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玄篇》 元.餘洞真
媒体:原创 作者:餘洞真
专业号:海北翁
2009/6/18 10:47:49
《悟玄篇》 元.餘洞真
作者:餘洞真 來源:氣功網
坐工口訣
夫學道之士,不拘時候,但得身心閑暇之時,求于靜處,暝目閉口,端坐忘耳,或 盤膝或不盤而坐皆可。夫坐之時,外忘其形,而不著物累,内忘其心,而不著事,若存 其中,似存不存,似守不守,而著于空矣。久久純熟,自然念定,念定則陽生,陽氣生 則有升有降。
其氣升者,自腰間尾闾而升,直上夾脊而止,藉巽風則鼓而上于頂矣,二 氣交合,下降于舌端,如蜜之甜,款款咽納,直入中官矣。丹書曰:吹噓賴巽風。又曰: 初時須著力,次候卻如無。總之,升降不明火候之數、日囚用工夫、三關妙用、沐浴玄機, 空延歲月,到老無成矣。古歌日;神仙不肯分明說,誤殺閻浮多少人! 何也? 這些道理 人還識,陸地神仙鬧似麻。所謂天機秘訣,末敢洩漏于文,故以口傳心授爾。
火燥水濫
夫火燥者,上升不止;水濫者,下降不息。若有法度調和,斤兩運用,則火不炎燥, 水不泛濫,自然定矣。用時則有,不用則無,其理玄機,在乎口訣。既不知此妙用,則 何一煉精化氣,二煉氣成神,三煉神還虛也。今學道之人,天下紛紛,其得正傳者,無 有一二爾。此個道理,豈可輕易授人哉!
沐浴
十月懷胎,兩月沐浴,共成一載三百六十日矣。且休說十月懷胎,其兩個月而沐浴, 安于何處矣。此兩個月而又不行火候,或安于前,或安于後,或安于其中矣。委的實 用,非不用也。 學道之土,須要參學,莫泥于卯酉二月,非也。脫胎之時,莫非口傳心授爾。
玄關一竅
玄關一竅者,乃一身總要之關也,此竅者,即心中之心是也。其心非肉心,乃心中 之主宰,一身萬事之神也。其神者,無形無相,非有非無也.人能無私之時,便是玄關 一竅,才有一毫私欲,不是也,程子曰:不偏不倚之謂中,才有偏倚便不中也。杏林石 真人曰:身裏有玄機,心中無垢塵。期言盡矣。玄關一竅,萬事之宗,動交于物.
靜養 在中。不無不有,非色非空,凝然湛定,氣息流通。左升白虎,右發青龍,齊停央脊, 鼓起巽風。扇開爐鞴,透上昆峰,乾坤交媾,化作一泓。降至舌端,咽人黃官,一日之 内,三四遍功,初關百日,沐浴一月,中關百日,沐浴前同,上關百日,火候數窮,脫 胎神化,抱一養童,九年行滿,白日上升。大道無言非有問,忘形忘象求鉛汞。守中一 物莫存些,專意身心要守定。呼吸一應便神清,六脈自然朝性命。
精神魂魄各歸元,至 此身心寂不動。一陽生至二陽遷,隻待溫溫行火今。須臾直舉至銀河,玉枕泥丸如火烘。 乾坤交媾降明堂,頂上圓光懸寶鏡,如如下降至舌端,滿口馨香甘液噴。徐徐咽納下黃 庭,遍體金光随罩定。三家相見結嬰兒,一卦三二兩卦定。晨昏握運仗天罡,四三皆拱 璇玑柄。一年迸破頂颔門,是能超凡而人聖。
九年抱一行圓滿,獨步翔鸾歸大洞。吾今 洩破聖賢機,洗耳暝心存一定。莫待鉛虛汞散飛,他時赴死甘心盡。玄機備細剖心傳, 學道人人早精進。又雲:玄關竅假在其中,無形無象亦無窮,今人若指其安處,便隔千 山幾萬重。若人指點心肝脾肺腎不著處,卻如虛處巧捏一穴,其言中矣,著一處卻非中 矣。
藥物
夫采藥者,血中采取真氣,氣中采取真精,血氣者,到頂交合,化而爲液。真精真 氣者,氣至頂交合,化而爲金,液者,流于經脈,而爲白血。其金者,入于中宮,結而 成丹。工夫到日,一身血氣,化爲白血,真精真氣,盡結以成。丹體既成,出神入神, 皆不被幻軀之累也,向上一著,超出陰陽之外,尤存口訣,是爲身外有身,尤未奇特也。 又雲;精中氣血血中精,精氣元同太極成.莫言呼吸爲交感,此物安能有死生7
火候
進火之時,頃刻一周天。夫十個月而三百日,三幹六百時,三萬刻,或刻刻行火候, 或時時行火候,或日日行火候,或時中不拘于刻,或日中不構于時,但用便用。但不知 法度,則亂升亂降,則不能上矣。口訣存焉。
中宮
土生萬物,心主萬事,心即土也,土即心也,故曰中央戊己土,中央即玄關一竅 也。了得土,萬物死;了得心,萬事息。今知學道人,茫茫隻向外邊尋覓,卻不去中心 求其道也。
抱一
脫胎吞入腹,在于人間,九載積行滿八百,而證于仙。乾坤往來,遊遍名山洞府。 行滿八百之日,奉金書玉沼,而列于班矣。
出神
名曰解胎。學道底人,總不知火候沐浴造化之備,其脫始之時,莫非口傳心授爾。
初下手
玄牝之門:萬化俱忘性不忘,忘無忘處妙無方。這些便是玄關竅,何是泥形亂度 量1 透關:自從關竅撞通時,二氣周流應化機。任去任來無挂礙,絲毫不動斡璇玑。 破境:心明性徹,光圓如鏡,一念才生,諸相即應,學道之土,不可認著,必屬他 境。故雲:爲甚眼中難著屑,隻因性裏不藏塵。念頭一動性揚波,鬼面人頭見許多。
蓋謂 寂然通感應,學人不認即無魔。 敵魔:思念相續,不能斷絕,鬼面人頭,千般萬狀,立時駕動水火二車,一撞三關, 直透内院,三屍走,六賊逃移,則群魔自然散矣。陣陣昏沉黑暗濛,立時仗劍布罡風。 爐中發起三陽火,掃蕩妖氛頃刻中。 立基:釋氏工夫至此,謂之打成一片,晝夜不舍,隻管加時定力,日就月将,做将 去了,道門立基行火候,煅煉而成丹也。丹基立定念頭純,晝夜神光衛護身。兩眼自然 慵睹色,一心默歇守玄真。
火候:八竅分爲八節門,溫涼寒暑應乾坤。四時不失陰陽火,鼎内丹砂結紫雲。又 白真人曰:行火之士,十二時設一時,即五刻也,三百日内在半月,計一千五百刻也。 一身八刻一周天,一刻工夫簇一年。學者若知如此用,饑來吃飯困時限* 冰浴:身中沐浴,乃氣候之沐浴。月中之沐浴,乃丹頭之沐浴也。紫陽日:免雞之 月及其時。斯言者,兩月沐浴也,精全氣旺藥爐溫,二八臨門固蒂根。不向抽添加火 候,洗心滌慮道常存。
又:氣候來潮,須當塞兌垂簾,湛然無欲,以待氣候過也。毋得 縱意四散,所謂不能固濟須丹傾矣。工夫到此要防危,不比尋常一類推。氣候來潮須保 養,禁關閉兌守無爲。 采藥:采藥時用看老嫩,嫩如湧泉之泛上是也,老如蟻行、如毛細是也。 煅煉:閉目若存中,如空空不空。坤宮其氣發,背上炎烘烘。巽風輕鼓舞,一氣透 天宮。閉之不可放,化作滿頭泓,徐徐而放下,大地作甘霖。
總訣:夫人者,頭乃諸陽聚會之所,其中有陰,名曰真汞,五髒者,乃諸陰聚會之 所,其中有陽,名曰真鉛。蓋心者,上不屬于陽,下不屬于陰,而得其中,以爲一身之主 宰,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叩之者感而遂通,中之者寂然不動。人若向此不動 中做工夫,終至純熟,則知天地造化悉備于我矣。
2007-12-11 21:33:17
作者:呂洞賓 來源:氣功網
真經歌
真經歌,真經歌,不識真經盡着魔。人人紙上尋文義,喃喃不住誦者多。
持經咒,念法科,排定紙上望超脫。若是這般超生死,遍地釋子成佛羅。
得真經,出洪波,不得真經莫奈何。若問真經端的處,先天造化别無多。
順去死,逆來活,往往教君尋不着。真經原來無一字,能度衆生出大羅。
要真經,度自己,除非同類兩相和。生天生地與生人,豈離陰陽造化窩。
說真經,不脫空,西川澗底産黃金。五千四十歸黃道,正合一卷大藏經。
日滿足,氣候通,地應潮兮天應星。初祖達摩親口授,真玄妙法蓮化經。
初三日,震出庚,曲江上,月華瑩。花蕊初開含珠露,虎穴龍眠探濁清。
水生二,藥正真,若待其三不可進。壬水初來癸未來,須當急采定浮沉。
金鼎煉,玉爐烹,溫溫文火暖烘烘。真經一射玄關透,恰似準箭中心紅。
遍體熱,似籠蒸,回光返照入中宮。一得真經如酒醉,呼吸百脈盡歸根。
精入氣,氣忽神,混沌七日複還魂。這般造化真消息,料得世人少人論。
活中死,死複生,自古仙佛賴真經。此個造化能收得,度盡閻浮世上人。
大道端居太極先,本于父母未生前。度人須要真經度,若問真經癸是鉛。
《窯頭坯歌》 呂洞賓
作者:呂洞賓 來源:氣功網
窯頭坯,随雨破,隻是未曾經水火。若經水火燒成磚,留向世間住萬年。棱角堅完不複壞,扣之聲韻堪磨镌。
凡水火,尚成功,堅完萬物誰能同?修行路上多少人,窮年煉養費精神,不道未曾經水火,無常一旦臨君身。
既不悟,終不悔,死了猶來借精髓,主持正念大艱辛,一失人身爲異類。君不見洛陽富鄭公,說與金丹如盲聾,執迷不悟修真理,焉知潛合造化功!
