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与四季养生法
媒体:原创 作者:张天戈
专业号:张天戈
2012/11/9 11:59:00
十二时辰与四季养生法
上海市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气功研究所顾问
王泰东
2012年8月5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十二时辰养生法
第二部分 春季养生法
第三部分 夏季养生法
第四部分 秋季养生法
第五部分 冬季养生法
第六部分 节气的来历
第一部分 十二时辰养生法
顺天道以养生,道法自然,应天时调阴阳,时辰治病。
时辰是我国古代记事单位,一日应为十二时辰。是我国天文历标的说法。从汉代起以地支记十二时制,其法以子时为一日之首。顺序为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同时古人有发现十二时辰和健康养生有很大关系。便根据每个时辰的阴阳变化规律,积累形成“十二时辰养生法”。现就古人经验结合现代人生活情况,试论十二时辰养生发的初步意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子时:11—1时,胆经当令
经络:是足少阳胆经通过的时辰,肝之余气,泄于明胆,聚而成精。《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篇》所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生发正常,其他脏腑才能正常起来。反之如胆气没有生发起来,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11—1时不能很好地入睡,生机养不住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
生理:1、胆汁分泌不足,脾胃消化就会受到影响。
2、胆经气血不足,影响少白头。
3、胆汁分泌异常,胆汁更替不利,滞留久则造成胆体结晶,日久成结石,如切除胆体,则可能引起免疫功能下降,或脂肪痢。
4、伤胆气,易患多种精神疾病,郁证、精分、强迫症、躁动症等。
养生法:子时,是阴阳交替之时,即阴最盛而阳则生之时。人体中的气血配合天地阴阳之取流注胆经,帮助胆经在子时当班。为了养护渐渐回升的阳气,需要进入最佳睡眠状态第一阶段,即子时熟睡状态。我们知道夜间是人入睡的良辰,此时入睡在次日才有良好的身体与精神状态。因此说在子时应已进入熟睡状态,不是这个时候才上床,应该在10时半左右就上床,为了便于入睡,宜注意以下措施:
1、不宜在睡前进行跳舞,唱歌、狂欢等剧烈运动。
2、不宜进食夜宵。中医讲,胃不安则夜不眠。
3、睡前可按涌泉穴或淋热水浴,使四肢放松,血脉流畅,便于入睡。
4、睡前禁看书读报或看兴奋的电视,以及谈话,养成躺床上后即关灯,少思入睡的良好习惯。
5、有条件可做四线放松吐纳炼丹功,帮助大脑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有利于提高睡眠的质量。
丑时:1——3时,足厥阴肝经当令之时。
经络:肝经当令,肝藏血,卧则回血,立则向外供血。人体在此时应进入深度睡眠之中,以利于肝血代谢。内经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与思维密切相关,肝气足思维就敏捷,反应更灵敏。“肝开窍于目”,睡得好保证白天眼目明亮。因此说为了你的健康与事业,丑时保证深度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如丑时不好睡则会大大影响你的健康。
注意点:
1、不眠,肝无法解除有毒物质,产生新鲜血液,久则易患各类肝病。
2、肝主疏泄。如不眠则是肝疏泄不利,肝气郁结,久则引起易怒、头痛、头晕、眼红、耳鸣、胸肋胀痛、便秘及妇女月经,也可引起肝气生发不足,使人白天目倦神疲,腰膝酸软、晕眩、悸惊、神情恍惚。
3、肝藏血,有调节血液的功能。过时不睡会造成肝血不足,会出现贫血症状,还会因各类凝血因子缺乏而引起皮下及脏器的出血。
4、肝开窍于目,过丑时不睡引起肝虚,出现视力模糊、眼花、夜盲、迎风流泪、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动脉硬化、视网膜病变。
5、木克土。如不眠,则肝火侮脾,引起脾虚,造成脾虚湿困,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及中气下陷。
6、木火型金。如不眠,无法滋阴潜阳,肝阴不足,引起肝火上亢,出现干咳、咳痰、咳血等肺部病症。
7、肝肾同源。过子时不睡,因肝肾同源引起肝肾阴虚,易造成生殖系统疾病,不育、脱发、糖尿病、肾病等。
23——3点为子丑时,是人类修复机体最重要的时刻,这时肝胆经最活跃,如22点躺下,23点睡着,此时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血过滤掉,产生新鲜血液。
因此说:睡眠是人生头等大事,若要使你健康长寿,延缓衰老,要切记:子丑时的熟睡是最重要的。
寅时:3—5时,肺经当令。
经络:为手太阴肺经当令,肺为“相传之官”,能朝百肺,此时就担负起均衡天下的责任,对全身气血重新进行分配,此时最忌打扰,如某脏器特别活跃就要多分配给它一些,这样就可能造成气血分配不均,造成内脏失衡易于引起不良后果。因此寅时必经进入休眠状态。阴转阳时,也就肺对人体气血大分配时期。
注意点:
1、老年人因气血不足,在寅时总会醒来,这时不要忙着起床,可在床上练“赤龙绞海”,以达到生化气血的功效。此外平时多吃些润肺的白色食物,如百合。同时静静的躺着让气血活动,阳气就会慢慢生发起来。
2、夏天寅时最好关掉空调,盖好被子,因寒气最易袭肺。
3、心脏功能不好的病人不提倡早起,一定要晚点起床,且要慢慢的起床。
卯时:5—7时,大肠经当令。
经络:5-7时是手阳明大肠经旺的时候,“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与大肠互为表理,肺将充足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进入兴奋,促进大肠蠕动,是排除残渣的过程。即凌晨起床后,最好排出大便,把垃圾毒素排出来,如不养成卯时大便的习惯,就会排泄物停留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腑百骸。
注意点:
1、晨起先空腹饮健康水750cc,一方面有利于清洁肠道且补充一夜新陈代谢消耗的水分,同时更重要的是促进肠蠕动便于卯时及时大便。这是由于胃短期内进入大量温开水引起胃肠道反射促进肠蠕动,加速顺利的排便,本人深有体会。
2、可适当进行晨练,古人曾有鸡鸣即起,洒扫庭院,雨天、阴天、冬天可在室内,晴天春夏之间可在室外,当然有人提倡晨10时下午四时是最适宜的时间,因为太阳出地气热更适宜人的锻炼,但这不现实,特别是上班族更不可能在工作时间内进行锻炼,因此古人提出的晨练还是有道理的。锻炼的项目因人因地而异,老年人锻炼切忌损伤,因老年人多器官已经变化,有骨质疏松、韧带硬化、肌肉弹性差,一旦损伤就难以恢复,因此运动有个度,即宜提倡缓慢的、柔和的、自己喜爱的有氧运动,有利于醒脑防呆,活络关节,提高心肺功能,伸拔脊柱,使人形容俱全,度百岁而去。
3、养成早起床习惯,历史名人有3——4点钟起床的习惯,如华盛顿、拿破仑、康熙、曾国藩。当然我们不提倡这么早起床,但应在5——7点起床,对健康是有益的。
辰时:7——9时,胃经当令
7——9时是足阳明胃经当令之时,胃经是人体在正面很长的一条经脉,胃经不但管胃,同时也管头面部、下肢、足踝、足背的部位。因为这些地方均是胃经循行的路线。这时经过一夜的消耗,胃已经空虚,我们应该及时补充营养。
辰时太阳出来,天地间一片阳的气象。此时需要补充一些阴,以调节阴阳平衡,而食物就是属阴的的,此时吃早餐就像春雨滋润一样。由于阳气盛,脾胃运化功能最强,就算摄取热量较多,也能把它消耗,故不要担心会长胖,早饭宜多吃,吃好,富有营养地吃早餐。
注意点:
1、宜定时进早餐,需要吃好、吃饱,少油腻,少食上火之食物,而宜以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
2、不能睡懒觉,不能不吃早餐。
3、当胃经值班时,很自然地会分泌过多的胃酸,如不进食,胃酸会腐蚀胃粘膜,长此以往,会造成脾胃疾病,营养不良及中气下陷。
年轻人为了你的健康及事业,不要贪睡,不吃早餐。
巳时:9——11时,脾经当令。
经络:足太阴脾经,9——11时脾经旺。
生理功能: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升清降浊,脾主统血,脾在志,在志为思,皮主液,湿痰饮畅与脾有关,脾主肌以生养肌肉故主肉,脾又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胃精气神生化之源,生命之本,李东恒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故在巳时脾经当令时,在防病养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注意点:
1、脾在志,也就是思想,是大脑皮层最活跃的黄金时期。在校学生,学习效率最高, 在工作时,工作能力最佳时,无论什么年龄阶段应该抓住这个良好第一黄金时间进行工作与学习。
2、应该是最佳锻炼身体时间,对老年人来说更适合些。这个时间段太阳升起,光照地热,且脾主肌,这时脾经当令,脾主运化,气血活动最佳之时,也是四肢百骸吸收营养最佳之时。因此这是活络筋骨,健身锻炼是效率很高之时。
3、早饭应该吃的好,吃得饱,不要懒床。因为胃主受纳,也就是“积聚营养物质等待脾之运化,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为于肺”。从现在说:高质量的营养物质通过运化输送到五脏六腑去的营养物质也是高质量的吸收,同时在运化过程中,机体希望在活动加强时更有利于运化,因此在此时不要睡懒觉,不然会影响机体运化吸收。
4、因脾主液,液包括湿痰饮。为便于脾主运化,宜进食清淡,戒烟戒酒,高粱原味易生温,会伤脾胃功能,湿重会影响消化,使之腹胀、口有异味。
5、用脑有个度,如用脑过度会引起思虑伤脾,影响食欲及睡眠。
午时:上午11——1点,心经当令。
