烈烈的学练气功的热潮。1956年,国家投资在北戴河创建了第一个气功疗养院,刘贵珍出任院长。同年,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专门请刘贵珍同志来北京汇报和传授气功,对他研究气功给予高度评价。此后,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常请他去教气功。陈毅同志学会气功后,高血压病明显见效。林伯渠同志学会练功后,高兴地说:“你为老人找了个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好办法。”谢觉哉同志则为刘贵珍的《气功疗法实践》一书提词:“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强身,可以全生,可以延年。”此书先后印刷11次,发行百万册。刘贵珍的重要著作还被译成日、英、印尼等文字,发行于国外。至此,刘贵珍以很快的速度成为当时气功领域最有影响的权威人物。当然,他改换错了的气功概念也因此传向了国内外。
针对刘贵珍在前人基础上确定的“气功”这个名称,以及他给气功下的定义,国内的一些著名养生专家当时就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如蒋维乔先生指出:“现在大家都称‘气功’,其实这个名称并不妥当,不过已经通行,我也只有从俗了。在古时叫养生法。”前上海气功疗养所所长陈涛指出:“气功疗法这个‘气’字如果把它看成是人体所固有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各种现象,那就容易理解,如果硬说是天地的玄气在人体内起作用,那就无法从神秘的外衣中解脱出来,成为广大人民的一种治病养生的方法。”李立知先生更明确地写到:“常常有人顾名思义地把气功理解为练气,于是专在‘气’字上用功夫,以致发生了各种流弊:比如有的初学的人,为了‘练气’就强力地做深呼吸或憋气下沉,结果不但影响入静,反而产生气闷和胸腹疼痛等弊病。所以要进行正确的呼吸只是为了达到入静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练气’。”
情况正如李立知先生预言的那样,后来学习气功的人不仅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呼吸之气,而且真的顾名思义,逐渐将气功之“气”理解为人体元气。尤其在文化大革命中气功被禁锢十年,于1977年复出后,几乎所有学练气功的人都不知不觉地望字生义,将气功之气理解为元气、内气。面对这种情况,刘贵珍又对气功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他在修改后的代表作中写到:“依据古典理论,将这种以培育正气为主的自我锻炼方法命名为‘气功’,我们认为,气功的‘气’不仅包括呼吸之气,也包括人体的正气。”“我们把培育元气的健身方法称之为气功,这充分体现了祖国医学传统理论的观点。”同书还写到:“气功之‘气’,主要指真气(元气)而言。”从刘贵珍对气功新的定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气功概念的内涵由当初的呼吸之气改为人体内的正气、元气。显而易见,这种变化是纯思辨演绎的结果。他使气功定义发生了第二次失误。这个失误为“内气外放”——外气现象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