又不見九江張尚書,服藥失明神氣枯,不知還丹本無質,反餌金石何太愚!又不見三衢趙樞密,參禅作鬼終不識,修完外體在何邊,辨捷語言終不實。
窯頭坯,随雨破,便似修行這幾個。大丈夫,超覺性,了盡空門不爲證,伏羲傳道至于今,窮理盡性至于命,了命如何是本元?
先認坎離并四正,坎離即是真常家,見者超凡須入聖。坎是虎,離是龍,二體本來同一宮,龍吞虎啖居其中,離合浮沉初複終。
剝而複,否而泰,進退往來定交會。弦而望,朔而晦,消長盈虛相匹配。神仙深入水晶宮,時飲醍醐清更。餌之千日功便成,金筋玉骨身已輕。
此個景象唯自身,上升早得朝三清,三清聖位我亦有,本來隻奪乾坤精。飲凡酒,食膻腥,補養元和沖更盈,自融結,轉光明,變作珍珠飛玉京。
須臾六年腸不餒,血化白膏體難毀。不食方爲真絕糧,真氣薰蒸肢體強。既不食,超百億,口鼻都無凡喘息,真人以踵凡以喉,從此真凡兩邊立。到此遂成無漏身,胎息丹田湧真火。
老氏自此号嬰兒,火候九年都經過,留形住世不知春。忽爾天門頂中破,真人出現大神通,從此天仙可相賀。聖賢三教不異門,昧者勞心休恁麽!
有識自愛生,有形終不滅。歎愚人,空駕說,愚人流蕩無休歇,落趣循環幾時徹,學人學人細尋覓,且須研究古《金碧》。
《金碧》《參同》不計年,妙中妙兮玄中玄。
《采金歌》 呂洞賓
作者:呂洞賓 來源:氣功網
采金歌
道道道,無巧妙,玄玄玄,無多言,開關展竅也不難。
明雌雄,兩劍全,築基煉己采後天。雖後天,名滓質,先服後天後先天。
此妙訣,要師傳,不得真師枉徒然。築基工夫往前進,火候屯蒙要抽添。
要抽添,認真鉛,十三四五六相連。審黃道,知端的,亦要看經五千言。
藥苗新,用心看,鉛光發現三日前。癸水将至須急采,差之毫發不成丹。
未采藥,立匡廓,交合之時用橐籥。用橐籥,近我身,不看天體枉爲作。
知癸生,曉癸現,三十時辰兩日半。采取隻在一時辰,六候隻于二候見。
外四候,别有幹,得藥之時勿貪亂。如癡如醉更省言,牢關牢鎖牢上圈。
擇定飲食莫太過,又恐傷丹又霍亂。減酸鹹,常咬淡,黃婆伏侍用心看。
一時饑飽失前功,鉛散汞枯兩不戀。十月工夫要勤咽,勤咽之時防危險。
頗得道理明性歌,得之莫作容易看。至人傳,非人遠,萬兩黃金不肯換。
2007-12-11 21:05:46
《黃帝陰符經》及注解(1)
作者:黃帝 來源:氣功網
經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物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性,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發殺機,鬥轉星移;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德,萬變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藏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練,謂之聖人。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也。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治;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也。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擒之制在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
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盡乎象矣。
《陰符經》注釋 田誠陽
(陰符經),是與(老)(莊)并列的道教聖典。全篇字數不多,言深旨遠。經文從天、地、物、人、我五個方面論述天人關系,尤爲道教修煉所宗述,爲丹學祖經之一。下面逐句作注,以闡其真義。
題解:陰,隐含,内藏。符,符合。通過内在修煉,符最合天之道也。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觀察,體悟。執,按照,執行。
觀察天道運行之規律,并按照天之運行修煉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煉的層次也就越高。故此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就等于明白了修道。這句話點出了全篇主題,是全篇總綱。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賊,賊害,戕害。見,識别,發現。昌,精進,成功。
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喻指五行。五行生克制化,莫不戕害我身,使我堕入其中,嘗受生老病死之苦,不能自主。而我若能識其賊性,探得造化之根源,使五行颠倒,造化逆行,自可反奪五行之造化,使“賊”化“昌”,反而促使我之功成。
五賊在心,施行于天。
反奪五行造化,在于一心之運用。此乃空空洞洞,不執不失之道心,非世俗頑惡之人心。其所反奪之源在乎宇宙(天),由于色身有限,宇宙無限,要從宇宙之中施行反奪,才能獲取無窮之造化。“天地壞時,這個不壞”。大道之奧妙,早已揭示無窮矣。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人能認清五賊,追根溯源,還歸本來,求得宇宙總持之門,自然成爲造化主人。此時無窮宇宙,不過在我掌中,萬物變化,亦好象生于自身也。這等氣魄。除非修道之士無人能之。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機,時機(此經重在“機”字,包括所有的道功、法、道妙。吾人修道,采藥得丹,全在火候,全在掌握時機)。立,遵循。
我未生前,不過元神混沌之體,謂之天性;既生我後,化爲後天氣質之性,謂之人心。天性既可化爲人心,吾人自可悟通此機,遵循天道,去掉人心,返歸天性。老子謂之“歸根複命”,大道之根源在此。
天發殺機,易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
天發殺機,日月相蝕,隕星墜落。地發殺機,洪水地震,起于四野。人發殺機,天翻地覆,災異橫起。要在人能合乎天道,天人齊發,則萬種變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雖言殺機,但生殺互根,殺機即是生機。人能發殺機于天地,即是反奪生機于自身。丹道謂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後生,是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要在殺機中反奪生機,必須人天合發,即人性合乎天性。但人性有巧有拙,務使伏巧爲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
伏藏之道,在于九竅,即耳、目、口、鼻、臍、外腎、谷道。九竅皆邪妄出入之門戶,而關鍵更在于耳、目、口三者。精通于耳,氣通于口,神通于目,動則外漏,靜則内藏,使動化爲靜,則三要化爲三寶。
火生于木,禍發必克。好生于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
鑽木取火,古人經驗。但火性太熾,則木反爲火傷。比喻人之心火過旺,必傷無神。推之治國,其理亦同,國家出了奸臣,禍國殃民,動蕩之時,必然崩潰。猶人煉意不淨,滋生妄念,定有傷丹之度。可見禍福生殺,太過不及,差之毫厘,謬之千裏。識得其機,修之煉之,才是聖人。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盜,逆取,反奪。宜,平衡,協調。