经络:手少阴心经(上午11—1时),心经当令。
生理功能:中医有心主血脉,主神志,即主神明,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在窍为舌。中医藏象学说中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又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也就是说心的生理包括脑的活动。
注意点:
1、 睡子午觉的重要性。这时心经当令,子午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按太极阴阳气化规律,这是阳气最旺,阴是主内,主睡觉,阳气是主外的,主苏醒。午时阳气最盛,阴长阳消,午睡让过旺心火顺利地消减下去。
2、午觉睡半小时到一小时,养养我们的心经。睡午觉最好要平躺,这样血能养肝,午觉醒后,肝就能把血液输送到大脑,保证你的工作效率。
还有平躺可保护你的颈腰椎,特别是老年人骨与关节病多。午睡躺下,颈腰椎得到休息,如此以往,可预防颈腰椎病。
3、进中饭的时间。饮食以养形,睡眠以养神,形神皆安,则体康身健,百病不侵,午饭与午睡也是在为我们下午的工作和学习储备能量,养精蓄锐。因此我们说中饭要吃得好,更便于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
未时:下午1——3时,小肠经当令。
经络:手太阳小肠经,未时(下午1——3点),小肠经旺。
生理:小肠主受盛和化物,受盛即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之饮食盛器,同时指食物进入小肠有相当时间停留以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故《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其次,小肠有分清泌泻功能,将小谷精微吸收,把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在吸收水谷精华的同时,也吸收了大量水分,有称小肠主液,如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异常,则可大便变稀,小便短少,引起小便异常。
注意点:
1、中午一定要吃饱好,因为消化吸收在未时进行,这餐饭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如小肠得到充足的营养,小肠经的气血才会充足,才有能力加强全身的气血供应,强化与心经的沟通联系,促进新陈代谢和全身健康。目前政府对中小学生进行午餐的重视,这是对全民族提高体脑素质非常重要的举措。
2、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小肠经在外为阳,心经在内为阴,因此我们要重视它们的表里关系,即早期心脏病可能表现在小肠经上,对早期诊断心脏病提供理论依据。
3、小肠主液,在分清泌浊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分,因此此时应要口服大量温白开水500cc左右,以利于分清泌浊。
申时:午后3——5时,膀胱经当令。
经络:足太阳膀胱经,申时(下午3——5时)膀胱经旺,起干眼内眦睛明穴,止于小趾外侧至阴穴。是从头到足人体内最长的经络。并行脊柱二旁有人体最多五脏六腑的俞穴,位于诸阳之海督脉的两侧,因此阳气很盛。
生理:《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膀胱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由于膀胱与肾互为表里,其功能有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而生尿液,下输膀胱尿液在膀胱内潴留一定程度时,即可自主的排出体外,如肾气化不足,则可出现膀胱病变,如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滴沥重则出现尿潴留,也即出现癃闭、癃为不约为遗尿,闭为不通为尿闭。
从申时来说,这是我们第二黄金时间,这时小肠经已经把中午饭的营养都送到大脑,大脑这时精力很好,工作学习效率则倍增。由于膀胱经是人体内一条大的阳气很足的经脉,从头脑经脊柱两侧下肢外侧至小趾外侧,因此如该条经络气血不足,特别是阳气不足,就可延其经络相应部位出现多种症状,如下午犯困,记忆力减退,是由于阳气不足上不来,引起气血不足所致。
注意点:
1、膀胱贮藏。津液及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参加体内的新陈代谢,因此这时要多喝点水,冲一冲这个“下水管道”,这就能预防尿路感染,祛除膀胱内湿热。
2、有人主张下午四时是最好的锻炼时间,有其道理,这段时间是身体的一个代谢高峰, 因此该时段进行身体活动,有利于体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及清化,对健身有一定好处。
3、上述已论及该时间段是第二黄金时间,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与工作,能使效率提高事半功倍。
酉时:下午5——7时,肾经当令。
经络:下午5——7时,是足少阴肾经最旺时期,酉时肾藏精,是贮藏精华阶段。
生理:《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肾属水,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为惊,在液为唾,肾与膀胱互为表里,在水液代谢方面直接相关。
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精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发挥其生理效应,后来之精的生化,又依赖先天之精资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精气是机体生命活动之本,对各脏腑组织器官起滋养、濡润作用成为肾阴,起推动、温煦作用称肾阳。由于肾阴肾阳是各脏阴阳之本,故肾阴肾阳失调时,会导致其他脏器的阴阳失调,如水不涵木,可出现肝阳上亢,心失肾水之涵,引起心火上炎,肺失肾阴滋养,可引起肺肾阴虚,脾失肾阳温煦,可引起脾肾阳虚,心失肾阳温煦,可出现心肾阳虚之证,反之其他脏腑失调,也可以累及于肾,就是久病及肾的理论依据。
2、主水,肾主水液,主要指肾气的气化功能,津液的代谢是通过胃的摄取,脾的运化,肺的宣散肃降,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输送到全身,经代谢后津液则化为汗液,尿液和气排出体外。
3、主纳气。即固摄受纳的意思,是指肾有摄纳肺部吸入的清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4、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首,主骨生髓(髓有髓骨,脊髓和脑髓)肾中精气充盈,则髓海得养,脑就发育健全,充分发挥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
齿为肾之余,开窍于耳及两阴。
注意点:
1、晚饭前一小时饮白开水500cc,有利于排石洗肾清膀胱。
2、补肾最佳时间,因该时间段气血流注肾脏,是人体贮藏精华、调养肾脏的最佳时间。其中方法是进入补肾食物,如羊肉、牛肉、麻雀肉等。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点穴按摩,取肾经膀胱经穴位,以及补肾回春功等。
3、晚餐要精而少,所谓精与补肾有关食物。所谓少是主辅食物要少,因气血不去胃肠经不利于消化吸收。
戊时:下午7——9时,心包经当令。
经络:手厥阴心包经,戊时(7——9时),心包经旺,戊时护心脏,心包为心之外膜, 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心包经戊时最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
生理:心包经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他与手少阳三焦经互为表里。如外邪袭心,首先包经受病,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经,故温病学中说,将外感热病中的神昏谵语等症称之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
注意点:
1、下午7——9时心包经值班,这时心气比较顺,是我们一天第三个黄金段,这时段进行学习,读书、做学问,效率很高的时期。
2、双手合十,闭目养神,或行放松功10——15分钟,是收敛心气的好时光,可以培养心气。
3、心包经主喜乐,所以人体在这时候可去放松娱乐或聊天休闲。
亥时:下午9——11时,三焦经当令。
经络:手少阳三焦经,所谓三焦即分上焦(心肺)、中焦(肝胆脾胃)、下焦(肾、膀胱)。它连缀五脏六腑那个网膜状的区域,三焦是联络上中下三焦的主要通道,一定要通畅,不通则病。
生理: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指出,三焦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
其生理: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是气的升降出入通道。2、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有疏通水道,运化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全身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肠肾膀胱协调作用共同完成。
注意点:
1、亥时是一天最美丽之时,天地归于安静,人可以酣畅的释放激情,然后进入美丽的梦乡。其次亥时也是一天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阴气极性将衰,阳气已尽将生,也是人结束一天生活,开始孕育新生命同期的时刻,因此此时刻,是男女性爱最佳时间。但是指出随着年龄及个人体质的不同,要做到有节制的性爱,做到节欲保精,益肾护身。
2、是进入睡眠的最佳时间,进入梦乡,安身定神,养阴育阳休养生息,尽量做到每日必行之举,反之则伤津损体。具体时间:最好晚10点半上床,不读书、不看电视、说话,闭目养神,渐入梦乡。
3、忌熬夜,不管是工作重要,或熬夜学习,更有无谓的熬夜如吃夜宵、打麻将、赌博、唱卡拉OK、纵情欢、,秉烛夜游,这些都是人生衰老,挫伤精气神之大忌。为了确保你的健康,不需违背天时、地利、自然规律。不要在亥时挥霍自己的身体。
总结一首歌,有利于你养生
子时养生 :
子时一阳升起时,胆经当值最旺时。
胆气生发诸脏旺,护阳大药是睡眠。
丑时养生:
阳盛阴消继续行,肝经当道最旺时。
肝血推陈出新时,深眠养血双轨行。
寅时养生:
黎明日夜交替时,肺经当值最旺时。
气血流注朝百脉,动静转换需深睡。
卯时养生:
黎明到来天门开,大肠当值最旺时。
起床喝杯温开水,上厕大便一身轻。
辰时养生:
太阳出来阳明生,胃经当值最旺时;
脾胃运化功能好,早餐重视质和量。
巳时养生:
偶中临近中午时,脾经当值最旺时;
运化吸收营脏腑,学习工作黄金期。
午时养生:
日中太阳当头照,心经当值最旺时;
中餐应要吃得好,午时小憩养精气。
未时养生:
太阳偏西在日央,小肠当令真值时。
分清泌浊司其责,气血流通保健康。
申时养生:
夕阳西下餐哺时,膀胱当令正值时;
储液排尿下水道,学习工作黄金时。
酉时养生:
太阳落山傍晚时,肾经当值最旺时;
藏精纳气主水液,晚餐要求精而少。
戌时养生:
太阳已落天将黑,心包当令正值时;
护心通络祛外邪,习之娱之黄金期。
亥时养生:
夜色已深人宜静,三焦当值最旺时;
三焦通道要畅通,合宜性爱睡眠时。
我的体会:
一、调畅心情乐字当头,心在志为喜,肝主疏泄喜条达,说明情志要舒畅。百岁老人长寿之本,就是要“三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因此我提倡:对待学习、工作,应乐字当头,处理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应以乐子先行,遇到困难要引思维,遇到顺利则居安思危。
二、合理饮用健康水:一般而言,每天饮用8杯健康水(250cc/杯),特别是大肠经、膀胱经、脾经、肾经当值时,为了机体新生代谢的需要,必须要用生命之水来补充。
水的分配:
晨起5——7时。空腹饮水750cc(温的开水)
中餐前45分钟,饮水500cc
晚餐前45分钟 饮水500cc
睡前一小时(老人除外)饮水250cc
三、抓住三个黄金期:巳时(9——11)申时(13——15)戌时(17——19),进行学习与工作,戌时又是娱乐时。
四、睡眠是人生第一大补,是长寿健康之本,睡前冲淋或泡足,10时半上床不看报、不读书、不看电视,不说话,闲目静养入梦乡。
五、合宜合时的锻炼,合宜即是适合自己体能及兴趣、缓慢的、柔和的、有氧运动(针对中老年),避免过度及损伤。合时就是练功性质,如白天练功以兴奋愉悦为主的回春功,睡前以加强抑制过程为主的精功太极。
六、三餐合宜分配:早餐吃得饱,中餐吃的好,晚餐吃得少。
最后希望大家遵循十二时辰养生法的自然规律,法于阴阳,生活规律,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形容俱全,度百岁而去。
第二部分 春季养生法
春季从立春开始,经历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六个节气,止于立夏前一天。春季阳气生发,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同时春季由于万物更新,在冬季伏蛰之病菌也开始繁殖,因此春季不但是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得高发季节,而且冠心病、结石症、肝炎身心疾病也常易在春天复发。
内经早有记载:“春者,天气以生,地道初萌,当夜卧早起,踏青徐步,松形深纳,缓气徐行,养乎阳道,以资志意也。”就是说,春天多风,与袭头部,懒惰,不运动则为抑郁,阳不能生发,所以人应该早起、散步、深吸浅呼、松散衣发、漫步以养阳气。
从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所以春季养生要抓紧养肝的主线。春季养肝是调,用中医养生法,抓住春季养肝,维护和加强肌体阴阳平衡,从而真正做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壮目的。
那么如何理解呢?我们知道肝为刚脏,肝体宜柔,肝用宜疏。因此,肝是不能随便补的,补多了会伤肝火,在春季肝气已经很旺了,如补肝为适得其反,造成血压上升、眼睛发红等、易头晕、上火,这些都是肝气太旺的症状,因此我们要养肝。按照肝体宜柔,肝用宜疏的特点,不能把肝气郁积于内,而是要疏通,可通过调节情绪,饮食宜甘减酸,清淡饮食,养阴润燥,适量运动,恢复元气,起居调摄,预防春困及疾病预防。下面分别详述之:
调摄心情
春季养肝,重在疏泄,也就是重在保持心情舒畅,人们常说“火大伤肝”、“怒伤肝”、“肝火太旺”,这些都是说情绪过激会引起五脏之气失去平衡。中医将肝比作刚强急躁的“将军之官”,喜条达、舒畅,忌压抑。肝舒畅条达则可抒发心中的郁气,使气血运行舒畅,不然则瘀滞成疾,轻者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则可致精神失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我们常见精神病人患者春季诱发,为此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注意情志养生:
4、培养开朗的性格:
我们知道百岁老人的共性与“三乐”有关,即,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据统计96%的寿星都是性格开朗的。
5、不过分奢求生活:
生活中要知足常乐,追求金钱与名利享受应该有个“度”,过了这个度,带来不是幸福而是身心的悲剧。一个人首先是要严格要求自己,看到自己身上存在优点和缺点,对自己的评价越客观,人际关系就越易协调。其次,多体谅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避免人间很多的矛盾。
6、丰富日常生活:
特别是老年人,尤其是过去当过领导干部的,一旦退去,失去权力,就有失落感、孤独感,使人心情抑郁。因此更应丰富日常生活,可习字学画、下棋、种花、多找朋友谈心。
7、培养幽默感:
幽默的直接效果是快乐,而快乐是人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欢笑又能回春,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特别对身心疾病更有效。
8、学会制怒:
怒是人生之大忌,是情志致病的元凶,特别是郁怒更伤人之精气神。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制怒,因怒从心头起,一旦发生争吵,就要把心静下来,吵架只会引起双方更多的烦恼,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在平时遇到不愉快的事也可用肝经疏导术。其一,可点按肝经泄气穴:大敦、行间、太冲,也可将心静下来,默念六字诀中“嘘”,可将肝中郁积之气疏泄出去,从而从精神烦恼中解脱出来。
饮食宜增甘少酸、清淡少油、养阴润燥
春季饮食应按不同体质进行选择,普通健康人群不主张大量进补,身体特别虚弱的人,进行辨证施补。
①春季养肝脾以选性温味甘谷类:糯米、黑米、高粱、米、燕麦;蔬果类: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肉鱼类:牛肉、鲫鱼、花鲤、鲈鱼、草鱼等,人体从这些食物中,可取得丰富的营养。
②要顺应春生之气时,对阳虚者可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尤其是早春还有冬日余寒,可选吃韭菜、大蒜、洋葱、荠菜、番菜、生姜、葱等,这类蔬菜均性温味辛,既可疏散风寒又可抑杀病菌。
③春日时暖风或晚春暴热袭人,已引起体内郁热而生肝火,或致体内津液外泄,特别是阴虚内热体质者可吃些清解里念、滋养肝脏的食物,如燕麦、薏米仁、荠菜、菠菜、芹菜、菊花、莴笋、茄子、荸荠、黄瓜、蘑菇等,这类食物性凉味甘,可清解里热、润肝明目。
如有胃阴不足者,可用山药、大枣、百合煮粥。
适量运动,恢复元气
一年之间在于春,春回大地,万物丛生,对人而言春季运动养生保健是恢复元气的最佳时节。由于冬季严寒,而限制人们的室外运动,使机体体温中枢调节和内脏器官的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特别是肌肉和韧带,更需要及时的锻炼和增强其运动功能。运动项目可按不通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项目,对中老年来说,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柔和的、缓慢的、连续的有氧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运动停止后立刻测脉搏不超过120次/分,项目有散步、慢跑、体操、气功、太极拳、游泳等以保持体内的生机、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起居调摄
5、早睡早起
晚上不要睡得太晚,切忌超过晚11时,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以适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中老年人应增加午睡。
6、莫忘“春捂”
严寒冬季,各种保暖措施完备,使人耐寒能力下降,春暖花开过早地顿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大,影响肌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所以“春捂”习惯要保持,衣服宜渐减,衣着宜下厚上薄,体质虚弱者要注意背部保暖。