&nbs
《黃帝陰符經》及注解(2)
作者:黃帝 來源:氣功網
p; 天生天殺,陰陽消長,乃順行之自然。但天殺之機,即是反奪生氣之機也,又爲逆行修道之樞要。天地從萬物中反奪,萬物從人中反奪,人從萬物中反奪。三者互相反奪,合平衡,才合乎生殺之道,成爲自然。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食,掌握,采取。動,發動。
欲求修煉,貴在能知生殺予奪之時機。按時采取,從天地萬物中反奪生機,陶鑄自身筋骨,才能成爲乾健之軀。乘機發動,借生殺變化之機,反奪造化,安定自身。丹功每次提高階段,都在掌握時機。
平常人隻知後天思慮之神爲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大要修道,先使後天識神歸于先天不神,空空洞洞,虛靈不昧,才能時至神知,機動覺随,反奪造化,調理百骸,得成修煉之動。
日月有數,小大有定。聖動生焉,神明出焉。
太陽東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皆有定數。小往則大來,大往則小來,陽大陰小,與日月之出沒相同。我能知往推來,食其時而動其機,采日精月華,奪天地正氣,自可完成修真成聖之動,神明由此而出。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盜機即反奪之機也,反奪造化之功,皆無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後天,故天下無見之知之者。先有見知,便失真機。采煉之時,若爲“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之先天元肖,無形無象,不可得見,則可成丹。此時若動情識,迅即化爲後天濁質,可以見如,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回采煉,亦不能成丹。
此反奪之機,君子得之固然謹慎,倍受奉行,可以長生久視。小人得之輕視造化,修功差馳,反促其壽也。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師,兵事。修道與用兵理同。
雙目失明的人,視不外漏,專一于耳,所以聽覺靈敏。兩耳失聰的人,聽不外漏,專一于目,因而視覺靈敏。專心用于一處,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反複晝夜地不斷用心,則可得到用兵萬倍的效力。丹法與用兵相同,二者一理,運用之妙,都在專一。
心生于物,死于物,機在目。
人生之初,心本虛空,漸爲外物所擾,因而産生各種念想,損人心性,損盡則死。修道下手,還虛第一,蓋“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虛,反而自惹魔障,壞我功修。故須收心離境,聚性止念。其機在目,神生于心,發于二目,乃丹動之樞機。内視、采藥、烹煉、養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機。
天本空空洞洞,無識無知,毫無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時,育萬物,大恩遂生。迅雷烈風受其驅使,不能自主。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至樂的人,心胸坦蕩,性有餘閑。至靜的人,心性收斂,廉而不失。修煉的人悟到虛靜之時,心忽開朗,舒适暢快,妙不可言,就是達到至樂至靜的境界了。
天道驅風使雷,運行四時,看似至私,而作用于萬物生化,卻無偏無倚,一視同仁,實爲至公。猶天性降之于人,雖爲個人所私,實際賢愚皆同,人人均有。天性與太虛等量,大公無私,若至私而實至公也。
禽之制在傑。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禽,通“擒”,制服之意。
制服的訣竅在于肖,肖聚則生,肖散則死。生與死互爲本根,生于何處,死于何處,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由人心返還天性,爲死處求生,是謂逆則成仙,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落人心,爲生老病死,是謂順則生人,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愚虞聖,我以不愚虞聖。人以奇其聖,我以不奇其聖。
愚人以天文地理爲神聖,我以随機應變爲原則。人以愚弄欺騙爲神聖,我以不言而信爲神聖。人以驚世駭俗爲神聖,我以和光同塵爲神聖。這些都是修德之要,無德便不能培道。
道教認爲,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沒有德也就失去了道。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滞,就因爲不注重修德的緣故。
泥水大火,自取滅亡。
以坎水填入離火之中,使後天坎離複爲先天乾坤,則人心滅亡,而天性複現,到此築基完成。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反,故陰陽 ,陽相推而變化煩矣。
自然之道,空空洞洞,無中生有,天地萬物賴以生化。天地之間飽含着靜,靜極生動,陰陽産生。陰極生陽,陽極必陰。如此相推,則天地萬物生生化化,順其自然,不失其序也。
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制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
違,違抗,改移。制,制訂,采用。契,契合,規定。
聖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違抗,因而采用至靜之法。隻有靜才能體悟天道,才能識别五賊,才能天人合發,才能反奪造化。一切修爲,都是從靜中自然生出。能靜片刻,可以攢簇一年之氣候,這是律曆所不能規定的。
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近乎象矣。
有奇異之器,才能産生萬象。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測之機。陰陽相勝的法則,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來面目了。
《悟玄篇》 元.餘洞真
作者:餘洞真 來源:氣功網
坐工口訣
夫學道之士,不拘時候,但得身心閑暇之時,求于靜處,暝目閉口,端坐忘耳,或 盤膝或不盤而坐皆可。夫坐之時,外忘其形,而不著物累,内忘其心,而不著事,若存 其中,似存不存,似守不守,而著于空矣。久久純熟,自然念定,念定則陽生,陽氣生 則有升有降。
其氣升者,自腰間尾闾而升,直上夾脊而止,藉巽風則鼓而上于頂矣,二 氣交合,下降于舌端,如蜜之甜,款款咽納,直入中官矣。丹書曰:吹噓賴巽風。又曰: 初時須著力,次候卻如無。總之,升降不明火候之數、日囚用工夫、三關妙用、沐浴玄機, 空延歲月,到老無成矣。古歌日;神仙不肯分明說,誤殺閻浮多少人! 何也? 這些道理 人還識,陸地神仙鬧似麻。所謂天機秘訣,末敢洩漏于文,故以口傳心授爾。
火燥水濫
夫火燥者,上升不止;水濫者,下降不息。若有法度調和,斤兩運用,則火不炎燥, 水不泛濫,自然定矣。用時則有,不用則無,其理玄機,在乎口訣。既不知此妙用,則 何一煉精化氣,二煉氣成神,三煉神還虛也。今學道之人,天下紛紛,其得正傳者,無 有一二爾。此個道理,豈可輕易授人哉!