3.衣着要宽松
特别是年轻妇女,为显示自己身材苗条,在脱去厚重冬衣后,入春后就穿起紧身衣裤,特别是紧身内裤,女性阴道常分泌一种酸性液体,使外阴保持湿润,有防细菌侵入和杀灭细菌的作用,如内裤过紧不利于阴部湿气蒸发。长期过湿环境,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易于引起炎症;对男性而言穿紧身裤不利于阴部汗腺的分泌发散而浸润于潮湿温热的环境,再次如果长期处于温度过高的环境,也影响精子的生存,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症者更要重视内裤宽松。
4.谨防春困
春困不是病,是一种正常季节性变化出现的生理现象。由于冬季皮肤收缩,春季变暖,血管、毛孔扩张,相对稳定的血流量增加,供应脑的血液相对减少,造成相对脑贫血,引起春困,这可能影响工作与学习,必须设法调节,以下提出预防办法:
①注意睡眠,睡眠是人生最大的补药,一夜晚到大天亮,白天工作学习倍增。
②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春季的血液循环的变化。
③重视晨练,它可活络肢体、兴奋大脑、加强血液循环,晨起伸懒腰配合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补血之功。
④经常按摩太阳穴,晒晒太阳有益健康,解除春困。
总之:春季养生法则是养阳、养阴、养脑、养脾、养肾。最后《内经》里说的四季养生中有一静一动,也就是阴阳法则,静是指心神要保持平静,不管是什么季节,心神要安静,神不能乱,志不能移,暴怒、过喜、过忧都是不对的;动绝不是现在的快跑,而是慢跑及散步,绝不是强体力运动,特别是中老年人则会适得其反。
第三部分 夏季养生法
夏季是指立夏到立秋之间,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气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
夏季的特点
暑为夏季主气,为水热之气所化。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如汗出过多,可导致体液减少,即为伤津,临床表现为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胸闷不舒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出汗过多,则津液大伤,如超过生理代偿机能,必将耗伤元气,进一步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阳气外越,甚至昏迷而导致不幸。
古人养生讲究顺应四季变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及“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中医认为夏季属火,通于心气,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天气炎热,易使人烦躁,生气发怒,引起内火上升,夏季养心,一忌肝火、生气焦虑、抑郁;二忌心火,心烦懊恼、躁动不安。炎热之天,重在养心,保持心情平和,稳定情绪,保持淡泊宁静心态,避免心烦上火,心静自然凉。
进入长夏即夏秋交替之前,大致在农历6月份时,湿为长夏之主气。在南方炎热而多雨,在北方炎热似火,雨水充足,天地间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湿病多见于这个季节。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之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同时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被湿邪所困,则可使脾阳不振气机失调,临床上常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水液滞留而水肿。
人体的脾胃与长夏相通
中医又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身重倦困、头重如裹,湿邪粘滞,侵及肌肤筋骨,固定一处称之为著痹,侵及关节,形成风湿痹症,常反复发作而难愈。
从现代科学用湿度来表示,对人体来说适宜湿度是40%-60%,如湿度过高,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此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从而引发脾胃疾病。因此夏季养生分夏季及长夏,夏季属火通于心气,长夏属土通于脾经,从而防治方法也有不同。
防治法:
1.调摄心神: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也就是郁怒及大怒。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宜静心养神、保持平和、稳定情绪、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心静自然凉。如一旦发生心火或肝火上炎时,建议用六字诀消火法,即肝念嘘字,心念呵字,能立见功效。
2.起居摄生:夏季昼长夜短,人们应顺应自然,晚睡早起,因天气炎热,阳气消耗过大,午睡补充更为重要,时间不宜过长,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让身体和心理得到充分休息,如有失眠者则不宜午睡。
宜忌:
1.睡眠时,不可让空调风直吹,且在空调房睡觉宜穿长袖长裤。
2.睡前不宜乘凉太晚,更不宜长时间在树荫下、过道上、凉台上乘凉过长或睡觉。
3.晚上睡觉除空调不能直吹外,同时控制室温不低于26℃;白天在空调室工作,温度在22-26℃之间,且最好穿长裤,如有条件每隔2小时,开窗能调节室内空气,室内外温度以不超过5℃为好。其原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严重的能引起手足麻木、面瘫等,特别在长夏时,湿邪入内粘滞不走,沉积于肌肤关节及内脏内,机体免疫力低下,至秋凉后,即可发病。
4.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关节炎的等慢性疾病老人,不要长时期待在冷气环境中。
5.食饮有节:
①原则:夏季饮食,按夏季养心、长夏养脾的原则进行食补。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夏,故夏季饮食,宜养心食物,饮食上宜选用降血脂食物:生姜、花生、大豆、蘑菇、海藻、酸牛奶、山楂、茶叶等,其它养心的食物还有:小麦、绿豆、冬瓜、苦瓜、西瓜、洋白菜、龙眼、猪心、海蜇、田螺、茶叶等。同时应补充适量蛋白质,蛋白质以鱼、虾、蛋为主,和豆类植物蛋白。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吃:如西瓜、苦瓜、西红柿、草莓、绿豆等;利湿的食物宜在长夏吃:如西瓜、冬瓜、薏米仁、黄豆、芦笋、黄瓜等。多吃杀菌食物: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蒜苗,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抗生素,从而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
②饮水 盛夏之日,机体由于汗液大量蒸发及呼吸之水气大量损失,如不及时补水,则可引起脱水。说到水的问题,我们应考虑水的质及量,我们同意洪绍光教授提到的“三八”喝法,其中“一八”即是每天要喝8杯水,这是很有道理的。所谓8杯水,每杯250cc×8=2000cc,当然儿童老年要少些,盛夏暑热要略为多些,喝的应该是温热白开水(健康水)。
分配: 晨起空腹三杯 250cc×3=750cc
中饭前45分钟二杯 250cc×2=500cc
晚饭前45分二杯 250cc×2=500cc
睡前一小时一杯 250cc×1=250cc
以上一天合计:2000cc/日
健康水有七大标准:
1.不含对人体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
2.水硬度(以caco3计)适中(30-200mg/L);
3.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适中,比例适宜;
4.PH值中性或微碱性;
5.水中溶解氧及co2含量适中(水中溶解氧≥6mg/L,co2在10-30mg/L);
6.水分子团小(半幅度≤100HZ);
7.水的营养生理功能(渗透力、溶解力、代谢力、氧化还原性)较强。
注意点:较重心脏病、肾病、高血压病、水肿、心衰、肾衰病人则要按病情做不同程度控水。
③饮茶:饮茶是一种高雅实惠,纯天然饮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千百年来饮茶一直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喜爱,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为重要,民间常喜饮的有以下几种:
陈皮茶:桔皮10克 少量白糖 茶可热饮也可冷饮,有止咳化痰健脾之功效;
桑菊茶:桑叶、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加水稍煮去渣,加入少量白糖,热饮可散热清肺润喉;
荷叶凉茶:半张荷叶撕成数块,加滑石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加少量白糖,可防暑降温;
香兰凉茶:藿香9克,佩兰9克和绿茶6克,一起放茶壶中,用开水冲,上盖闷5分钟,冷饮能解热祛风、祛暑化湿、开胃止呕,该茶特别适应于长夏驱湿。