沐浴
十月懷胎,兩月沐浴,共成一載三百六十日矣。且休說十月懷胎,其兩個月而沐浴, 安于何處矣。此兩個月而又不行火候,或安于前,或安于後,或安于其中矣。委的實 用,非不用也。 學道之土,須要參學,莫泥于卯酉二月,非也。脫胎之時,莫非口傳心授爾。
玄關一竅
玄關一竅者,乃一身總要之關也,此竅者,即心中之心是也。其心非肉心,乃心中 之主宰,一身萬事之神也。其神者,無形無相,非有非無也.人能無私之時,便是玄關 一竅,才有一毫私欲,不是也,程子曰:不偏不倚之謂中,才有偏倚便不中也。杏林石 真人曰:身裏有玄機,心中無垢塵。期言盡矣。玄關一竅,萬事之宗,動交于物.
靜養 在中。不無不有,非色非空,凝然湛定,氣息流通。左升白虎,右發青龍,齊停央脊, 鼓起巽風。扇開爐鞴,透上昆峰,乾坤交媾,化作一泓。降至舌端,咽人黃官,一日之 内,三四遍功,初關百日,沐浴一月,中關百日,沐浴前同,上關百日,火候數窮,脫 胎神化,抱一養童,九年行滿,白日上升。大道無言非有問,忘形忘象求鉛汞。守中一 物莫存些,專意身心要守定。呼吸一應便神清,六脈自然朝性命。
精神魂魄各歸元,至 此身心寂不動。一陽生至二陽遷,隻待溫溫行火今。須臾直舉至銀河,玉枕泥丸如火烘。 乾坤交媾降明堂,頂上圓光懸寶鏡,如如下降至舌端,滿口馨香甘液噴。徐徐咽納下黃 庭,遍體金光随罩定。三家相見結嬰兒,一卦三二兩卦定。晨昏握運仗天罡,四三皆拱 璇玑柄。一年迸破頂颔門,是能超凡而人聖。
九年抱一行圓滿,獨步翔鸾歸大洞。吾今 洩破聖賢機,洗耳暝心存一定。莫待鉛虛汞散飛,他時赴死甘心盡。玄機備細剖心傳, 學道人人早精進。又雲:玄關竅假在其中,無形無象亦無窮,今人若指其安處,便隔千 山幾萬重。若人指點心肝脾肺腎不著處,卻如虛處巧捏一穴,其言中矣,著一處卻非中 矣。
藥物
夫采藥者,血中采取真氣,氣中采取真精,血氣者,到頂交合,化而爲液。真精真 氣者,氣至頂交合,化而爲金,液者,流于經脈,而爲白血。其金者,入于中宮,結而 成丹。工夫到日,一身血氣,化爲白血,真精真氣,盡結以成。丹體既成,出神入神, 皆不被幻軀之累也,向上一著,超出陰陽之外,尤存口訣,是爲身外有身,尤未奇特也。 又雲;精中氣血血中精,精氣元同太極成.莫言呼吸爲交感,此物安能有死生7
火候
進火之時,頃刻一周天。夫十個月而三百日,三幹六百時,三萬刻,或刻刻行火候, 或時時行火候,或日日行火候,或時中不拘于刻,或日中不構于時,但用便用。但不知 法度,則亂升亂降,則不能上矣。口訣存焉。
中宮
土生萬物,心主萬事,心即土也,土即心也,故曰中央戊己土,中央即玄關一竅 也。了得土,萬物死;了得心,萬事息。今知學道人,茫茫隻向外邊尋覓,卻不去中心 求其道也。
抱一
脫胎吞入腹,在于人間,九載積行滿八百,而證于仙。乾坤往來,遊遍名山洞府。 行滿八百之日,奉金書玉沼,而列于班矣。
出神
名曰解胎。學道底人,總不知火候沐浴造化之備,其脫始之時,莫非口傳心授爾。
初下手
玄牝之門:萬化俱忘性不忘,忘無忘處妙無方。這些便是玄關竅,何是泥形亂度 量1 透關:自從關竅撞通時,二氣周流應化機。任去任來無挂礙,絲毫不動斡璇玑。 破境:心明性徹,光圓如鏡,一念才生,諸相即應,學道之土,不可認著,必屬他 境。故雲:爲甚眼中難著屑,隻因性裏不藏塵。念頭一動性揚波,鬼面人頭見許多。
蓋謂 寂然通感應,學人不認即無魔。 敵魔:思念相續,不能斷絕,鬼面人頭,千般萬狀,立時駕動水火二車,一撞三關, 直透内院,三屍走,六賊逃移,則群魔自然散矣。陣陣昏沉黑暗濛,立時仗劍布罡風。 爐中發起三陽火,掃蕩妖氛頃刻中。 立基:釋氏工夫至此,謂之打成一片,晝夜不舍,隻管加時定力,日就月将,做将 去了,道門立基行火候,煅煉而成丹也。丹基立定念頭純,晝夜神光衛護身。兩眼自然 慵睹色,一心默歇守玄真。
火候:八竅分爲八節門,溫涼寒暑應乾坤。四時不失陰陽火,鼎内丹砂結紫雲。又 白真人曰:行火之士,十二時設一時,即五刻也,三百日内在半月,計一千五百刻也。 一身八刻一周天,一刻工夫簇一年。學者若知如此用,饑來吃飯困時限* 冰浴:身中沐浴,乃氣候之沐浴。月中之沐浴,乃丹頭之沐浴也。紫陽日:免雞之 月及其時。斯言者,兩月沐浴也,精全氣旺藥爐溫,二八臨門固蒂根。不向抽添加火 候,洗心滌慮道常存。
又:氣候來潮,須當塞兌垂簾,湛然無欲,以待氣候過也。毋得 縱意四散,所謂不能固濟須丹傾矣。工夫到此要防危,不比尋常一類推。氣候來潮須保 養,禁關閉兌守無爲。 采藥:采藥時用看老嫩,嫩如湧泉之泛上是也,老如蟻行、如毛細是也。 煅煉:閉目若存中,如空空不空。坤宮其氣發,背上炎烘烘。巽風輕鼓舞,一氣透 天宮。閉之不可放,化作滿頭泓,徐徐而放下,大地作甘霖。