四降保健茶:野生山楂10克,贡菊10朵,枸杞30粒,普洱茶10克,放入有蕊的不锈钢茶壶中,开水冲5分钟服,也可煮煎10分钟热饮,本茶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降血粘度的作用。夏天饮此茶,也有去烦降水驱湿作用。如有口干明显者,可加枫斗5-6个。
当然喝茶也要分不同体质,体质差者或寒体型者不宜喝寒凉的凉茶,而热体型的人则反之。
适宜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可以祛病健身。一到夏季,因天气炎热动则汗出,因此有些人一到夏天就懒得活动。这对健康是很不利的,那么到了夏天如何正确地运动,采取什么项目,在这里作一讨论。
夏季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运动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适宜运动,动静相宜,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相济,形神共养。
4、时间:采取清晨与傍晚,紫外线不是直晒的时间,避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及中暑。
5、种类:原则以缓慢的、柔和的、对自己有兴趣的、动静相间的有氧运动。
①健身气功、太极拳及回春功为首选,因为三者均符合缓慢、柔和、动静相济的有氧运动,能动以养形,静以养心,既能活络四肢百骸,又能定神泻心火。
②晨起或饭后散步,原则上以不气急、出微汗、脉搏不超过120次/分为度,如能配合行步功更好,既能活络肢体,又能调节心情。
③游泳,夏季是最适宜的运动方式,既能锻炼身体,又能祛暑养生,特别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增大肺活量、防治肺部疾病,同时也有醒脑的作用。
④钓鱼,重在培养性情、增益身心,夏季垂钓面对碧波荡漾、清风徐吹,心境自然清凉,心烦之火立即驱散,是调心的最有效手段,同时在垂钓过程中,身眼手法意高度集中,对提高机体整体协调平衡,提高反应能力,均有良好的作用。
注意点:
忌锻炼后立即洗凉水澡、忌大量喝水、忌大量吃冷饮、忌在强阳光下锻炼、忌大运动量、忌雨天雾天外出锻炼。
辨体质
夏季养生应把辨体质、谈养生来进行讨论。
正常体质:胖瘦匀称、健壮有力、目光有神、精力充沛,其养生原则是协调阴阳、畅通气血、促进代谢,在饮食上无品种上的禁忌。
痰湿体质:腰腹肥满、肢体沉重、倦怠,饮食上宜食具有健胃、补气、活血之物,如陈皮、玫瑰花、山楂、扁豆等。
阳虚体质:形寒股冷,特别是背部及膝关节的下寒冷者,要温补脾肾,运动健身为主,应在夏季可进温热食品,如荔枝、龙眼、羊肉等,忌冷饮。
气虚体质:四肢倦怠、肌肉松软,常太息、不喜运动,以补益脾肺为主,更要慎避风邪,饮食上宜以益气健脾、平和偏温之物,如人参、山药、龙眼肉、莲子等,少食寒冷之品。
阴虚体质:多为身形瘦小或细长体型之人,常有五心烦热,特别是口干便秘、下午潮热、皮肤偏干或油,宜养阴降火、镇静安神,宜饮食调理,心神调养为主。饮食上不宜吃温燥、辛辣、香浓的食物。宜食清间之品,如葡萄、梨、苦瓜、黄瓜、西瓜等
湿热体质:肤色多偏黄、有浊而不清爽之感、头重、四肢滞重,宜健脾祛湿、疏肝利胆。饮食上宜清淡祛湿之物,如冬瓜、苦瓜、绿豆、扁豆、薏米仁、海带等。
阳热体质:体格壮实、面色红润、声高气粗、特别怕热,调养以生津养阴为主。饮食上宜多食水果、蔬菜,如黄瓜、西瓜、梨、苹果、冰糖等。
气郁体质:多愁善感、忧郁脆弱、消瘦、郁闷、夜寝欠安、胆小易惊。饮食宜多吃小麦、葱、蒜、海带、萝卜、山楂、酸枣仁、核桃、金橘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安神食物。
血瘀体质:刷牙常见出血,眼白常有红丝,皮肤干燥粗糙,舌质有瘀、脉湿,时有身痛及关节疼痛、烦躁、健忘、性情急躁。饮食上可多食黑豆、海带、紫菜、萝卜、山楂、醋、绿茶等具有活血化、行气散结疏肝解郁作用食物。
小结
1.夏季,应分夏季及长夏,分别属心及脾,从阳历5、6、7三月,5、6二月为夏季,7月为长夏,又分成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2.夏季为暑热之气,属火,通于心气,宜清心降火;长夏属土,通脾气,宜健脾和胃。
3.防治方法
1.调摄心神:夏季养心安神,长夏祛湿健脾。
2.起居摄生:晚睡早起,重视午睡,睡时避风。
3.食饮有节:按夏季养心、长夏养脾原则进行食补,合理健康饮水更为重要。
4.合宜运动:选择清晨及傍晚时间,以柔和、缓慢、有序有氧运动为宜。
5.明辨体质:重视不同体质,进行不同养生法,可自我对照。
4、夏季养生宜六少:少怒、少欲、少色、少言、少食、少卧。
名词解释
夏与长夏:从阳历5、6、7月,这三个月一般称夏季,5、6月为夏,7月为长夏。
夏的特点是以炎热为主,而长夏以湿热为主,该月常有阴雨绵绵,以潮湿闷热为主。
中医为配合五行,将夏季分成夏及长夏,而夏属心,长夏属土。
立夏:5/6,阴历4月5日是夏季的开始,是收获小春作物(割春麦)播种大春作物(播稻秧)。
小满:5/21,阴历4月中旬,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此时北方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约相当作物长熟后期,故称小满,南方农谚“小满不满,干断思饮”,满代表雨水。
小满疾病易于出现的时候,建议要未病先防,扶正祛邪。
芒种:6/6,阴历5月5日-6日,表示夏收,是大忙季节,太阳到达北纬75°,有芒的麦子要快收,有芒的稻子要快种。
夏至:6/21,阴历5月21日-22日,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到达最北端,几乎直达北回归线,此时白昼为最长。
小暑:7/6,阴历6月7日-8日,表示开始炎热,太阳到达黄径105°时为小暑,小暑为小热农作物进入茁壮成长阶段,南方抗旱,北方防涝,小暑表示出梅入伏。
大暑:7/21,阴历6月23日-24日,太阳达到黄径120°为大热之时,农作物成长最快,大部分地区旱涝风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风及田间管理,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
第四部分 秋季养生法
秋季是指农历7、8、9三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6个节气。随着暑夏高温的下降,人们因炎热的烦躁情绪也渐趋平静,秋高气爽带来怡人的景色,此时切勿因眼前的美景忽视了秋季的养生。要知道夏日炎炎,机体既要消除夏季心火上炎的症状,长夏又要防治湿邪的侵入,在这个季节里,机体需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来达到内外环境的平衡,稍有不慎,则暑热内伏、湿邪粘滞,至立秋后即可发病。我们常见幸苦地度过了暑热,但到9、10月份常见发病的自然规律,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就是这个道理。立秋一到,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纳呆、精神不振等症状。
立秋后,阳气转衰、阴气日长,自然界生发开始向收藏转变,秋季又是肺经行令之时,稍有疏忽,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起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状,肺在志为悲,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情绪,古人云:“使志安宁,以缓秋刑”,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特别重视秋季养生。
调摄情志
一般来说,秋天的情绪不太稳定,易悲愁伤感或烦躁不安,我们应要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以乐观而温顺的心志看待一切事物,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的情绪,要以守为要,做到“心境宁静”。这样才能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要保持心境清净,就要清心寡欲,少点争各夺利、多做善事、多做奉献,以一个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做到天人相应,利用秋高气爽,外出秋游或爬山登高,心旷神怡或练静功,特别是四线吐纳炼丹功,使人松静自然、恬淡虚无、出元神、去识神、调摄心情、天人合一、五脏安和。
健康饮食
养肺为要,秋季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重在养胃,特别有慢性胃炎病人更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不能贪凉,夜间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受凉,引起旧病复发。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牛奶、花生、山药、白木耳、红枣、鸭肉、芝麻、核桃、百合、蜂蜜、糯米、泥鳅、各种鱼、红薯、芦笋、黄瓜、绿豆、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补血的作用。
少辛增酸:秋季肺气偏旺,如辛味食物吃得过多,可促使肺气更旺,进而会伤及肝气,因此秋季要少食辛味之品,如葱、姜、蒜、韭菜、辣椒等,在此基础上多食酸味食物及水果、山楂、石榴、葡萄、芒果、柚子、苹果、柠檬、番茄、齐等。
宜多吃粥:秋季晨起多吃些粥,即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可常吃山楂梗米粥、白萝卜梗米粥、杏仁梗米粥、梨子梗米粥、胡萝卜梗米粥等。
宜补充健身汤:每日中晚间喝些健身汤,既可渗湿健脾、滋阴防燥,又可增加营养,秋季常食的汤有百合冬瓜汤、山楂排骨汤、冬瓜紫菜汤、香菇豆腐汤、赤豆鲫鱼汤等。