總訣:夫人者,頭乃諸陽聚會之所,其中有陰,名曰真汞,五髒者,乃諸陰聚會之 所,其中有陽,名曰真鉛。蓋心者,上不屬于陽,下不屬于陰,而得其中,以爲一身之主 宰,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叩之者感而遂通,中之者寂然不動。人若向此不動 中做工夫,終至純熟,則知天地造化悉備于我矣。
2007-12-11 21:33:17
《天仙道戒忌須知》(1)
作者:泥丸氏 來源:氣功網
戒忌須知第一
迷不知止。泥丸氏曰:“不知止,則志無所立而趨向惑搖矣。”太虛翁曰:“學仙須得學天仙,天仙由爲仙道之止。知止則不爲地仙水仙等則法迷惑,而功用純矣。天仙之學,心學也。專一修心乃爲知止。天仙之心,妙明圓覺,真常寂生,其大無外,其小無内者。行止坐卧,或失此趣,應即反照。覺照稍遲,便名迷止。道程之所戒忌也。要知我身非我身也,無一非此心之妙有而出自妙無者。我則一一攝之複所自,則我身完固而此心始全。
儒門所雲全受全歸。知此修複,古人謂之小知止。以彼學者知覺運行,純出理天,猶藉覺照而純一者,尚有分别人法之見也。如能人法雙忘,出無入有,湛然常寂而告止者,古人謂惟自度一流,天仙之民人是也,未可謂之天仙之止。夫我天仙之心,有視我身如世界者,有視世界如我身者,有一身世如微塵者,有納微塵中藏億億恒河沙世界,而身如億億恒河沙世界,界界在在無量衆生前。或豎大法幢,或隐或顯,教策濟度人非人等鹹登道岸,心不爲功。其出種種言行,若不出自我言,出自我行,一若出自納現世界。界界在在各各衆生,一一自心之所自言自行,我無與焉者,厥心斯真。由是修養,精勤無住,愈返愈明,愈純愈精,是乃大羅天仙之心境如此。知此立志,謂之無上大知止。上所言輔命之性宗也。命無性不立,故先詳示雲。”
“若夫煉命之旨,總以陰盡陽純爲止。神通飛騰不與焉。其受煉也,曰精、曰氣、曰神。我聞之師,有先天之精焉,有後天之精焉,神與氣亦各有二焉者。煉之之法,亦自有一定之止訣焉。研夫後天之精,有形有質者,似精而非精,飲食之所化,未經绛宮化血,而散遊于四肢髒腑。若不經彼海底一煉,不得化爲凡氣,随炁升腦降心,而化液化血以達腎。複又升臍一和,随氣抵海,大煉一番,勢有不能成氣,焉能升腦而化玉液乎?
凡煉形質之精,不依此序而加功,謂之迷不知止。煉之未及化成玉液而中止者,亦不得謂之知所止也。若彼先天之精,真精也。然其性屬陰,我身肺氣之所化。煉之之法,經腎經臍,而下海一烹,複自升臍,與土一和,降穿尾闾,升巅一聚,天罡頂炁照之,立化金液,油然而降,滴入绛宮,始極清涼,髒腑爲之一爽,轉眼便化熱炁,烘然下行,遍體爲之一暖,覺此暖氣氤氲,和入玄關,覺其中有吞吐之趣,此即乳哺嬰兒之明證也。世之煉真精者,煉不依此煉之,謂之迷不知止。循訣而煉,不到和入玄關,亦不得謂之知止也。至夫先天之氣,陽火也,其真性屬陰。後天之氣,陰火也,其體性屬陽。先天之氣,無勞煉者,知所養訣,則與造物之真氣通,而取之無盡矣。先天之氣來自坤宮,乾感坤氣而成者,故其真性屬陰。
後天之氣來自兌方,兌悉震氣而施行者,故其性體屬陽。養之之訣惟何?洗我髓,淨我心,潛能勿用是也。煉之之訣惟何?從事上養之訣加以凝神定慮,用我目光,時巡海底,則下極自得熱騰如沸。非惟凡氣化爲真氣,而凡液亦得化爲凡氣。得成如雲如霧,下護玄關,上騰夾脊,随其真氣氤氲升腦,時得天罡恩加炁照,亦得與真炁徑化玉液焉,不亦幸乎。是玉液也,引以灌我绛宮,則清涼無比,髒腑生春;以滋土釜,丹田溫潤,降透玄關,嬰兒得食,遍體充和,是乃煉氣初關之止境。循而行之,其秘亦不外乎此者。世之煉氣者,則此法訣以行,亦可謂之能知止。第其間升降運行時,有阻有滞,如束如兜,或痛或庠,則另有止訣存焉”。
戒忌須知第二
繼續不專。泥丸氏曰:“此則句義,《修仙辨惑論》語意不同。此則句義偏在戒忌邊,非有作用深義存焉,蓋學貫綿密與專精耳。若一斷續,一不專,雖得真傳,與無聞等,鬼神惡之。非惟無益,玄律炳存,難逃冥罰,可不懼哉,可不戒哉。”
太虛翁曰:“修道如牛毛,成道如免角,蓋指此輩之學道耳。不然,古今道成者,即我聞見,亦成卷貼,何至有免角之喻乎。其斷續不專之弊,總惟性理不明,嗜欲礙敗。或因狃于成見;或緣妄識悟岐;或不耐辛苦;或視爲高妙;或疑其簡易;或慮師傳未全,以與侶伴非士;或有宿疾頓發;或值新病适生;或見所尊暴殒;或聞外道名揚;或躐等緻疾;或妄作滋災;或眷屬阻;或待時而誤。其魔不一,而失修惟同。可勝歎哉”!