宜多吃鱼:秋季是进补时节,最好的动物蛋白以鱼肉为佳,鱼肉脂肪含量低,其中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作用。
鲫鱼:有利水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清热解毒作用;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滋润肌肤,保持皮肤湿润与弹性;
青鱼:补气养胃、化湿利水、祛风解烦、抗癌防癌,内含有锌、碘、铁等微量元素;
泥鳅:清利小便、解毒收痔之功、抗菌消炎。
多数鱼肉内含有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的防治骨质疏松症。
饮食搭配:五谷杂粮是人体补充能量必需的基础饮食,是维持生理活动最重要的营养来源,但目前有很多人有一错误的想法,特别是正在减肥的人们,不吃主食支持水果及蔬菜,如长期下去,必定造成体内营养失衡危及健康。
科学家证明,一个人每天应摄取300-500克的谷类食物才能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特别在秋季干燥渐冷的气候,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更大,更需要五谷杂粮来抵御干燥,达到抗秋燥和营养保健的目的。五谷杂粮种类多,既将秋季常用而发挥较大功效的五谷杂粮分述如下:
花生:“十大长寿食品”之一,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脂肪、抗生素、不饱和脂肪酸和钙、磷等,且可养胃醒脾、清肠润燥,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品,有人将醋浸花生,每日吃10粒,更是秋季最佳食品。
红薯:被人称为土人参,是一种味美价廉的长寿食品,能生津止渴、润肺滑肠、补脾益胃、通利大便,还有抗癌作用,但不宜多吃,不然要引起腹胀矢气、频频泛酸等不适症状。
芝麻: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滋润皮肤,使之光滑、红润有光泽。
除此之外,小米、糯米、玉米、黑豆等也是非常适宜在秋季食用的。
运动锻炼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个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
1.学练太极拳及回春功,两者皆有动功及静功,能做到动静相间,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能使元神及识神协调相处,既发挥识神的聪明才智,又保养了元神,发挥机体内外的协调平衡,从心理影响到生理,做到少生病,又健康。
2.登山:立秋以后,户外登山运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肺活量及心肌收缩力增强,并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但对老年人爬山不能劳累,要慢速、多休息、不与人争。对患有神经衰弱、慢性胃炎、高血压、冠心病、气管炎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适当的登高锻炼,可提高治疗效果,此外山林地带,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对心肺功能均有好处,大好壮丽而优美的山河,又可陶冶性情,又可消除秋季带来的肃杀之气、悲伤之志。
3.冷水浴:对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体弱者、老年者除外),可试洗冷水浴。秋高气爽,气温、水温、提问比较接近,冷水对人的刺激较小。冷水浴可以提高机体对冷的刺激、耐受性,从而就不易着凉而引起疾病,同时又可促进皮肤及内脏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及血栓形成。洗冷水浴前,在脱去衣服后先要热身,做准备动作,先用干毛巾或手快速摩擦全身,感到发热时,才能进行冷水浴,不宜在临餐前、饥饿时、刚进食后进行冷水浴。高血压、冠心病患有各种痛症患者,不宜洗冷水浴。
起居调摄
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早秋热湿,中秋前后燥,晚秋又以凉、寒为主,所以人们在起居上应提高警惕,注意养生。
睡眠: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段,秋季主张“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此外,秋季是昼长夜短,天气又凉爽,年轻人常喜贪睡,睡多了会使精神萎靡,早睡早起会让人情绪饱满地去工作、去学习,完全符合秋季养生收养之道。
服饰:民间有句谚语“春捂秋冻”。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的冻一冻,因为微寒的刺激,可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皮肤血流量,提高机体耐寒的能力。如捂得太严,常引起出汗过多,使阴精耗伤,阳气外泄,对机体不利。但也不能秋装夏着,受冻太过,反而冻出病来,在秋季着装上,款式以宽松为好,衣料以棉布料透气性好的衣料为佳。
房事:在秋季应自然界收藏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这点对于中老年人特别重要,人过40岁后,健康水平均走下坡路,阴气由旺盛逐渐减弱,到了老年精力更加衰退,这是自然界规律。对中老年同志来说,顺应自然界秋季收藏的规律,注意养肾保精,健康长寿,不过分透支,劝你适当节制房事。
养阴:秋季养生特别要注意的养阴,多喝水以补充夏季失去的水分,多接地气多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原野、田地、山林、湖边,按天人合一原则,天阳、地阴、人中间多接触地气就是补阴,秋季锻炼避免汗出过多,不能过度,避免伤阴。
总之秋季是一个收藏养阴的季节,我们养生也应符合大自然的规律,要滋阴润肺防秋燥。我们要调达情志、起居有常、滋阴润肺,预防秋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附秋季6个节气
立秋:是肃杀的季节,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
美味粥品防止贴秋膘增肥,立秋美食:藕。
处暑:是暑期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白露:白露是个典型秋天季节,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而名。白露美食:茭白。
秋分:秋分季节已经真正进入秋季,是昼夜时间相等的季节,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秋分美食:月饼。
寒露: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内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肃落。这是热与冷交替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要注意衣着保暖。寒露美食:螃蟹。
霜降:从每年的阳历十月廿三日或廿四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此时气候渐冷,开始降霜。霜降美食:柿子。
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2.为水液运行之道 《素问.灵秘典论》说,“三焦者,次渎之官,水道出焉。”次渎即疏通水道,它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脾、胃和肠、肾、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调作用完成,但必须要三焦为通道。上述二作用是相互关联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而人的气是依附于血、津液而存在,是一个功能两个方面的作用。
注重点:
1.亥时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候,天地归于安静,人可以酣畅地释放激情,然后进入甜美的梦乡,亥时也是一天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阴气极旺将衰,阳气已尽将生,而此时也是人结束一天的生活,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周期的时刻,那时可做二件事,一是有节止的性生活,二是进入梦乡,安身定神、养阴蓄阳、休养生息,因此亥时必定要睡,不然会影响子、丑时肝胆生理功能的运行,中老年人要青春常驻,必定要在亥时入睡。
第五部分 冬季养生法
冬季是从立冬日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直到立春的前一天为止。
冬三月草木凋零,冷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冬季养生原则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阴护阳为根本,人体新陈代谢水平相应较低,因此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机体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肾的火力旺与衰,对生命的强弱至关重要。因此冬季养生护肾是第一要素,寒为冬季主气,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的阳气,我们常见老年人或体弱者到了冬季就感手足不温、畏寒喜暖、四肢常蜷缩、脘腹冷痛、脉象异常,如脉紧、脉迟、脉沉,这就是我们说的阳气虚。