戒忌須知第三
未足爲足。泥丸氏曰:“未足爲足,古今修道人之通病,其根由于無聞,緣乏聖師友輔之故。”太虛翁曰:“我以是故,故于知止一則中,已逗所止境,爲若輩當頭棒喝也。”
戒忌須知第四
不信因果。泥丸氏曰:“不信因果,達者之病,其病至惡。雖得至道,性理不通,以未思深之故。但知空寂,總成小乘。愚昧沈習,禍無底止,可不懼哉。”太虛翁曰:“因之與果,如影随形,創不信說者,非惟自絕去徑,亦且截其歸路也。縱或堅持空寂,不犯他戒,我知其命終之後,福報盡日,定化微塵,散之空境而已。”
戒忌須知第五
人我山高。泥丸氏曰:“人我山高,私心肆矣。縱能精進,必附魔道”。太虛翁曰:“人我不除,四相具矣,煩惱是非,刻無得靜,勢有必然,嗔念必多,縱知煉氣精圓,适成魔家眷屬,我師所言知也”。
戒忌須知第六
淫心不斷。泥丸氏曰:“淫心不斷,縱能精修,譬如蒸砂作飯,萬無成理”。太虛翁曰:“淫心之生,出自愛河。不斷淫戒,人根火熾,燒斷真路,附落水族,爲禍非細。況丹道以保精爲第一關,精虧則氣虧,氣虧則神衰,神衰則真火微,爐竈必冷,而群陰肆,病發必死。若彼志土,或囿于成見,以爲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我輩生有儒門,豈容迳辟。亦惟爲奏帝天,開一活徑,倘有志士,于神完精足之際,願爲其先延種子,以勸度執見過儒者。
許其一索再索,理無不中生必是男。第一已孕即須斷戒,不得流連,有違戒者,貶入生道,流充愛坑,受種種報。我師以爲然,爲達呂祖,呂祖許之,已有存案存行三天,下诰九原矣。然此乃秘密之說,知之者毋得妄洩诰行之原,恐招人謗耳。嗚呼 , 天地且幻 , 萬有非真,形形如續,習業因緣之所造,正是苦事。世人之不斷淫事也,好之深。謂曰嗣續計者,乃詞也。不然,寡欲多男,醫書可證。彼所謂色者,并非色也,特欲火熾而莫判耳。斷之之法,惟一懼字,庶幾利焉。由勉至淳,三百日,斯易不熾矣
《天仙道戒忌須知》(2)
作者:泥丸氏 來源:氣功網
是以古人懸一骷髅,存如腐屍,或懸聖像,或特經咒,或行禮拜,或結侶伴,皆以制斯一念耳。然莫若置身于虛,攝心于無,使彼六根六塵,無處着腳。惟用我老子遊心于初一訣,何等簡易!我願世之志士,刻從事斯句,則丹道亦因速成,何利如之。”師曰:“然,是汝所說”。
戒忌須知第七
吝伐不除。泥丸氏曰:“吝伐不除,人我相大,因果感應之源,注記帳繁,消報不平,公案難了,超脫無期,或變業障,古今比比也。”
太虛翁曰:“要知舍施濟拔分内事也。一生吝念,善緣錯過,舍而念存,謂之退悔,功轉微矣,豈不惜哉。一存伐念,驕勝氣肆,非惟功除,業根載矣,可不懼哉。我師所以出此痛言于上。蓋欲修道,必欲積功,積功一層,舍布施苦行,何以而積?且彼善緣,易失難得。遇而即行遇之仁,行而不伐之謂之義,受侮招謗不之悔謂之德,施恩種德莫之念謂之道。噫,天與我力,又賜我緣,是以得行,奈何從而吝生伐乎?古之志士,聞見必信,信無不行。今之志士,以能疑爲智,以察審爲明,是以有立功立德之謀,而終無德功得積也,是昧夫所謂德與功,一心性天良圓而已。故古之志士,但盡我心我力,聞見斯行,終不計夫彼之虛實也,故其德功積易圓。若雲可疑,天下事無不可疑者。待信而後行,萬無行理。亦恐待濟者已早不及待,死者死,敗者敗焉已,可不惜哉。若吝與伐者,不足與言大道也。彼雖精修,我決其終囿生死窟,而化爲冤債種子之雲,可不戒哉!
戒忌須知第八
得失念生。泥丸氏曰:“得失念生者,未有能循古志而不妄加作用者也,其造流弊,有不可勝數矣。”太虛翁曰:“要知人性本善,天理備存,曰得曰失,據彼人事而言也。我輩所修者道。道曰修者,以爲妄蔽我心,妄障我性,三屍九蟲,七情六欲,朋比爲奸,以克我身,是必加修而身始安。修也者,修而去其妄蔽焉而已。妄去則真,障去則明。真與明也,完然而具,未嘗有失,得從何來?戡破斯理,何得失之可有?有且無有,心何妄動?憧憧内戰,是其自伊戚耳。我以爲除得一分欲,明得一分心;去得十分欲,明得十分心。我願學者務除其欲而去其妄,明其心性,自得妙明圓覺矣。苟或不信,而住于患得患失之間,我不知其究竟矣。我亦惟有聽之焉而已矣。可不戒哉”。
戒忌須知第九
動靜有間。泥丸氏曰:“人之一身,自該動靜。動者其神,靜者其精。氣之動靜,一聽之神。故其身之動也,神使夫氣,氣承夫神,禦精而行也。及其靜也,神馭精于氣,率氣以休于氣穴而已。吾之妙明圓覺心性本無動靜,焉有去來。奈何因身之動靜,而有間我心學乎。籲,未之思耳。”
太虛翁曰:“旨哉師言,發前人所未發,慈未後人,餘小子敢不從而詳述哉。聞之師,古之志人,行止坐卧,不廢其功,而各有行之之訣,故能動靜無間。而有百日築基,十月胎圓,三年乳哺之功之驗。今研其動,曰行曰止。止者,立也;行者,步也。研其靜,曰坐曰卧而已。其煉訣惟一,而存煉之所則有四。一者何?凝神而已。四者何?行則凝神于湧泉兩穴;立則凝神于海底;坐則凝神于绛宮;卧則凝神于坤腹。若夫坐而應對,立而酬應,則異于獨坐獨立焉。坐則先存,自海底兜後達背。有如佛像之火焰然,則應對神靜,而語言調達。
立則先存神于兩足底闆,微微用力踏住,而口酬應,則神安而不飛焉。其卧功亦有兩法,名希夷睡,名環陽睡。希夷者,陳抟祖師禦賜之徵号。環陽者,茅山李老君之号,是柏子老君,非太上所化之老君也。其睡法各有妙處。如用希夷睡,側左者曲其左肱,以手心墊面,開其大指、食指,以左耳安在大指、食指開空之處,則耳竅留其空矣,直其腰背,曲其左股,達其坤腹,泰然安帖于褥際,直安右股于左足腳側,以右手心,安帖臍輪,而凝其神于臍後,存我一身,威如晶之明,而如睡于乎波水面,下空無底,而一身被褥,存化白氣如雞卵然,而我睡其中,此側左之法,如側右亦然,若用環陽睡,睡不側睡,而于上半身墊物,須高厚于下半身所墊,約高半尺或三寸,仰而睡,兩手握固,直其兩臂,八字安開,兩股亦然,而于開處各離腎囊一二寸許,緘口閉目而冥其心,時約十幾息,存見氤氲然,如雲中霧,繞我一身内外,以意凝留绛宮,有若存若忘之訣,我之兩目,冥照于胸背褥下,有若無底然,亦勿太作意,而松松如顧而已。其中妙義,有不可勝述者。其中大旨在生血之功有八,而化精之功有二焉。若夫與人同睡,其訣有九,恐誤後學,流入旁門,不敢述也。”
初丙午歲十月朔,懶雲氏侍太虛翁,爲述泥丸氏天仙道程寶則,天仙道戒忌須知。述至動靜有間一則,懶雲氏心動,太虛翁神人也,爲南嶽分神,左手有文曰主宰太虛,故号太虛。懶雲氏蓋心請筆所述于書,以度世之有緣者。太虛翁曰:“可得汝而筆之,我何吝焉,大江南北,将遍流諸,雖然,時尚有待。”乃起而吟,吟曰:“皇歲三六,越又二三。神河濱北,婁工舍南。瑣瑣野人,赤腳帝男。伊焉授受,訣始流傳。”吟畢,複曰:“得之不難,聞之亦衆,第其中各視其質地何如,而所修自異,即所證亦不同焉,覽是書者,皆我個中人,幸毋自棄。”
已而又曰:“我師昨至,謂我将應帝召,行有期矣。”起而吟曰:“住世七十九,光陰非等閑,喜完真面目,神證太虛天。”吟畢,授笑出紙,曰:“錄”。遂自道程寶則起,次第端書,錄至動靜有間,則已值月之望日矣。太虛翁曰:“盍将朔日吟句,會錄成則,附于是則述後,以爲将來首授道侶,作一證緣乎。”懶雲氏起而纂之,纂畢以呈。太虛翁曰:“善”。又曰:“爲我續書之。”續曰:“我所述,諸書未悉載,得之者慎毋輕視,得而不行,行而不勤,勤而不恒,皆名輕視,生不成道,某月日,澹泊主人太虛翁囑,懶雲氏識”。籲!時越十一日,而太虛翁果辭世矣。今歲戊寅,懶雲氏遊寓婁工工次,悟而出錄,以待贈夫有緣者。爰複續識數語于段末雲。
戒忌須知第十
行不由人。泥丸氏曰:“行不由人者,非安分之志,乃好奇務異之徒,王難或幸免,天律必難容,故律有之,偶而一犯,罰滞三載,惡其性喜隐僻,不由中道流禍至烈,故重罰不稍宥焉,可不戒哉。”
太虛翁曰:“我師所言,真實不虛者。古之隐士,住世忘年,載之冊籍,炳炳可考者千有餘人。今反混迹
《天仙道戒忌須知》(3)
作者:泥丸氏 來源:氣功網
塵環,或爲荒寺收供僧,或與褴褛乞丐伍。最上者,匿迹峨嵋,雞足太華,勞黃諸山至僻處,豺狼爲侶,趺坐數百春秋,葉落沒軀,荊榛塞徑,惟恐人知,是皆漢魏六朝唐宋元明之大術士也。昔日顯異迹多者,其罰滞也無歲月。我實知之,我實見之,不忍白其名姓焉而已。我恐世之有志者,迷而悮用,其自害也不淺,故不吝爲人一饒舌。志士切戒之也可,慎毋行不由人是囑。”
爾時,海留翁侍曰:“神通法術,乃駐世真人藉以積功累行者,冊籍載之詳矣。夫子戒之,豈以書載不足盡信欤,抑寓有深意而故辟之極欤”?太虛翁曰:“汝迷不足以語此,雖然,不爲汝說,贻誤後人。汝見翼卵而成雛者否?曰見。曰見形未全而預有出彀者否?曰未之見。曰卵之變化有其道,變化成形有其理,形成破彀有其時,未有時未至而得變化,時未變化而得形成,時未形堅而得破殼者。強而緻之出,未化未形者死,形成未堅者萎,形堅時未至者病。我昔所言,蓋已形成而堅如者,特時未至一流,故其患也僅如此。
然已病甚矣!籲!雛之一物,凡物也,自無而化有者,養至形成,其功已竣,而天破人破,其損其益猶如此。若夫吾道,仙道也。自有化無,煉實還虛,撥妄返真,攝性歸性,煉陰成陽。種種修訣,不舍色身,不着色身,活活潑潑,混混穆穆,若存若亡,精精純純。不以五髒六腑爲五髒六腑,不以四肢百骸爲四肢百骸。視惟存有圓陀陀,光爍爍。始成水月境界,次成黃金沙世,終成紅紫淨境。卒忽現境縮小,如米如粟,我則以真意攝入玄關,如磁吸鐵,透入玄胎,乃爲安靈入聖之妙用,不假絲毫雜氣,與我身中未經曆煉之凡精凡氣凡神半縷混入者也。
方其玄關初辟,一雜用顯異秘宗,我胎未結,真炁甚微,真靈雖備,而塵敝尤堅,光明無幾。顯異秘宗,乃是真靈率彼識神,統我凡氣外合地天罡殺生氣以行事者。其靈異在假天帝之号令。是以地天之氣,莫不來合。然其來合者,莫非六天魔王,上遵帝令,敕其魔氣,會合而來。中我畏正佯馴之神,其心未正,既遵号召而緻,自必如令而承行者。故其行也,必靈必驗。要知行法之士,功夫未淳,真炁未足,真靈尚微,心性未圓,妄念猶熾,是以有此妄煉,無非妄有好勝好名,貪靈希異,與夫欲速嘗試之癡心也。
彼諸魔神,鑒之熟矣,因而誘我内魔,朋比纂踞我軀,彼諸學者,亦不自覺,心已着魔,從此肆行無忌,而法益靈異,反謂昔修鹹錯,因而自誤誤人,必然之勢。倘渠道根深厚,待遇至人從而喝醒,複反真道,勇猛修持,亦得胎圓胎出。而于粉粹了當一着,百千年久,有不得而行者。何以故?昔之妄業,積如山海,業消罪赦,天诏乃臨,斯關始破,可不戒哉!海留要知内養一圓,功行自足,與造物者,一鼻呼吸,念動神應,神凝氣護,如心使指,指無不應,而謂神通不巨乎?何藉乎法,何藉乎術哉?蔽而不之神蔽,而未之通者,凡情凡念耳!淨其凡情凡念,而一策之,複之真,斯自神通矣。”海留翁悅。懶雲氏乃爲筆之于書雲。
戒忌須知第十一
耽于閑逸。泥丸氏曰:“耽于閑逸者,非志士,并非自度者可比,大可哀也,聖人複起,亦難策而緻道,其身純陰,蓋煉有不勝其煉者,嗚呼,餘複何言。”
太虛翁曰:“慈哉,我師不屑教誨者,正以深誨之也。若輩性靜者,其病在懶,似達非達,似知足而不知足。乃才短一流,混迹于玄門中,其用心也苦矣。我師心甚憐之,故加棒喝。世之納身于枯木環堂者,此輩比比雲。我謂此輩特昧夫修訣耳!知置身于煩惱場而一守其閑逸之趣,兼能刻省得失,便是大善知識,久而群知其養,則又移置無知之地。以考此趣之得失,内悉克養于中,以間安勉,孰謂非得天仙之大蹊徑乎。何以故?既皈玄門,慎毋虛過光陰。若欲于恬靜處終其天年,我訣其終此百千生。而此閑逸之趣,萬無定得者,此正我師棒喝之旨夫。噫!既無其才,又無其力,勉欲精勤,病必随之,不如就其才料而納之造就之窠。此即鳥鹄異質,各有受煉之秘存乎其中。人不虛生,是人總可得道,幸自棄自囑。”
戒忌須知十二