因此冬季养生的重点乃在于养肾,正是由于肾的封藏固摄作用,使体内精微物质得以保留,元阴元阳得以封藏,人的生命才能旺盛,身体才能健康,但由于冬季寒冷,而寒邪也易于侵害肾,使之病变,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智慧地知道冬令进补,作为除病强身的传统方法。这是我国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现将分述于下:精神调养、饮食调养、起居有常、合宜运动、冬令进补。
精神调养
冬季养生,重在于“藏”,“内经”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人们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做到含而不露,如把人隐私,秘而不宣,又如渴望珍品那样满足。祖国医学强调“神藏于内”,由于冬季寒冷,机体需要在完成正常生理代谢的基础上,还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去抵御寒邪,因此用冬藏的自然规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能量输出,故提出神藏于内。它提出的神,应该是元神,内经中提及“怡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十六个字的经典养生法,很明显就是提及,要使精神内守(要保养元神)。它的前提就是“恬淡虚无”,也就是少私寡欲,或清静无为,其核心是“心静”,只有在心静的前提下才能出元神,通过真气运行来协调五脏六腑的平衡,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安从来。要使神藏于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这些话确实很有道理。从生理上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心理宁静,有利于去识神、出元神,使机体气血调和、五脏安宁,使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使之精足、神旺、气顺。
二.调摄不良情绪,也就是要“利导思维”,要以乐观的心志去调不良情绪。人生在世,总不免遇到不顺心事,如悲欢、愤怒、兴高采烈或工作学习上的难题、难事等,常会产生悲观、看不到光明等不良情绪。面对现实,我们一定要克服那些黑暗而要看到光明,看到前途,对困难要迎刃而上、荣辱不惊,因为乐观的情绪,大脑皮层产生快乐激素,产生一个快乐的人生使机体加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功能,达到冬令养神的目的。
三.防止冬季情感失调症
所谓冬季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年年出现并多见于青年,女性更多。
其发生机制:寒冷使人新陈代谢及生理功能处于抑制、降低状态,调节代谢的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乌苷的含量减少,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代谢减慢,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也明显抑制,使血循环减慢,脑供血不足,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而出现上述冬季情感失调症状病。
预防:①延长光照时间
②加强体育锻炼
③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B1、B2的豆类、乳类、花生等食物,改善大脑功能。
饮食调养
中医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之时。人体生理活动也因冬季寒气逼人气候的特点影响而要收敛,并将一定能量储存于体内,以为来年春生夏长做好准备,同时又要付出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足够的热量来应付寒冷冬季热量更多的支出,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有人曾调查,北方比中部和南方居民热能需要量分别高出约5%--7-8%,按以上特点,专家们认为,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增加热量,以保证充足的与其曝寒和劳动强度相适应的热能。它的适宜比例:蛋白质占13-15%,脂肪25-35%,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供应量限定在常温下的需要水平,存下热量增加部分应以提高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供应来保证,无机盐类供应,应要超过常温量略高一些,维生素的供应特别要增加维生素C的含量。
那么具体如何执行?
羊肉:冬吃羊肉是非常合适的,因为羊肉性温,能给人体带来热量。中医认为羊肉能助元阳、补元精、疗肺虚、益劳损,是一种滋补的强壮食物,羊肉含有的钙、铁,高于猪肉及牛肉,并对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等一切寒症最为有效。
狗肉: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功能安五脏、暖腰膝、益肾壮阳、补胃益气,若老年体弱、腰痛足冷,腊月食狗肉,周身暖洋洋。
鹅肉:广州的烧鹅有名,中医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草纲目”记载:“鹅肉利于五脏,解五脏热,止消渴。”对糖尿病控制病情及补益均有好处,并有补虚益气、暖胃生津之作用,尤为适宜于气阴不足之人,符合秋冬养阴的原则,如鹅肉炖萝卜,还可大利肺气,止咳化痰平喘。
鸭肉:鸭能滋五脏之阴,尤宜于阴虚火旺者服食,特别对一些低热、虚弱、食少、大便干和水肿的人,阳虚者少食。
核桃:有长寿果之称,其产热量为粮食和瘦肉的二倍,内含脂肪40-50%,蛋白质15%,故冬令服用,有益健康,每早晚多服1-2个,有强肾补脑作用,及止咳润肠作用,有便秘者可核桃配黑芝麻打成细粉,每晨服一匙,效果很好。
栗子:栗子性甘温无毒,有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功效,很适宜于冬季服用。栗子营养丰富,每500克含糖172克,蛋白质18.7克,脂肪5.9克,热量达815千卡,并还含有维生素、胡萝卜素、脂肪酶、钙、铁、钾等,实践证明栗子所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能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症,对中老年有延年益寿抗衰老之作用。栗子作为药用,晨晚各吃6-7个,不宜过食,不然生吃造成消化不良,熟食造成滞气,有脾虚、湿热重者不宜食用。
地瓜:味美价廉,营养价值高,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瓜可为人体提供独特的黏液蛋白。这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不仅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减少皮下脂肪,而且还能保持关节腔内润滑,内含大量维生素C,可防止产生有害过氧化物,减少脂褐素预防老年斑,延缓衰老。
缺点是含有“气化酸”,多食后肠道内产生过多的CO2,尤其对胃肠有病者,食后易出现胃胀、烧心、咳酸水等症。
冬季饮食,中医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主咸,心主苦,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之火更弱,故用苦味之品,以助心火。“四时调摄笺”里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食物,因此类食物属阴,易损脾阳,食物最好是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木耳、藕、新鲜蔬菜、水果等补充维生素。
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早睡可保养人的阳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同时还要保持合宜的温度及湿度,室温过低,易损阳气,室温过高,由于室内外温差太大易于外感,具体分述于下:
1.冬季穿衣:随气候而变化,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一般如衣服表面是0℃,而与皮肤接触的内衣为32-33℃较为合适,如超过则 太容易出汗影响健康。
2.冬季戴帽:冬季戴帽这个问题有争论,北方冬季戴帽人很多,而温带如上海等地,老年人带帽较多,而青年人及妇女就相对较少,这与南北方冬季的寒冷温度差异较大有关。从传统观念来看,人类应保持足暖头寒,保持头脑清新,但其寒有一个度,一般来说温度低于0℃,则宜主张戴帽,因其在冬季,头部散热是很多的。在15℃时,散热量为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在低温时头部的保暖与人体散热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如寒夹雪或夹风戴帽时,必须要护住耳朵,以免引起冻伤。戴帽也是一门艺术,女性戴帽应与外套、围巾、手套及其他服饰相配,使之颜色式样一体,给人以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帽子的式样应注意和自己的年龄特点相匹配,年老选用色深有前沿的帽子。