緻功克期。泥丸氏曰:“緻功可以克期者,一人之說,非通論也。蓋禀受不一,而愚智有殊。克期而可緻功,未有不因而緻弊者。”太虛翁曰:“師言破的,飲水飲湯,冷暖自覺,師不得定之于弟,父不得定之于子,禀受有殊,智愚不一耳。行适其當,不及其期而已足。不得其當,雖過其期,行不中止。曰七曰九者,老少之名目,并非緻功之期克也。左轉三十六,右轉三十六,是即半斤八兩之說。類此而推,無庸泥滞也。譬如行路然,計弓準步而定裏,成法則如此,由斯路者,行之而已,總以得到爲宗。奚必墊塗人而考其步數乎?步有大小,其數自殊,考步以計裏,不亦惑乎!天仙之道,活潑潑者是,固非泥象執文者可與議斯道。”
戒忌須知第十三
淨穢自畫。泥丸氏曰:“淨穢在心,境不與焉,世之志士,迷而功阻者比比,大可笑也”。
太虛翁曰:“旨哉斯言,淨穢在心,境不與焉,不易之論也。滞境而畫,食古不化之故。要知淨穢辟穢種種作用,蓋即淨面連心洗,焚香帶性燒之義。奈何有禮廢吊而行避墳冢者!以爲書載見屍四十九,終身不得道。不知此說出于禮誦之門,而隐諷夫陰陽流,專以送死領葬爲生計者,夢寐寝食于其間,窮其一身内外,無非死氣焉,是誠乃無道成之量者。然世之陰陽家,果能誠誦太玄玉經,且更能日誦心維,不惟此身清淨,所過者化,所存者神,累行積功,孰有勝于此者?此之謂下結鬼緣,亦證得一助。況心無生死輪回乎!籲,生死且無,何有淨穢?惟禮誦一門,理宜内外精潔,稍懈非所以緻我敬,是以有焚香設供之儀,沐浴更衣之事。若夫修養一宗,純存貞一,天仙一道,寂浩無涯,均無兇穢得觸之虞,庸何忌焉。然苟無其道,而心有感之,則訣有退持太玄玉經,存放慈光,若月若日,照耀金庭,雖有感觸,亦無弊焉。萬無有因而自畫,必待七終,乃始往吊,緻廢大禮。亦萬物因往而自畫進修之功。此我師揭此一則以示人慈旨雲。”
戒忌須知第十四
泥古律今。泥丸氏曰:“時移世變,氣運使然,泥古律今者,徒知好古,食而不化者也。不可以不戒”。太虛翁曰:“然古法不行于世也久矣。即如傳道一種,情有不可得而古法者,然而知之者鮮矣。昔于某地,傳某以某道,儀
《天仙道戒忌須知》(4)
作者:泥丸氏 來源:氣功網
禮均未具,而受授竣。有某者起而責曰:‘某道傳自某祖,得自某師,儀若彼,禮若此何其重也,今某傳某,若此簡,若此亵。可乎?’某欲辨而未得,迄今傳爲話柄。嗚呼,彼之責者,亦是也。然彼也者,烏知夫今昔情殊也哉。經曰:禮雲禮雲,玉帛去乎哉。古哲之重夫儀文者,正以下受之誠與否耳。今則不然,計儀以受授,将以召彼,而群凝哉,且将因儀而謗道焉。嗚呼,可知某之不計儀而受授,是崇道,非慢道也。即此以律泥古今,殆有不可不戒者矣。籲!天下滔滔,泥古且未真,洞而審之,類皆假古以律今者,其心其行,更有不可問焉者矣。
戒忌須知第十五
身心意任。泥丸氏曰:“以三逆任者仙,以三殉任者人,故以身心意任爲戒”。太虛翁曰:“玄哉師說!身心意者,謂之氣精神也可,謂之天地水也可,蓋其内蘊有是理。故精乃心之所出,神乃意之所有,氣乃身之所載,其實心以主之。以三逆任者,蓋能以心制意,以意制身,以身定志,以志定神,以神定氣,相制相定,欲淨理純,純一不二,則仙之道也。以三殉任者,蓋但心任意,以身殉意,以意殉心,相殉相任,欲熾理滅,千态萬狀,則人之道也。噫!要知天仙一道,以逆爲用者,天地定位也,地天乃泰。他若水火木金,有相媾相交之妙,而水土亦有和洽之功。類而推之,無不以逆爲用者,以我師之所以諄諄告誡也欤”。
戒忌須知第十六
禮儀荒忽。泥丸氏曰:“是可即外以證内,正是止敬存誠一功之現于内外者也,何可荒忽。志士犯此,必墜魔道,可不戒哉!是昧夫足恭之一說耳”。太虛翁曰:“犯此戒者,大都似達非達一流。蓋此輩夙修乏福,而薄有才智,滄落不偶,識者鮮焉。緻恭緻敬,人之不答,更有從而笑之者,遂漸大反其行止。又遇好事者從而推獎之,曰:‘某也材,’古之狂狷無以爲過之。世之無知者從而附和之,因美其名曰解脫,能恬淡,能狐高,相贊相成。
風聞夫無聞志士之耳,遂亦遙遙應染焉。此末世群以禮儀荒忽爲存本色之因也。夫學者誠宜戒之!否則必墜流我慢魔道,可不戒哉。第當内外如一,又當如分而止。故凡身處尊貴之階,禮宜持夫忘分之禮;身處卑幼之序,則但盡夫弟子之儀。若于同僚酬應之際,禮文無失,當而已矣。夫我道,天仙之大道,不避人,不逃世者,酬酢不得而缺。鼓鍾于宮,聲聞如外,慎毋使彼四方君子,聞所聞來,見所見去。況天仙家,乃寓火候于行止坐卧間者,何可忽忽諸。若遇當坐而談者,則有載談載坐之行訣。步而談者,又有載談載步之行訣。
立而談者,又有載談載立之行訣。人坐亦坐,人起亦起,人立亦立,人步亦步。周旋拜禮,莫不有微細妙訣存乎其中。大可随地随時,行我功訣,煉我炁精。更可詳驗我行功之安勉。豈慢行酬酢之儀文于外,而無我内治之神功哉。是以天仙一戒律有三千八百之多之微細條目也。蓋心愈靜而愈而圓,有不待存注而無不中規中矩之妙。然須于平時細微體認而體行之,則當場酬應之際,自不厭其禮文之繁索矣。故古之志士必于家庭間,随時随處不廢其起起立立坐坐步步之儀文者,正以煉其起起坐坐行行立立之功訣也。一旦應對而出,或事上,或接平,或臨下,自然周緻而合度合訣焉。大隐朝市,此說何謂乎。
今則不然,以爲家無常體,而惰其百骸四肢焉。不知家無常體之說,言不惟晨昏定省而已。凡彼巨細儀文,一一必使其内外如一,而無偏勝之弊,故曰無常禮焉。夫子申申如,夭夭如,正是于閑居燕處,時而行其體認之妙用。第可以意會不可言傳。慎毋誤以爲閑居燕處而稍忽其自然止敬之功爲要。記有之,時思盡忠,退思補過,豈僅專指夫政事焉而已哉。要知政事之得失,不出乎一心。行止坐起,知有安駐其神之訣,則神駐于身,而不飛焉他注矣。出面立朝,則理事自明,決政有當,應對自和,進退自正。
一切周旋酬酢,謙适于謹,恭适于安,讓适于宜,辨适于達,論适于暢,行适于正,操适于真。蓋我天仙之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存則聖賢,化則仙佛。無非終始于心一功,而造夫大而化,猶不自住焉,乃爲天仙之學。孰謂可以禮儀荒忽也哉!彼此禮儀爲禮儀,則具文矣。外恭敬而内怠,慢猶荒忽也,不可不以爲切戒者,二三子識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