3.脚的保暖:俗话说“寒从足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差,再加上足表皮下的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能较差,因此全身皮温最低,趾尖温度25℃左右。
足受寒邪入侵,势必影响内脏,如小腹冷痛、胃痛、腹泻、行经腹痛、月经不调、腰腿痛等症、上呼吸道感染等,由此可见到冬季保持两足温暖的重要性。
冬季鞋袜的尺寸稍大些,脚与鞋之间应有空隙,利用空气隔热作用,增加保暖性,鞋底要厚些,在冰天雪地里行走要穿带毛的皮靴,对有足汗的人要穿透气性好的棉鞋及棉袜,鞋垫湿后要及时烘干或更换。
4.注意室内温度及空气流通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适宜,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对健康均不利,如过高,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起感冒,室内温度过低,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脑血管病,被褥厚薄应按室温的变化而适当调整,以感到温暖而不出汗为度。
由于冬季严寒,室内外温差很大,为防止热量的外泄,很多人不愿开窗,特别在北方,这种习惯是很不卫生的。要知道冬季有很多疾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当人们咳嗽、喷嚏,说笑时病毒细菌则随飞沫到空气中,健康人频频吸入就很易感染疾病,如有肺结核病人则就更危险。另有报道,一个成年人每小时在呼吸过程中大约要呼出CO2 20毫升,假设有2个人在6平方米房间从事轻度劳动,将门窗紧闭,不与外界通风,8小时候室内CO2浓度就会达到足以致命的地步。
所以从卫生角度来说,冷天还是应该定时开窗换气,使室内保持一定量的新鲜空气,特别在密闭的会议室开会,并且吸烟的人又很多时尤为重要,同时开窗也借阳光中的紫外线进行杀菌。
合宜运动
天寒地冻、许多人因寒而退,不愿参加体育运动,俗语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又云:“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都是说明冬季坚持体育运动非常有益身体健康,冬季锻炼有以下优点及注意点:
加强冷适应,所谓冷适应,指机体在长期寒冷刺激下所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使之产生一种对寒冷环境的适应力。要提高御寒能力,首先要接触寒冷,而体育运动是接触寒冷的最好办法,因寒冷造成肌肉血管不停的收缩,运动使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新陈代谢,身体产生热量增加,同时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使体温调节中枢明显提高,有利于灵敏,准确地调节体温,这样抗寒能力就可明显增强。据测定参加冬季锻炼与不参加冬季锻炼,其抗寒能力相差10倍以上。同时又可提高免疫功能,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及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生活在寒带的爱斯基摩人、挪威人以及我国北方边疆的鄂伦春人,以及处于温带的日本人,他们在小孩时冬季就穿得很少,锻炼他们寒冷的适应能力,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的冬季游泳。当然冬季锻炼好处很多,但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不要在汽车频繁往来的路上活动,因为汽车尾部排出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烃类、铅化合物等。
②要注意在进行长跑等运动时,容易将冷空气吞入肠胃道,从而引起肠痉挛或腹胀。运动时不宜张口呼吸、说话、谈笑,一旦发生可服红糖生姜茶,或脐周涂松节油等。
③要避免着凉,冬季户外运动,要适当穿得暖和些,如过冷则要戴上帽子和手套,如遇大风沙、大雪天,千万不要户外活动,这样就会对肌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④不要在众多冒烟的庭院或路边锻炼,因灰尘中的二氧化硫是窒息性气体,有腐蚀作用,对眼结合膜、鼻咽部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同时也不宜在大气污染严重的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水泥厂等附近进行冬季锻炼。
最好的地点:山谷河溪旁、树林草地等空气新鲜的地方是健身的最好场所。
⑤冬季锻炼,应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由于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一旦到了室外温度骤然降低,会使皮肤肌肉收缩,关节韧带僵硬,如突然运动可引起肌肉韧带拉伤、关节损伤,必须要做运动前的准备动作,一直要做到全身发热、四肢有力,精神饱满,寒气也不足惧了。
⑥慎洗冷水浴,冷水洗面、冷水洗浴均可提高耐寒力,对健康有利,但要按个人体质、耐寒能力循序渐进。可先洗冷水面开始,逐渐进入到冷水浴,并且要在秋季开始,对寒冷有适应过程,到了冬季就能适应水温在10-15%之间。
⑦冬季也可在室内练习放松功,站、坐、卧三式均可,因为冬季由于寒冷,肌肉、韧带、皮肤、腠理都处于收缩状态,血供差而感到寒冷,阳气不足,可用意念放松肌肉与韧带,增加局部血液循环。特别是站功,不仅能增强下肢肌力,防治冻疮,而且对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提到冬令补肾,可联系六字诀中的吹字诀,练吹字功以补肾气。明代《遵生八笺》有云“治肾脏吐纳用吹法,鼻吸口呼大吹30次,细吹10次,能治肾家一切冷气,腰痛,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内虫鸣,及口内生疮,更有烦热,悉能去之。”
冬季练吹字诀有祛肾中之邪气,同时对肾虚引起的阳萎、早泄、滑精等症均有一定疗效。
冬令进补
中医或民间素有“冬令进补”之说,同时还提倡冬至前后开始进补,最常用的是膏方。目前人民生活水平已普遍提高,有了钱就要考虑补,因此出现很多补法。有一部分商业单位,因为商机利益,就很不负责任的乱做广告,不分男女老幼,全民皆补。当然大多是补之有益,但也有小部分由于滥补、乱补危害甚多,如为了小孩长高过早进补,引起早熟,使之更矮;有患阴虚火旺之人,误用鹿茸苁蓉狗肾牛鞭,则犹如火上加油,使热更甚;有患阳虚者应补阳,如服用龟板、必甲、生地、西洋参类等药物,则好比雪上加霜,因此冬令进补是好事,但为补而盲目乱补则适得其反,补之不当,危害大矣。
为此我想讲三个进补原则:
1、 进补目的,一般有两个,即通过冬藏进补,用补法、补药来调节人体内部诸虚劳损;其次是有“预防为主”的思想,即按自身情况,如有的亚健康状态,冬季免疫力低下,易感冒、易咳嗽、虽无疾病也可以进补,因为适当补养,可调节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的目的;
2、 辨证进补,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如为虚证则要辨别气虚、血虚或气阴两虚或气血两虚,并要辨别哪几个脏腑的虚症,才能进行针对性进补。其次,进补必须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对具有虚症的患者,可采用补益的方法,对患有实症的患者,则要采用攻邪的方法,对虚实相兼的患者,则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如背道而驰,用攻邪的方法治虚症,就会耗气损血,使气血更虚,如用补益的方法治疗实症,会使邪实更甚,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把病补牢,越补症越重;
3、 冬季进补副作用
1) 如患者在进补前已有腹胀纳差,湿阻中焦,舌苔发黄等胃内湿热症状者,必定要服开路药,先宜清理肠胃,化去湿热,然后再进补,不然在未清之前,直接进补常会出现胸闷、恶心、口干、口苦、腰痛、腹泻等症。再强调一次,服膏方要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2) 要注意补药的量控制,不是补药越贵,量越多越好,如过度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会导致腹胀等症;如温阳药用之过多,剂量过大,如红参、鹿茸、附子、王桂等药会出现大便秘结、烦躁、口干、血压升高、鼻出血等反应;如过量应用阿胶、熟地、龟板、必甲、首乌、生地等滋腻药物,会使纳差、恶心、腹泻、舌苔腻浊等。
3) 不要跟着广告走:令人担忧的是很多缺少医学常识的人冬令进补跟着广告走,造成乱补、滥补之风,特别影响儿童的健康,家长宠爱“小皇帝”,对名目繁多的商家宣传,乐、神、智等所谓开发智力、促进发育的滋补品的神奇功效深信不疑,结果花了钱,却出现令人心烦的性早熟,即印证了补之不当,反成公害案例。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进补,更不能乱服补药,小儿冬令进补不是不可补,而是要慎补,且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冬令进补,不应补而补之则壅,不对症而补之则滞,乱补、滥补则伤身,服了补药再找医生,这不是人生的悲剧吗?因此说冬令进补是好事,切忌因补而生祸。
总之,冬季养生要着眼于藏,特别要藏神,如冬季能敛阴藏阳,对人体疗病防疾,增强免疫力将十分有益,从这个角度说,冬季是一年之中最适宜人体养生进补的季节。
第六部分 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